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零收益誰之弊 一個零暴露三個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08:20
每日經濟新聞
凌建平 郝勻嘉 每日經濟新聞
主持人:
理財,也許已是當下最流行的財經字眼。理財產品當然也是各大金融機構放手力拼的熱門貨色。但在剛剛經過一波牛市洗禮的中國資本市場,今年年初卻頻頻爆出銀行結構型理財產品出現零收益的事件,浦發、民生、深發展等響當當的銀行都出現了同樣的問題。且不說當初的預期收益成為空談,到期的零收益確實讓部分投資者難以理解。
這些零收益事件也許只是個案,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弄清楚,究竟是這些理財產品先天就有設計缺陷,還是整個資本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已經來臨?
大眾評判臺
勵。赫,F象
理財產品是有投資風險的,出現零收益是正常現象。尤其是海外股市,從去年初到現在,市場變化很大。投資時如果不認真研究產品說明書,隨意投資,那就只好認倒霉了。
王燦:吸引教訓
理財產品不是拍腦袋想出來,而是需要經過深入研究,收益、風險機制以及推出時間都必須考慮成熟。出現收益率為零的產品,不但是拿客戶當小白鼠,對銀行自身的品牌也是傷害,損人不利己。銀行應該從中吸取教訓。
譚曉鴻:合同說話
關鍵是看簽約時是怎么說的,如果簽約說包贏那就找他們,否則就自認倒霉,愿賭服輸。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