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房企冒進圈地 資金短缺面臨破產危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 00:41 中國經濟周刊
哪些房地產商的資金鏈會最先斷裂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梁燕軍/北京報道 近日,地產市場有幾個數據倍受關注: 其一來自潘石屹:“國內房地產上市企業,速動比率(編者注:指速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速動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強弱)維持在健康水平的只有四家。” 其二來自武漢一家房地產公司,該公司主動下調房價幅度達30%。 其三來自地產企業的年報:從已經公布年報的上市公司業績來看,只有華發股份等個別房地產企業的現金流為正數。保利地產每股現金流為-7.65元,招商地產每股現金流為-4.74元,金地集團的每股現金流為-7.52元,榮盛發展每股現金流為-2.53元,廣宇集團每股現金流為-0.11元…… 種種數據似乎表明,國內的房地產企業正在面臨資金短缺的危機。 這多少讓已受“拐點論”刺激的房地產行業變得更為恐慌。就連在去年肯定樓市“無拐論”的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也放言,未來100天將是很多房地產公司發生劇變的100天。“受國際資本市場慘淡和國內宏觀調控銀根緊縮的雙重夾擊,中國很多房地產公司將在百天之內產生劇變反映,并進入前所未有的融資艱難期。” 為了與去年萬科董事長王石提出房價會下降的“拐點論”區分開,潘石屹對他的“拐點論”作出進一步解釋:“我說的拐點是針對房地產企業,而非房價。” 房價也好,企業也罷,幾個月內的多個“拐點論”在地產市場掀起軒然大波,一場“拐”與“不拐”的爭論此起彼伏。有旁觀者質疑,地產巨頭在這個時候拋出一個又一個拐點論,是否會讓市場更為恐慌性的出現土地拋售和公司轉讓,而使地產巨頭最終扮演中小地產的終結者? 銀行只青睞“優質客戶” 2007年,央行六次上調存貸款利率,十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14.5%;同年12月5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日前,央行已明確要求各金融機構,今年新增貸款量不得超出各行2007年實際貸款量(3.63萬億元)。業內人士分析,今年貸款增速將不會超過13.86%。 有知情人士分析,在“從緊”新政之下,受傷害最大的莫過于中小企業。 北京聯達四方房地產經紀公司董事總經理楊少鋒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房地產公司資金主要是從四個方面取得:銀行信貸和銷售按揭;房地產企業自有資金;占有資金(預銷樓盤訂金、建筑工程和材料的墊資);其他各種融資渠道(短期拆借、信托機構)。目前房地產公司的自有資金絕大部分用來買地,其余開發項目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信貸。” 同等條件下,銀行發放貸款通常都會優先考慮那些資產良好、財務規范的大企業,而大部分中小企業顯然不在銀行的“優質客戶”之列。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曾經開發過北京珠江駿景、珠江綠洲兩大商品房項目的廣州珠江地產今年從中國建設銀行(北京朝陽支行)為旗下兩個新項目貸款1.5億元人民幣,用于房地產開發資金。根據中國建設銀行北京朝陽支行信貸部某相關人士介紹:廣州珠江房地產在北京的大多數房地產開發項目的信貸來源于建設銀行,“因為有長時間的合作關系和良好的信譽,所以即使是在‘從緊貨幣政策’的2008年,他們也會是建設銀行信貸計劃中的一份子。”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