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值稅改革要開始從中小企業執行,在全國推行,不需要再進行試點了。中小企業的增值稅總額不大,對我國財政收入影響有限,但對于中小企業自身來說卻非常重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說。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則對記者表示,增值稅轉型改革也應該分行業區別對待。“中國的經濟增長在過去30年里很重要的一條主線就是對外貿易,而國內消費這一塊兒卻一直發展緩慢。”因此,霍德明建議,在新政策中,并非是要對所有的中小企業都進行減稅或補貼,而是應該對于那些能夠繁榮國內市場,以內銷為主的中小企業進行大力扶持,這也是促進中小企業產業升級、轉型和行業洗牌的絕佳時機。
個稅起征點應再次提高
在改革城鄉居民個人收入分配政策時,眾多觀點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個稅起征點的提高上,這主要是關注于收入分配政策的“收入”功能。
根據此前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上半年稅收數據,個人所得稅完成2135億元,同比增長27.3%,比上半年GDP10.4%的增速快一倍多。“這說明之前人大討論決定的2000元個稅起征點還是太低,低收入者繳費的比例還是很高。”魏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個稅的起征點即使調整到5000元都不算高,“這對國家財政收入并不會有太多影響,卻能使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大幅增長。”
“而且,個稅起征點過低,也不利于促進消費、啟動內需;長此以往,還有可能對我國的經濟轉型造成影響。”霍德明對記者說。
由于個稅改革是一個長期的完善過程,魏杰同時指出,最終的合理結果應該由多方面因素來決定。“比如,對于不同的地區應該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指數的區別制定不同的征收標準,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與西部欠發達區的起征點應該有所區別;另外,對于不同的行業,比如公益服務行業和壟斷行業的平均收入水平不同,也應采取不同的起征點。”
出口退稅率還有上調空間
“目前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個別企業已瀕臨倒閉,以有效的出口退稅政策來提升信貸政策的效率,是目前解決隨著人民幣升值、出口導向型企業生存的重要途徑。”李全告訴記者說,不久前,財政部、稅務總局決定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將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1%,同時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這充分體現了財政政策從“雙防”到“保控”的平穩轉變。
但是,對于出口退稅率兩個百分點的上調,不少專家認為還有上調空間。宏源證券分析師陳夢根認為,政府可以通過繼續提高出口退稅率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盡快實行轉型和產業升級。更重要的是,在當前的外貿環境下,在調整出口退稅政策時應落實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提高鼓勵出口產業的出口退稅率,如機械、電子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
“人民幣匯率不斷上升,企業出口壓力也逐步增大,財政方面還是應該繼續完善出口退稅的細則,給予出口型企業適當的補貼。”但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我國企業產品目前的附加值較低,出口的壓力反而會促使企業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財政也無需一味地進行補貼。(記者 劉振冬 陳圣莉 實習生 袁雅波 殷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