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唐 瑋 北京報道
增持巴克萊銀行剛剛塵埃落定,又傳出國開行邁出海外投資另一步的消息。有外電報道,國開行有意收購德國保險巨頭安聯保險公司(Allianz SE)旗下的德累斯頓銀行(Dresdner Bank)。國開行目前已經對總部位于德國法蘭克福的德累斯頓銀行實施了盡職調查。
《華夏時報》記者8月7日致電國開行了解情況,相關人士表示,國開行不對市場傳聞作出評論。而德累斯頓銀行發言人馬丁·哈魯薩(Martin Halusa)也表示,對市場的揣測和傳言不會加以評論。
國開行行長陳元此前公開表示,成為國際化銀行是國開行的目標,目前國開行在海外開展業務就是希望成為一家國際化、全球化的銀行。而不顧壓力增持巴克萊銀行、有意投資德國的第三大銀行——德累斯頓銀行,都是大膽而謹慎的探索。
而據一位熟悉德國銀行業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德國有著保守的傳統,并不崇尚“價高者得”式純商業化操作,對于中國的銀行能否管理好德國的金融機構尚有懷疑。所以,也有可能中國的買家是被用來向其他買主提高賣價的籌碼。
國開行勝算不大
目前的情況是,國開行已經對總部位于德國法蘭克福的德累斯頓銀行實施盡職調查,并向有關部門遞交了并購申請,但國開行相關人士否認了此消息。
據德累斯頓銀行網站上介紹,其于2001年被安聯以235億歐元收購,成為安聯全資子公司,為德國第三大銀行。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表現不佳,其去年凈收益大幅下滑53%,至4.1億歐元。盡管如此,買主依然可以通過收購該行,獲得價值5000億歐元的資產,超過1000個分支機構,以及630萬零售客戶。
所以潛在的買家很多。德國資產第二大銀行——德國商業銀行,也與德累斯頓銀行舉行了談判,也對其進行盡職調查。目前安聯正在與包括德國商業銀行在內的潛在買家進行會談。
相比之下,國開行無優勢可言。國開行一直希望通過投資外國銀行,加強其諸如投資銀行業等專門技術領域的能力。
安聯首席執行官邁克爾·狄克曼(Michael Diekmann)今年5月份曾公開表示,有關可能出售或合并該行的談判正在進行之中。安聯集團并指出,德累斯頓銀行計劃于本月底將其消費金融與投資銀行部門分離,以便在尋找合作伙伴時可以有更多選項。西爾弗曼表示,安聯可能單獨出售證券部門。
另據德國的媒體報道,安聯有意聯手德國商業銀行,共同出資100億歐元收購德國郵政公司的子公司德國郵政銀行,而后再將德累斯頓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和郵政銀行合并,使之成為能與德國第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相抗衡的歐洲重要金融機構。
國開行的海外探索
從政策性銀行向商業化轉型的國開行,正膽大心細地進行著一項項海外探索,此次是第三次謀求投資境外金融機構。
去年7月,國開行斥資約15億英鎊購入巴克萊銀行2.014億股,持股比例為3.1%,成為后者的最大股東之一;今年6月,在巴克萊銀行新一輪共計45億英鎊的融資中,國開行增資1.36億英鎊,維持其3.1%的持股比例。
對于巴克萊的增資計劃,國開行自身有意增資5億英鎊,并就此增資計劃向匯金、財政部、銀監會、央行、發改委上報了此次增資計劃。據《財經》報道,各部門均對國開行此次增資行為表示了異議,尤其是國開行的股東單位財政部和匯金。最終國務院對此的批復是“國有金融機構的管理有問題,需要協調”。
但巴克萊公告交易完成當日,新華社發文表示,國開行稱參與英國巴克萊銀行增資,以保持對英國巴克萊銀行3%左右的持股比例。
今年3月,國開行還與花旗銀行集團簽署協議,擬出資20億美元購買花旗優先可轉換證券,持有超過1%的花旗銀行股份,后因監管部門意見分歧未能成行。
那么,此次意向投資德累斯頓銀行會否得到監管部門的首肯呢?上述人士表示,現在對金融機構海外投資,監管部門都比較審慎。
據悉,現在監管部門正在擬定金融機構境外并購管理辦法。為控制風險,該辦法征求意見稿明文規定,如果在項目審批期間,擬并購的境外金融機構出現巨虧、核心業務人員大量流失等情況,監管部門可要求相關金融機構停止實施該境外并購項目。
而目前德累斯頓銀行成為拖累安聯的“禍首”。安聯公布的今年一季度業績表明,其凈利從2007年同期的32.4億歐元降至11.5億歐元,下降65%。業績下降的主因是,為德累斯頓銀行資產支持證券減值8.45億歐元。
但中央財經大學銀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盡管次貸危機波及,但國開行若能并購部分業務,對其今后的業務發展也大有裨益。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