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外資行收縮信貸陣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1日 07:05  21世紀經濟報道

  “被牙醫修理的狼”一語成讖?外資行收縮信貸陣地

  本報記者 王芳艷 上海報道

  這一次似乎并沒有上演“中退外進”的局面。

  匯豐控股、東亞銀行、渣打集團、恒生銀行近期公布的中報顯示,受宏觀調控影響,上半年外資行在中國內地的信貸增速有所放緩。如匯豐控股內地信貸(包含匯豐中國和恒生中國)比今年年初僅增長8.6%,恒生銀行內地貸款增長14.7%。

  這背后是被動收縮還是主動退出?匯豐控股在中報里提到,由于2007年下半年監管當局限制在中國內地經營業務的銀行擴大貸款額,業務擴展略為放緩。但另一方面,一些外資行上半年的信貸額度卻并未用完,他們選擇了收縮陣地而非大舉擴張,意味著他們對信貸違約風險上升存在擔心。

  外資信貸剎車

  “我們怎么會沒有額度控制?外資法人銀行和中資銀行一樣,貸款并沒有比中資行寬松多少。”9月9日,一位港資法人銀行信貸員表示。

  2007年上半年四家外資行成立首批法人銀行,在下半年貸款就飛速擴張,但到了2008年增速明顯放緩。以匯豐控股為例,2007年6月末中國內地客戶貸款為67.87億美元,到了2007年底一躍增長到116.47億美元,增速達到71.6%,但到了2008年上半年貸款僅為126.53億美元,較去年年底僅增加了8.6%。

  根據匯豐控股有關人士的解釋,上述中國內地客戶貸款主要指匯豐中國和匯豐控股的附屬機構恒生銀行在內地的法人銀行恒生中國發放的貸款。

  由于外資行貸款余額基數小,因此其增速往往比中資金融機構要快。但是央行上半年金融數據顯示,2008年6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較今年年初增長8.7%。而匯豐控股的內地貸款增速也僅是8.6%,與其他金融機構保持著驚人的一致。

  盡管從恒生中國來看,略超過了平均水平,恒生中國上半年貸款較去年年底增加14.7%,與去年同期比較,貸款增長55%。

  信貸剎車的背后,一方面是上半年央行對外資行同樣實行額度控制。匯豐控股2008年中期報告幾次提到“中國人民銀行限制當地貨幣貸款”。

  “從監管層給我們定的增長指標來看,今年的增長速度要慢于前幾年。”花旗中國副行長、商業銀行總經理張之浩也表示。

  “去年年底銀行開始對貸款剎車,但是一季度貸款增長仍然很快,直到二季度才發生滯后效應,貸款放慢了。”東亞銀行副行長林志民說。

  這從央行上海總部數據可獲佐證,上半年上海外資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277.1億元,相當于去年全年增量的33%,同比少增62.2億元,其中第二季度僅增加74.2億元,同比少增150.8億元,也較一季度少增128.6億元。

  外匯貸款增速也在放緩,上半年,外資金融機構外匯貸款增加24.9美元,同比多增4.8億美元,6月末外匯余額存貸比為237%,較上年末下降5.3個百分點。

  7月和8月外資行上海信貸同比增速仍在下降。7月,外資銀行人民幣貸款甚至減少11.6億元,同比多減99億元;而8月,外資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39.4%,增幅比上月回落3.1百分點;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35.5億元,比上月多增47.1億元,同比少增25億元。

  與額度的“緊缺“相反,林志民表示東亞銀行上半年信貸額度還未用完,“一方面是信貸控制,另一方面也有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

  在外資行中,東亞銀行去年的貸款增速相對比較快,去年上半年該行內地信貸業務增長78%,存貸比較高。

  不過據相關媒體報道,今年上半年東亞銀行內地貸款增長了60%,還是遠超過東亞(中國)行長余學強之前定下的30%的目標。

  一位轉為法人的小型外資行信貸人士說,近期壞賬上升得比較厲害,因此貸款審批的條件已有所嚴格,新增貸款很難。“年初收縮信貸,導致一些企業更加困難,像浙江一些民營企業出問題,就會帶來一些互保企業陷入困境,壞賬增加銀行就更加不敢放貸了,是惡性循環。”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相關報道:

    滬中資行8月個人房貸僅增2.9億

    樓市低迷 銀行房貸急劇萎縮

    上海:樓市成交萎縮 銀行房貸少增

    壓力測試暫無憂 深圳房貸緊盯四類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響或涉及到的板塊個股:
查看該分類所有股票行情行業個股行情一覽
【 新浪財經吧 】

我要評論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國有我一份力!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