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I高企 百姓生活堪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 11:40 《中國經濟報告》雜志
楊宜勇 顧 嚴 近一段時間,我國的居民消費價格呈現出結構性上漲的發展態勢。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4.8%,是199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08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漲8.0%,漲幅比上年同期高5.3個百分點。最新公布的四月份CPI又同比上漲8.5%。其中,最為敏感的食品價格上漲22.1%。高漲的價格總水平和食品價格,迫使城鄉居民不得不更加關注自己的錢袋子。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確保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不下降。 CPI的上漲程度與居民實際生活水平的下降程度是呈正比例關系的,但二者的絕對值并不相等。假設一戶居民在第t年的人均消費支出是1萬元,第t+1年的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了10%。第t年價格為1萬元的消費品和服務,在第t+1年要支付1.1萬元才能負擔得起。如果這戶居民在第t+1年要保持與第t年相同的生活水平不變,就必須增加1千元的消費支出。如果仍然支出1萬元,其實際的消費水平僅相當于上一年的90.91%(=1萬元/1.1萬元),則實際生活水平較上一年下降9.09%(=100%-90.91%)。 從這一簡單的例子中,我們便可以總結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計算通貨膨脹導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程度的公式,即(100%-100%/CPI)。2007年我國CPI為104.8%,對應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程度為4.58%。2008年一季度CPI同比高達108%,對應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程度為7.41%。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計算是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的,計算結果應該稱為“通貨膨脹所導致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幅度”。通常,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會抵消通貨膨脹帶來的不利影響。 不同收入階層面對的通脹壓力:最高約1.8倍的差距 CPI是一個綜合指數,包括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幾個大項,每個大項下面又有若干小項,每個小項又對應著若干商品。所謂價格的結構性上漲,可以理解為CPI主要大項的上漲幅度存在顯著的差異。以2008年一季度為例,食品價格上漲了21%,是唯一高于CPI上升幅度的大項。緊隨其后的居住價格,漲幅為6.6%。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兩個大項的價格水平,僅僅溫和上漲了2.2%和3.4%。而衣著、交通和通訊以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三個大項的價格,甚至分別下降了1.6%、1.3%和0.6%。 在結構性的通貨膨脹背景下,如果居民消費了較多的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的支出項目,其實際生活水平的下降幅度就較大。反之,如果居民主要的消費支出項目價格上漲較為溫和,其面臨的通脹壓力就較小。當前的情況是,食品消費占消費支出比重大的居民,受到通貨膨脹的沖擊較嚴重。根據恩格爾定律,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費占比會逐步下降。那么,目前呈結構性上漲特點的通貨膨脹威脅的主要是中低收入群體。 以2006年的城鎮居民收支調查數據為例,收入水平最高的10%城鎮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7.29%,收入水平最低的10%城鎮居民食品支出占比則高達46.33%(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年鑒2007》)。這樣,城鎮食品消費價格上漲11.7%,會分別導致這兩組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2.86%[=27.29%×(100%-100%/111.7%)]和4.85%[=46.33%×(100%-100%/111.7%)]。不難看出,同樣的食品價格上漲,導致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幅度可以相差近2個百分點。 我們根據前述城鎮居民收支調查數據,計算了結構性價格上漲對不同收入組居民的影響。得到的結論是,如果價格上漲導致全體居民平均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1個百分點,那么按照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劃分的五組居民(各占被調查居民人數的20%),實際生活水平下降的幅度分別為1.23%(低收入組)、1.14%(中低收入組)、1.07%(中等收入組)、0.99%(中高收入組)和0.94%(高收入組)。在低收入組中,占10%的最低收入組下降幅度為1.32%,占5%的困難戶幅度為1.35%。在高收入組中,占10%的最高收入組實際生活水平僅下降0.75%。可見,同樣的通脹水平,對10%最低收入組居民的壓力遠遠高于10%最高收入組居民,前者的實際生活下降幅度大約是后者的1.8倍。 按照2008年一季度的數據計算,(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貨膨脹所導致的城鎮居民實際生活水平下降幅度為7.24%;按照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劃分的五組居民(各占20%),實際生活水平下降的幅度分別為8.83%、8.25%、7.75%、7.17%和6.81%;最高10%收入組由通貨膨脹導致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幅度僅為5.43%,最低10%收入組和困難戶(占5%)則分別高達9.56%和9.77%。 應該依靠提高工資應對通脹嗎? 必須再次說明的是,上述計算結果,是在收入水平、消費支出不變的情況下,通貨膨脹對居民實際生活水平的影響程度。由于收入增長較快,帶動消費增加也加快,只要后者的增幅超過通貨膨脹的影響,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就仍呈上升之勢。2008年一季度,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長11.5%;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524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3%;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494元,同比增長18.5%。收入增幅均超過了CPI增幅,因此從宏觀上看,我國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并未下降。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由于通貨膨脹水平不斷攀升,城鄉居民扣除價格影響后的實際收入增長是較慢的。2008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實際現金收入增長9.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3.4%,人均消費性支出實際增長率僅為2.0%。依靠提高收入的辦法抵消通貨膨脹沖擊的空間越來越小。 提高工資是短期應對通貨膨脹沖擊的重要手段,能夠緩解價格上漲對居民實際生活水平的負面影響。不過,如果工資水平提高過猛或者過快,有可能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 第一種解釋是,勞動工資是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工資上漲引致產品成本上升趨向增強,容易造成“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2008年3月22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8年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就曾表示,要“防止務工收入的過快上漲,導致價格與工資的螺旋式上升,降低勞動力成本所推動的通脹壓力”。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