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萬億國際熱錢撤離中國 > 正文
“一個升值問題的改觀,或將帶來十個問題的出現”
早報記者 姚偉 羅晟
站在“中國經濟最困難一年”的宏觀背景下考量,匯改三周年這一時間窗口無疑要比往年更多一份特殊意義。可見的事實是,在過去的大半年里,匯率改革開始在宏觀調控的政策組合中承擔起越來越大的使命,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
“控制出口,優化產業結構”仍然是人民幣升值的重要理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7月19日-20日在廣東調研時繼續強調,當前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而早在國務院高層于本月初密集赴滬蘇浙魯調研之時,眾高官也都無一例外地強調促進產業結構轉型。
但另一方面,“控制出口”又不再是人民幣升值的唯一理由,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成為了政府抑制輸入性通脹的一個重要手段,“控制通脹”已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起人民幣的升值速度和幅度。
不過,隨著出口大幅下滑,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否還能支撐人民幣的快速升值?通脹居高不下,人民幣升值對平抑物價作用究竟如何?面對不斷增加的質疑,多位專家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人民幣升值速度應當放緩,同時,人民幣升值的彈性應當增加。
“在熱錢壓力下,中國應掌握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上的主動權。”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李連仲19日在“中國外匯投資行業高峰論壇”上明確,隨著大量的熱錢進入,要保持金融的穩定,人民幣升值幅度要掌握在合理的幅度。
可查的資料顯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已超過7%,高于2007年全年6.9%的升值幅度。
出口下滑
升值面臨兩難選擇
但自海關總署在十天前公布了最新的出口數據,有關人民幣升值應當放緩的言論便開始陡增。
最新數據顯示,6月我國貿易順差21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0.6%,降幅超過5月的10.1%;當月出口總額1215.3億美元,同比增長17.6%,較5月的28.1%大幅回落。
“環比增速的持續下降顯示出我國出口增速下滑異常。這也是近年來,出口環比數據首次脫離2004年以來的基本趨勢。”申銀萬國高級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指出。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盡管人民幣升值不是出口大幅下滑的唯一原因,今年以來的從緊政策對出口企業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但從兩年前便開始的人民幣升值效應確實已經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時候。
今年早些時候,多位接受早報記者采訪的出口企業負責人就曾表示,低附加值產品在人民幣快速升值的情況下早已沒有利潤可言,不少企業一直都在生死線前苦苦掙扎。
此前,一位具有官方背景的學者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當前的經濟形勢可以看作是倒逼出口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機遇。不過,也有多位經濟學家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達了他們對此的擔憂。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早報記者,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是大勢所趨,但如果出口下滑過快會對經濟造成傷害,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需要考慮到企業和社會的承受能力。
法國巴黎證券(亞洲)董事總經理兼中國首席經濟師陳興動認為,在保增長已成為宏觀調控重要工作的情況下,人民幣政策應當做出調整。
“不能期待一夜之間解決所有問題。人民幣的緩慢升值已經向企業傳遞了明確的信號,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如果調整過快,極有可能對銀行造成金融風險。”陳興動說。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一直以來都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7月份出口數據公布后,包括摩根大通和高盛在內的多家投行紛紛調低了我國2008年經濟增長預期。
最新的消息是,據多家媒體報道,出于保護出口企業的考慮,商務部目前已經向國務院上書建議放緩人民幣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