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員分流或成大部制一大難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1:04 大洋網-廣州日報
陳翔、舒涓、趙琳琳、劉旦、任珊珊、方利平、劉彥廣、柳建云、謝綺珊、李婧 前天揭曉的大部制改革方案被視為“以政府職能轉變為邏輯起點,通過實行大部門體制,全面向服務型政府轉型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引起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強烈關注。昨天,改革的相關話題、改革中涉及到的人和事成為政協委員們會上會下熱議的焦點,不少委員清晰地提出:機構改革了,關鍵在于人;有一個好的方案,更需要好的執行。 期盼: 公務員素質需隨之加強 全國政協委員蔣以任說,大部制改革,關鍵在于人。“現在我們的大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去考公務員,這個值得考慮。”他說,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實踐經驗,建議放到企業先鍛煉兩至三年,“要保證國家機關運行的質量和素質”。 仲兆隆委員說,在北京辦事,自己急得要命,某些部委的工作人員卻不當回事。一位委員插嘴道:“有一次我有一件關于香港的事在北京找某部委,他們不見我,我說我不找領導,找一個明白人就行了!還是不見。”王巨祿委員則認為,某些國家機關存在的表面文章甚至腐敗,就與機構改革不到位有關,“希望在總體設計上能一步到位。” 張連珍委員說,大部制改革突出了政府職能的轉移,有利于整合資源,解決民生問題。職能的劃分和配置要清楚,要進一步提高機關公務員的素質——“不管部門怎么并,關鍵是人。要讓人了解基層,了解群眾。” 王全書委員說,這個方案在重大領域有所突破,既要管住又要服務。王全書建議,一定要盡快拿出地方政府和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性意見,地方和中央可能有差異,但不能相距太遠。 憂慮: 改革動真格困難不少 全國政協委員、江門市副市長李崴說,推行大部委制最大的困難,恐怕是官員的分流。組建一個大部,可能會多出10個副部級官員,那么局、處以下的官員呢?怕是數以千計了。李崴說,自改革開放以來,甚至從延安時期,我們就一直在推動“精兵簡政”。但政府機構是越改越多,人員是越精簡越臃腫。主要原因是政府本身是當事人,對此既無動力,又無壓力。 他說,大部制政府機構改革要動真格,一是要先做好全國調研,從績效管理目標出發,制定裁減方案;二是可采取“砍事去權”的方式,如改革行政審批,將絕大多數審批事項和權力撤銷,機關養人自然會減少,機構撤并也就水到渠成了;三是大部委制改革的重點不應該在“大”,而應在功能的整合。機構設置的大小,必須充分考慮交易成本,宜大則大,宜小則小。即便是功能相近的機構,合并也可分步到位;四是完善制衡機制。大部委一旦組建,毫無疑問,它所掌握的資源會更多,權力會更大,權力失去制衡會滋生腐敗,因此,如何對大部委施以制衡是個大問題。較積極的制衡最好是行政權分立,即決策、執行、監督分開。 欣喜: “人才真正成了資源” 根據新一輪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將被整合成統一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從人事管理到人力資源管理,政協委員們認為是從計劃到市場的轉變,“人才真正成了資源。” 李崴說,政府也可以講成本、講效率、講服務,可以強化績效管理。“我們推行政府行政功能的企業化改造。”李崴說,包括引進ISO質量管理體系,“區別就是企業講效益最大化,政府講公共利益最大化”。 前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吳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提出建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是要整合全國的人力資源市場,統籌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從而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吳江說,從人事管理的角度看,我們的人力資源是分開管理的,因此在出臺政策的時候就存在統籌協調的問題。事業單位的管理權力屬于人事部,事業單位的人員容易進來,但是不容易出去,因為首先面臨一個社會保障體系不統一的問題。因此,在這一方面,最突出的矛盾存在于事業單位。就公務員來說,必須根據《公務員法》進行管理,但是它也面臨著流動問題。如果辭職、辭退,以及最終的退休養老,都需要與社會化機制進行統籌的問題。在人力資源市場中,勞動收入的分配在不同地區之間、不同性質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之間都存在不平衡的問題。 “推行大部制,必然伴隨著設置一批執行機構,從而實現決策、執行和監督的相對分離。這一點我們必須完整地理解它。”他說。 本版文字/記者陳翔、舒涓、趙琳琳、劉旦、任珊珊、方利平、劉彥廣、柳建云、謝綺珊、李婧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