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之痛 7位企業家命運沉浮與30年經濟法制變遷(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4:03 《法人》
智者生存 我們注意到,在轉軌時期為企業謀取生存發展空間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一個權力支配資源的特定環境下,任何一個企業家都難免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改革開放30年,我們看到太多的企業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倒下,但是我們還是看到柳傳志、張瑞敏、汪海、王石等人不僅活下來了,而且事業仍然很堅挺。 柳傳志說,對于他那一代企業家,要想把企業辦好,不踩紅線是活不下去的,不能一點不踩,但是也不能踩多了。把握打“擦邊球”的平衡對于那個年代的企業家是很要命的事。 柳傳志的話很簡單,但極其經典。 柳傳志的不敗,因為他掌握了“平衡”二字,在體制之內他掌握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的平衡;投入商海,他掌握政商平衡。 不能說他有多么睿智,而是他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如今,柳傳志的這種說法,現在仍然是商人處世的“生存法則”。 有些企業家在倒下去的那一刻,還不明白自己究竟是怎么垮的。 有一點在局外人看來很清楚:他們的企業基因與社會基因沒有形成有效的對接與融合。 倒下的企業家,論實力、論個性,他們也許比柳傳志、張瑞敏強一千倍,但他們的功力差就差在沒把握好企業與社會的平衡,沒能把握好每一次經濟轉軌時期政商關系的協調相處,忽視了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商業環境。 中國的企業家群體是到了反思的時候了:除了在商言商,遵守商道之外,還能做什么? 我們認為,企業家不僅要順應歷史的潮流,把自己的企業做強做精,還要積極地學習,提高自我素質,主動投入到企業生存所依賴的社會環境,融入眼前所處的時代。 因為,我們需要有理性的社會,更需要智慧的企業家。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