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節模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新思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07:32 中國青年報
多黨合作+窮人經濟學 畢節模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新思路 本報記者 潘圓 15張圖片一字排開,有的畫著牛,有的畫著井……分別代表著不同的項目。每一張圖片的下面都有一個碗。參與“投票”的農民,每人發6顆玉米豆,喜歡哪個項目就往哪個碗里面放上一粒。最終選出來的6個項目將會付諸實施。 許多農民都把玉米豆投給了水井。這里是貴州畢節試驗區納雍縣一個貧困的村落,屬喀斯特地區,年降水量1600多毫米,但是每年春節至6月份,降水很少,導致人畜飲水困難,生產用水更不要提了。 當年那些“投票”的農民不會想到,這6顆玉米豆播下的是改變命運的種子。 多年后,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兼中央社會服務部部長何丕潔給這種農民投票選項的方式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參與式扶貧”。 民革中央只是參與畢節扶貧的8家民主黨派中的一家。自從1988年國務院批準在貴州省經濟發展最為貧困落后的畢節地區,創建“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以來,這8家民主黨派和工商聯一道,在這片實驗田里探索出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 20年后,他們的嘗試被稱為畢節模式。 參與式扶貧由農民做主 “所謂參與式扶貧,就是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如何脫貧,做什么項目,怎么來做,不是由專家、官員來定,而是發動群眾,發動村民,讓他們來作選擇。雖然有的農民沒有文化,但是他知道他這個村子適合發展什么,急需要做什么事情。”何丕潔委員說。 當年民革中央按著村民的選擇做的第一個項目是水窖工程,他們給每一戶村民1000元錢,解決水泥和鋼筋問題,在幫助做了13個示范井以后,讓農民自己打水井,做水窖。如今這個村已經有近400口井。村民們春天不是等水、背水,而是耕地種菜。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原榮譽副主席厲以寧委員說,“過去的扶貧,我們是高高在上的,現在不是這樣,我們8個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是以平等參與者的身份參加畢節的扶貧。跟他們共同商量、共同討論、研究,怎么把畢節地區的工作做得更好,讓畢節的發展更快! 而在農工民主黨貴州省會副主委、貴州畢節地區行署副專員張光奇委員看來,參與式扶貧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農民間的互幫互助。農工民主黨在貴州省大方縣有個1+1養牛項目。參與項目的農戶必須簽合同,第一批農戶養的牛生的第一只小牛要送給其他農戶。這實際上是一種滾動式發展,不僅融洽了農戶間的關系,而且有利于相互監督。 20年間,無數這樣的故事改變了畢節的面貌。這個生態脆弱、極端貧困的地區,將生態建設與開發扶貧結合起來,走上了脫貧新路。其GDP、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倍以上。而森林覆蓋率從14.94%提高到34.92%;人口自然增長率從21.29‰下降到8.45‰;貧困人口由312.2萬人減少到52.9萬人;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