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貨幣政策之外的調控手段要跟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00:47 金融時報
記者 李倩 日前,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季度分析課題組的一份報告預計,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將由去年四季度的11.2%下降至10.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漲幅由6.6%上升至6.9%左右。報告建議,堅持從緊貨幣政策方針。2月28日,央行黨委學習貫徹十七屆二中全會精神時強調,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關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決策部署,科學把握宏觀調控的節奏和力度,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數據不甚樂觀或將繼續走高 本月中旬出爐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人民幣貸款結束了此前連續兩個月新增貸款下降局面,以8036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同時,M2增速也在去年末短暫回落后,再次以18.94%創下20月來的新高;最新外貿數據顯示,1月份外貿順差縮至194.9億美元,是去年5月以來月度貿易順差首次低于200億美元,但是仍在高位運行;最新物價數據顯示,1月份CPI整體同比上升7.1%,創下1996年10月以來新高。 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26日發布的研究報告預計,受雪災因素影響,我國2月份的CPI會再創新高,同比增幅將達8.3%至8.7%的水平。中金公司哈繼銘的研究團隊在經過對東北、四川和江浙等地調研后認為,我國已經進入成本推動型通脹上升期,糧價、肉價將在高位運行,而且勞動力成本顯著提高,這些都加重了通脹壓力。實際上,統計局的報告早就指出,1月份食品價格漲幅其實并未明顯體現雪災的影響,預計雪災對于物價的影響將在2月份的CPI中明顯體現出來。 央行在《2007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指出,從價格走勢看,由于結構性供給約束、外部輸入等因素對價格形成的沖擊短期內難以改變,CPI漲幅在上半年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 上述經濟金融數據無疑給我國宏觀調控帶來了更大的壓力:連續多年的經濟持續增長,去年投資加速跡象明顯,“雙順差”進一步擴大,外匯占款大幅度提高。在流動性過剩背景下,貨幣信貸增長超過了長期平均水平,房地產價格不斷攀升,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宏觀經濟趨向過熱的信號明顯。何況在全球化和經濟轉型背景下,我國通脹形成機理更加復雜,既有需求因素也有供給因素,既有國內因素也有國際因素。 從緊政策延續效應逐漸顯現 去年以來,針對銀行體系流動性偏多、貨幣信貸擴張壓力較大、價格漲幅上升的形勢,我國的貨幣政策也逐步從“穩健”轉為“從緊”。總體來看,去年以來實施的貨幣政策效應已在逐步顯現。一是加息使融資成本上升,有利于金融機構和各類經濟主體適當衡量風險,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二是連續多次加息,在引導資金流向的同時,調節和穩定了通脹預期;三是搭配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和存款準備金等對沖工具,加大力度回收流動性,抑制了銀行體系貨幣創造能力;四是加強“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引導,傳達宏觀調控意圖,提示商業銀行關注貸款過快增長可能產生的風險以及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問題,引導其合理控制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 但是,盡管央行動用了幾乎所有貨幣政策手段,由于創造流動性的根源———經濟失衡、貿易順差等短期內無法消除,因此政策效果相對有限。 由于外部價格傳導、國內供給約束等因素對價格形成的沖擊短期內難以改變;通脹預期較強,增加了工資上漲壓力,促使企業調整定價行為,容易形成價格上漲的擴散和自我強化;再加上受翹尾因素影響等,未來一段時期物價仍有可能維持較高水平。央行針對本輪物價上漲的形成機理和特征指出,當前既要合理發揮貨幣政策作用,抑制總需求膨脹,也有必要繼續加強供給管理,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價格偏高有國際價格傳導和國內資源要素價格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以便準確把握價格水平的中長期趨勢,合理引導預期,防止結構性物價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使整體物價保持在與現階段經濟發展和市場化改革需要相適應的適度水平。 央行副行長易綱日前也表示,防止通脹仍是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面對美國次貸危機影響進一步擴大和國內發生的冰雪災害,要繼續堅持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央行將落實從緊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采取綜合手段,使通脹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