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利到商業:外資養老院機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15:30 經濟觀察報
“老有所養”——讓操勞一生的老人們能夠在人生的末端頤養天年,是崇尚天倫之樂的中國社會理想之一。隨著中國尤其是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提前進入到老年化社會,建立健全社會福利網絡,發展養老院產業成為迫切之需。 而目前的普遍現實是,養老院容量供不應求,養老院的檔次建設也不能滿足人們的品質需求。正當此時,面對中國數量龐大且增長迅速的老齡人口市場,除卻國內以福利性質的養老院、政府和社會合辦的敬老院以及民營養老院等三類養老機構外,外資也開始進入中國的養老院產業,并將目標瞄準了那些愿意支付高昂養老費用的老年群體。 頂級養老院 一句話要重復幾次才能聽清,一件事情需叮囑幾遍才能做好……當父母衰老的跡象越來越明顯時,王蕓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身為家中的獨生女兒,王蕓不得不開始思考雙親未來的照料問題。 最簡單也最方便的做法,就是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王蕓和她先生的工作都很忙碌,平日里難得有時間待在家中。即便是無力親自照顧父母,王蕓也不太愿意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去。在她對養老院的有限印象中,養老院的衛生、安全等條件還不足以為老人們提供良好的服務。不過,她也并非完全排斥養老院,“要去養老院,也得選擇一家條件比較好的,最好是像星級酒店那樣的。” 在王蕓所在的上海市,目前絕大多數的養老院都難以滿足她的要求。2006年6月,她從媒體上得知,一家中外合資的頂級養老院將在上海落成,或許可以滿足她的要求。 按照計劃,這一號稱國內頂級的養老院——奧古新諾頤養中心將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建成并投入運行。該項目由德國著名的奧古斯汀養老院與上海龍君置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總投資額預計達到9.4億元人民幣。他們宣稱,“將通過高品質、多樣化的服務為老年人在志趣相投的群體中提供自主、穩定和高水準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老人們的健康能得到絕對的保障。” 既然號稱國內頂級的養老院,其引人關注之處,首先就在于它的頂級標準。 未來的奧古新諾頤養中心由德方設計,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總規劃建筑面積85000平方米,提供500套公寓及相應配套設施;二期工程預計提供750套公寓及相應配套設施。除了住房之外,頤養中心里還將設有健身房、圖書館、小型劇院等,以及大面積的園林綠化。 這個項目受到關注的另一點則是它的外資背景。作為德國最大的社會服務企業,奧古斯汀是德國最知名的高品質老年頤養品牌。目前在全德擁有21家品牌養老院,近8000位老人居住其中。 此前,龍君置業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世界500強企業有很多已經落戶在上海,從學校教育到餐飲娛樂都有非常高端的服務,而在養老院方面仍是個空白。因此,奧古新諾作為“目前獨一無二的外資高端養老院,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潛力和機會”。 不過,王蕓對奧古新諾的寄望或許要推遲了。近來,記者從上海國際醫學園區辦公室了解到,由于土地原因,這一項目目前還沒有任何推進。王蕓的父母身體都還不錯,所以她可以繼續等著。 而住在普陀區的陳風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尋找養老院的過程。他的奶奶70多歲,一個人住在老房子里,著實生活不便。陳風一開始看中了普陀區社會福利院,因為它是公辦的養老院,條件設施都不錯。可是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沒有床位,先要登記,至少等兩年。” 陳風一面替奶奶報了名,一面又去普陀區的其他養老院詢問。條件好一些的都說沒有床位,要么就是一些條件比較差的,對老人不好,而且價錢又貴。后來,別人給他介紹了嘉定區的一個別墅式老年公寓,還有不少床位。一幢4戶人家,每人每月1200元左右,價錢還算合理。陳風把奶奶送了進去,隔一段時間去探望一下,老人在那兒也挺開心,他總算了了一樁心事。 外資新目標 陳風的經歷不是個案。如今,中心城區的養老床位幾乎都 “一床難求”,而郊區的養老院則由于交通不便、條件不佳、醫療資源不豐富等各種原因,還有不少空余的床位。 早在1979年,上海就成為中國最早步入老齡社會的城市。根據上海市發布的上海老年人口信息,截至2006年底,上海市戶籍總人口為1368.08萬人,其中60歲老年人口275.62萬人,占總人口的20.1%,比上年增加9.25萬人,增長3.5%。 以上數字僅顯示了上海戶籍人口的老齡化水平。上海市公布的《2005年上海市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提供的信息顯示:包括戶籍人口和常住外來人口在內的“常住人口”數為1778萬人。如果以60歲及以上作為進入老年期的門檻,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唐鈞推算出來的上 海 老 齡 化 比 率 應 為15.35%。 與龐大的老年人口相比,目前上海的養老機構有505家,其中政府辦287家,社會辦218家。床位數共計59735張,其中2006年新增10206張。而2005年上海老年服務需求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以目前上海老年人口數推算,未來5年可能有3.16萬至7.76萬名上海老人希望入住養老機構。上海養老床位盡管每年以1萬張的速度遞增,仍將供不應求。 上海的養老機構類型大致分為三類:福利性質的養老院、政府和社會合辦的敬老院以及民營養老院。政府開辦的養老院適合一些經濟不太寬裕、需要政府幫助的老人。在那里,通常三位老人共住一間房間,但是價格低廉。 目前,上海的養老機構中以此類福利性質的養老院居多,高端養老院非常少。兩年多前,上海有了第一家在別墅里的養老機構——工匯老年公寓,由兩幢獨立歐式別墅和兩幢雙聯體歐式別墅組成。別墅內設有單人房、雙人房和多人房等多種房型,房間內空調、電視機、應急呼叫系統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 工匯老年公寓開業之時還引起了社會上的許多議論,不少人認為在別墅里開設養老院太過高檔。但事實上,上海有著巨大的高端養老需求,是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如是認為。 2006年6月,當奧古新諾上海頤養中心落戶上海的消息傳出時,上海市老年學學會秘書長孫鵬鏢曾對媒體表示,有外資進入上海養老市場,并將富裕老人定為目標人群,“這樣的嘗試未嘗不可,因為在上海,的確存在部分愿意支付高昂養老費用的老年群體。” 外資進入中國的養老院產業,顯然不是為了給中國的社會福利行業作貢獻。外國投資者之所以看好這一產業,恰恰看中了中國數量龐大且增長迅速的老齡人口。 據唐鈞提供的數字,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43億,占人口總數的11%。其中,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口為1300多萬,大約有3250萬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長期護理。 他認為,由于中國特殊的國情——快速發展的人口老齡化和“四二一”的家庭結構(即一對夫婦,要照顧四個老人,還有一個獨生子女),必將使老人的生活照料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 因此,中國老人對社會化的服務需求應該偏高,不是子女不愿照顧老人,而是很有可能沒有能力親自照顧老人。尤其是上海、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上述問題已經開始顯露出來。 在政府和社會采取更多的積極舉措為中低收入老人設立更多的養老床位之時,外資則將目光瞄準了高收入的老人群體。不僅僅是上海一地,廣州、青島、北京等城市都有外資介入養老院產業的新聞見諸報端。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