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柑橘的救贖(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14:55 財富時報
但秦喜順目前的心情并不比張可清要好。他去年收獲的4萬多斤柑橘仍然積壓在家里。如果以往年每斤平均0.5元的價格銷售,他可以回收2萬多元資金,但若以目前的價格銷售,他只可能收回1萬多元錢——這些錢不夠他填補去年經營橘園的虧空。這使他仍然固執地拒絕銷售。他仍在期待柑橘價格會有所回升。截至2月21日,這個村銷售出去的柑橘,還不到全部產量的五分之二,而且行情還在看跌,最新消息是售價已跌至0.2元每斤,村支書滕久榮并不支持秦喜順等人對橘價有望回升的分析。 來自市場的挑戰 壞消息繼續在全村傳播——進入2008年,柑橘復合肥的價格每包上漲了30元,達到180元每包,而5年前這樣的復合肥每包只要80元。對秦喜順而言,這意味著,在同等施肥量的情況下,今年單買肥料的錢這一項,他就將比去年要多掏3000多元。 成本的上漲,與橘價的下跌,正好構成反向的賽跑。在湖南湘西,上世紀90年代,請一個零工,包吃,一個男壯勞力一天也不過20元左右的價格,但現在每天至少40元。秦喜順算了一筆賬,即使以0.5元每斤的往年價格計算,去除管理成本、采摘成本、儲藏包裝成本,他平均每斤的利潤也就0.2元,而之所以還有這微薄的0.2元利潤,是因為他沒計算他和他家人的勞動。顯然投入與產出比,對秦喜順這樣的大戶有利,對張可清這樣的小戶而言,時間成本與勞動付出所獲得的回報則微乎其微。 成本的上漲與橘價的下跌,正好構成反向的賽跑 比起生產條件的脆弱,市場鏈條的斷裂對橘農而言更為可怕。張可清往年最大的收益來自于幫采購商采購柑橘,但從去年柑橘成熟開始,采購商仿佛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一樣,下大雪顯然加劇了這種情形。到春節之后,采購商比起往年同期,減少了三分之二。在吉首——湘西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從事柑橘種植的張維軍,往年也與張可清一樣幫采購商采購柑橘,他的感受與張可清一樣,生意清淡,他往年的老主顧們只有不到四分之一還在找他幫忙。而據《財富時報》記者調查,在吉首市往年從事柑橘貿易的老板,超過半數已經歇業或轉行。而吉首正是湘西自治州最主要的柑橘貿易集散地。 為什么橘商突然對采購柑橘失去了興趣呢?盡管政府采取了獎勵銷售的措施,但熱心做柑橘銷售的人仍然少之又少。一個重要原因是油價上漲,運輸成本大大增加了,但銷售終端的市場價并沒有隨油價上漲。“我一開始就預見到由于油價上漲,今年柑橘外銷會遇到困難,所以柑橘一下樹的時候,我就賣掉了,沒有像往年那樣,先儲藏起來待價而沽。”湖南鳳凰縣三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印洋說。分散經營的橘農往往信息滯后,使他們對市場和行情判斷不準。 銷售商熱情的削減,還由于市場的混亂與風險。品牌的建立非常困難,除非有大量的資金,比如有上千萬的流動資金用于做銷售,才有可能由銷售商主導建立有效的品牌。但目前品牌的建立,更多是依靠政府的幫助,各地方政府各自為政推薦本地的品牌,形成柑橘市場品牌雜亂繁多的局面。“品牌必須依靠市場來做,換句話說,必須依靠商業力量。但目前根本沒公司具有這種市場整合的實力。”吉首的一位柑橘貿易商說,“如果我的公司具有足夠的資金,我就不會做柑橘銷售了,我會去蓋房子,甚至放高利貸,柑橘生意的利潤薄,風險又太高。”他認為,由于生產是過度分散的,要整合營銷,根本就做不到。分散的農戶當面對市場時,通常極不理性,當行情看漲時,就會胡亂要價,但市場過分廉價,他們又捂住不賣,這令采購商非常頭痛。 整合,遠非想象般簡單 在所有采訪對象中,唯獨在吉首從事柑橘種植的張維軍沒有悲觀,他認為這可能是次擴張的機會。他說:“未來幾年,橘價肯定會上漲,如果能接手大量拋荒的橘園,一兩年后肯定能賺大錢,但前提是能夠實現連片管理,否則你仍然會劃不來,因為現在的勞動力成本和生產資料成本都已經很高。” 或許這確實是個整合的機會。一些相關主管部門已經意識到這次是產業升級的機會,廖家橋鎮鎮黨委書記任真君認為,品種的改造遠沒有生產方式的改造急迫。“農業,尤其是經濟型農業,只有實現公司化運作,才有可能在參與國際競爭的背景下存活。我們的橘農并不知道他們每天都在與美國從事柑橘種植的大公司競爭,如果人人都知道這一點,他們或許會放下手中的鋤頭。”這位前鳳凰縣農業局副局長出身的官員說。 為柑橘產業設立農業保險?鳳凰縣財政局農業股股長田擁軍直言,中央沒有政策,地方政府搞不了。已經實施的水稻保險與生豬保險都是有中央與地方財政補貼,農戶需要承擔的部分不多。柑橘并非生活必需品,由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補貼建立農業保險制度的可能性不大。 在一些地方官員那里,《財富時報》記者還聽到另外一種擔心,他們說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高調重建柑橘產業,很有可能淪為一場盲干。十多年來各地依靠扶貧資金和農業開發款建立起來的柑橘產業,成為南方多數山區和丘陵地區農業縣的支柱產業,其歷史貢獻功不可沒。但重建起來,需要的資金投入力度將要比原始開發的時候大得多,以前是分年分批開發,現在則需要一次性投入,依靠各地方政府的財政,根本就沒有這個力量,除非中央財政大量投入。 問題是,即使有大量資金投入,仍需要解決好兩個致命的難題,一是農民重建橘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多大,二是重建之后,如何平衡柑橘的市場和利潤,提高柑橘種植的抗風險能力。如果仍然將風險全丟給橘農,并且放任全行業的無序競爭,那么市場的災難仍然會輪回。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