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匯貸款大增疑為企業結盟銀行曲線獲貸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0:31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唐 瑋 北京報道 央行3月12日公布的金融運行數據顯示,2月末金融機構外匯貸款余額為2584億美元,同比增長53.31%,當月外匯各項貸款增加214億美元,同比多增189億美元。 而2月末外匯各項存款余額1538億美元,同比下降8.56%,當月外匯各項存款增加16億美元,同比多增10億美元。 這與去年四季度后的金融數據在趨勢上相差不多,同樣是外匯貸款大增,外匯存款相對來說無增長或者增長得比較緩慢,個中原因,除了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愈發加大外,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認為,這與企業通過外匯貸款方式繞過人民幣貸款額度限制而獲得貸款有關。 他對《華夏時報》分析,在緊縮信貸的背景下,企業通過套匯獲得貸款,而銀行能與之形成“同盟”,表明商業銀行的放貸意愿依然積極,這無疑使得宏觀調控的效果大打折扣。 套利與曲線獲貸 央行的數據顯示,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434億元,同比少增1704億元,2月外匯各項貸款增加214億美元,同比多增189億美元。人民幣貸款增幅與外匯貸款增幅之間的差額大為縮小。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外匯貸款異常增長的原因有表面上的也有深層次的。顯而易見的原因是,一是在美元利率下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外匯的使用成本正在下降;二是商業銀行信貸控制,貸款方需要另覓他法。 前一種原因衍生出來的做法并不鮮見。上述人士介紹說,某些企業獲得外匯貸款后,故意違約,然后用人民幣償還(因為很多有擔保)。人民幣升值了,所需償還的金額少了很多。也有部分資金用此方式炒作,如熱錢押寶人民幣升值,在前期潛入內地后,通過舉借外債,如果人民幣升值收益大于貸款違約損失,這些資金不惜違約。早在2006年六部委出臺限制外資炒房的政策中,就有規定針對這種方式。但防不勝防,炒作的方式仍多種多樣,本文暫且不表,可關注本報后續報道。 后一種原因的表現更為復雜。去年四季度,各大商業銀行貸款告急,全年信貸額度基本無幾,企業欲貸而無門,如同熱鍋螞蟻。也正是這個時期,外匯貸款開始增加,央行公布的外匯信貸統計表顯示,2007年9月開始,外匯貸款穩步增長,總額突破了2000億美元。 銀企各取所需 政策是管制的,市場是靈活的。宋國青認為,商業銀行有信貸管制,但其也在通過其他方式擴大額度之外的信用。外匯存貸款差猛烈增加,外匯貸款增加多而企業外匯存款增加較少,表明外匯貸款主要被用于套匯而非用于流動資金。 “而銀行是被‘套匯’方,在結算中會有損失,為何愿意這么做?”宋國青認為,由此可見,銀行的放貸積極性依然很強,銀行可能會在其他方面得到補償。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方式可以多樣,如使用銀行的很多產品,如貿易通之類。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除銀行的積極性強外,國內市場需求旺盛更是主要原因。據他和渣打、高盛等機構交流的情況是,由于國內市場旺盛的需求,外資行一般都有動力從國際市場上拆借外匯,在成本基礎上加1-2個點,投向國內市場。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即使只存在國內銀行,也有利可圖。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