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貿政策如何破解中小企業困局(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 13:42 財經時報
C 財稅政策能有何作為? 中小出口企業手中救命牌到底有幾張?國家可行性扶持政策怎樣制定?信貸政策上是否能向中小企業傾斜?- 孫飛:企業需自救 在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情況下,出口型中小企業遭受的打擊比較大。政府在政策、稅費、金融支持等多方面都會做一些扶持性的調整。比如中國進出口銀行這樣的政策性銀行,以往在出口信貸這方面給予國有大型企業很大幫助,在當前情況下,對中小型出口企業的服務和幫助應該也還有潛力可挖。 但只靠政府的幫助是不太現實的,企業應該做更多的自救工作。比如并購重組,一些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型出口企業合并為一個較大的、具有較強抗風險能力的企業,這就是一種應對方法。 如果企業資金比較充足,可以謀求產業升級,如果資金不足,可以尋求信貸支持或是股權融資。總之,企業必須積極尋求自我調整的方法,爭取先一步擺脫困境。 張小濟:出口退稅應作為制度而不是政策 解決中小外貿企業目前困境的核心主要在于如何降低成本,這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我覺得政府能做的,除了多提供服務、公務便利化之外,另外一點就是出口退稅上可能會盡可能多地提供一點幫助。在提供商務服務方面,政府還是有很大潛力可挖,流程能夠簡單快捷一點,成本就可以多降一點;流程耗費的時間短一點,匯兌風險就更小一點。 對于中小出口企業的困境,不可能指望一個政策就把問題解決了。比如由于銀根收緊造成的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問題,現在各方面也在研究如何解決。是在中小銀行上做文章?還是直接給大銀行相應的政策?盡管現在還看不到特別具體的應對方式,但相關的研究始終在推進。又如電價調整,看上去這造成了企業成本上升,但實際上它帶來的不是一個單一結果。價格和市場脫離太厲害,肯定會造成供給不足,而在電力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中小企業。 在抗風險能力上,始終是大企業比較強。所有政策最先造成影響的層面就是中小企業,所以政府主要做的是優化、凈化整個市場環境。為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就是對中小企業的最大幫助。 財稅政策并沒有太大的調整余地。和中小企業直接相關的也就是出口退稅,類似補貼之類的財稅政策是不可能的。出口退稅本身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在國際上它是一種制度而不是一種政策。我們把它當成一個政策手段來用,這一點我一直持反對意見。經常調整出口退稅,也更容易讓人認為這是一種補貼,其實出口增值稅退稅是國際通行的一種制度。 李煒光: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是基礎 為中小企業提供幫助應該是政府能夠做到的事。政策限制稍微放寬一點,稅費能夠適當減免一些,為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提供一些資金支持,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中小企業最怕就是稅負重、不合理收費多。它們在有了一個較顯寬松的生存環境之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和鼓勵,才能逐漸完成產業升級的自我調整。如果任由這些企業獨自面對風險,會造成相當數量的企業倒閉和大量的失業人口出現,這將給宏觀經濟運行增加更多不確定因素。中小企業情況復雜,對它們的管理難度很大,這對政府的執政能力是一個考驗。 姚枝仲:企業自身轉型更重要 我個人認為從政府的角度來講是不應該扶持具體企業的,這主要是看政府的目的是什么。從目前來看,政府的第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維持就業,第二就是維持經濟產業的升級。有時候政府的扶持不能促使這些中小型企業得到更好的升級和發展。如果一個企業并沒有實現生產模式的轉換和升級,比如依然采用高耗能、高污染、勞動密集的生產方式,那么政府不應該予以扶持。政府的優惠和扶持應該將它們向高技術含量、低能耗、低污染方向指引。這部分幫助和扶持我建議落實在失業人口身上。因為實現產業升級必然會出現一部分結構性失業,政府應該從經濟上幫助這些人。-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