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制改革:能源部為何意外出局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0:27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記者 曹海東 發自浙江 ▉當初業界認為能源法能夠倒逼能源部的成立,確實太過樂觀。要整合這么多部門的交叉權力,特別是要去管理那么多強勢的電力、石油等國有企業,實屬不易。 ▉能源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個基礎。事實上,將能源作為一個工業行業部門的管理思路是難以成功的。 ▉對能源行業來說,對發改委審批權限的限定是很大的進步,F在的問題是,國家能源局和國家能源委員會、發改委之間是什么關系? ▉依靠項目審批來管理的模式能否改變?一個獨立承擔管理責任的能源部遲早還會成立,而且未來應該考慮組建能源環境部,這是一種更有效的制度設計。 在最終的大部制方案公布后,一度被業界期盼已久的能源部并未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取代的是中國將成立國家能源委員會,并組建國家能源局,繼續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 究竟能源部為何會意外出局,如何評價新的國家能源局,能源部未來將會向何處去,為此,本報專訪了能源問題專家、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 整合強勢能源企業和部門不易 南方周末:大部制改革方案最終公布,但此前一直被各界寄予厚望的能源部卻遭出局,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韓曉平:我認為這是一種權衡的結果、妥協的結果,也是過渡的步驟。過去,涉及能源政策管理或影響相關系統的部門多達13個,其中包括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電監會、水利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環?偩、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商務部、國資委、鐵道部、交通部、科技部、農業部等。在能源法修改意見稿公布之后,業界認為能源法能夠倒逼能源部的成立,但當時確實太過樂觀,要整合這么多部門的交叉權力實屬不易。相比較其他大部制的行業,能源行業還需要宏觀調控,特別是有太多的強勢國有企業——包括電力、石油等,這些國有企業相比過去“東一榔頭、西一棒”的管理,不愿意多一個管實事、責權明確的新“婆婆”來管。這些強勢企業、強勢部門也在不同場合諫言國家高層,慎行能源部。 不過,這一新的管理結構也凸顯國家對能源問題的重視,將組建由國務院領導直接出面負責、由各部領導參加的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負責研究擬定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審議能源安全和能源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協調各部工作,從一個更高的層面來管理國家的能源。 能源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的事情,這次冰雪災害之前,實際電廠燃煤已經低于警戒線,即便沒有這場災害,也會出現大面積停電,這個問題現在總結,與市場化改革、價格制度、能源規劃、行業壟斷、煤炭生產、安全監管、鐵路運輸、海路運輸等問題都有關系,一個高層次的協調是必要的,也反映出我們政府對于能源問題的認識已經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能源不能作為一個行業部門來管理 南方周末:上個世紀我國也曾成立過能源部,最終予以撤銷,這次沒有成立能源部是否也因相同原因? 韓曉平:能源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個基礎。我們不僅要清楚什么是能源,更要清楚能源是什么。事實上,將能源作為一個工業行業部門的管理思路是難以成功的。 中國歷史上建立過能源部,也成立過能源委,都沒有很好地形成行業管理的有效職能,反而成為煤炭、電力、石油等各大工業集團利益角逐的競技場,每一位部長、副部長都置身于行業壁壘之中,代表著一個具體行業的利益爭來爭去,且這個能源的部委又不得不代表自己管轄的行業集團的利益在橫向與鐵路、交通、環保、國土等部門斗智斗勇,在縱向與上游的計委、經委討價還價,與下游地方政府和工農業部門為權力、價格和投資等利益爭得面紅耳赤。最終的結果自然難逃撤銷命運,能源的管轄權限也再次分散到各個部門。 能源無法落實問責 南方周末:目前機制最大的弊端是什么? 韓曉平:目前機制導致沒有一個機構能夠系統地、自始至終地、權責一致地管理中國的能源事務,沒有一個部門對中國能源出現的問題承擔責任。 以此次南方雪災為例,一次自然災害,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工業災難,最后,我們看到的全部是英雄,在風雪中戰天斗地,但沒有看到任何一個部門出來主動承擔責任,從自身總結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能源供給的系統危機,有什么經驗此后可以吸取。不吸取經驗教訓,我們是不是等待下一次天災中涌現更多的“英雄”? 國家發改委是目前中國能源的主要管理部門之一,過去發改委更多的是為項目審批忙得不可開交,改革的問題、體制創新的問題、機制設計的問題顧不上,在現行管理構架下,發改委只是承擔了為中國能源管理的決策提供參謀建議,但無需對決策的質量承擔直接責任。其他各部委都在自行其事,由于決策是發改委對領導參謀建議,自己也無責任可言。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