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高工不如清潔工 養老保險何時告別一國兩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10:57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民生·系列調查報告(之二) 2007年年初,上海一位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的每月養老金為2006元,這已算同級別高工中的中上水平;而該市某民主黨派機關普通司機的退休費為2550元。而華南某市一位高工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07年7月,該市部分企業副高職稱的退休專家養老金約為930元,相當于當地機關事業單位清潔工工資的一半。 導致差距的癥結并非秘密:在企業,退休金按照其交納的養老保險費以及當年的社會平均工資等因素計發;而機關和事業單位,則依據其工齡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資計發。 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上海市社保局官員稱,制度層面的改革,“待國家政策明確后,我們會積極研究”,目前只能堅持執行國家的調整計劃。 2008年1月,中國各地已陸續出臺新一輪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這是國家繼2005—2007年三年調整后的再度延續,調整年限將至2010年。 老人們終于有了盼頭——CPI的飛速上漲,已讓那些領著微薄養老金的企業退休人員捉襟見肘。更讓他們心理不平衡的是,橫跨在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數字鴻溝”,尤其是那些曾“挑大梁”的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上海、江蘇徐州、河北邯鄲等地的退休高工,曾為此發出公開信,千人簽名,呼吁解決“企業高工的退休待遇,不如機關司機和門衛”的現象。他們中,不乏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部委先進工作者、省市科技進步獎獲得者,以及省、市政協委員,無一不具有副高以上技術職稱。“在職時候要講效率,二次分配就要講公平。退休之后應該是國民待遇,現在為什么搞‘一國兩制’?”一位老人說。 國務院津貼獲得者的心酸 這并非夸大其詞。2007年年初,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62歲的前上海政協委員呂勝美的養老金為2006元,這已算同級別高工中的中上水平。而南方周末記者調查顯示,上海某民主黨派機關普通司機的退休費為2550元。兩者相差544元。 廣東某市企業高工葉其壽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07年7月(三年調整后),當地部分企業副高職稱的退休專家養老金最低約為930元,僅相當于當地機關事業單位清潔工的一半。 若不論司機、清潔工,這一水平只及機關事業單位同等職稱人員的1/3甚至更少。而那些“強勢”機關人員的退休待遇可能更高——這包括不菲的共享費(顧名思義,共享經濟發展之實惠)、書報雜志費、體檢費以及旅游療養等種種補貼。 在上海呼吁者提供的《上海國有企業退休高工養老待遇》列表中,南方周末記者發現:2005年初,這些來自上海85家國有企業的467名退休高工,養老金水平維持在1000元左右。而在部分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比如山西、安徽,還遠遠不如上海,當時的水平甚至只有六七百元。山西高工車兆國回憶,2005年,三年調整方案之前,他的退休金為700余元,連機關事業單位普通人員退休金的零頭都不如。 自2005年始,各地在國家的統一安排下逐年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但每次每月數十元額度的增長,仍未能有效改善企業退休人員的境遇。 這影響著退休高工們的生活。一位省級科技進步獎的獲得者,2007年最新的養老金為每月1500余元,但她每月僅治療癌癥就要花掉醫藥費近千元,不得已改服便宜的中藥;原上海第一冷凍機廠一位高工——全國公認的空調行業權威,80歲高齡還被迫打翻譯零工補貼家用。而上海市政協委員孫安民告訴記者,他的老師——一位為當地作過巨大貢獻的高級專家,因養老金微薄,出門看病都要選坐1元無空調的公交車。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退休待遇,還表現在諸多方面。譬如退休人員去世后,依照2006年喪葬撫恤標準,上海企業是補發兩個月企業平均工資;而機關和事業單位則補發本人20個月工資再外加600元補助費,“典型的同命不同價”。湖南的情況類似,2007年10月該省部分退休高工發出的公開信顯示,該省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的喪葬撫恤標準相差竟達15倍。 即便同一科技獎項獲得者,顯現在退休待遇上也是涇渭分明。在上海,若是企業員工,一次性補貼數千元,而機關事業單位則以每月增發比例計算,持續到離世。呼吁者提供給本報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以增發至80歲為止,二者累積所得相差 14倍左右。 越增長,越懸殊 來自上海的四百余位企業退休高工最初嘗試以體制內方式解決問題。他們寫過上訪信,寫過政協提案,上過人代會。 但老人們得到的答復千篇一律,地方社保部門既承認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明顯差距,認同企業高工目前的養老待遇過低;又不得不強調,“這是不可逆轉的錯誤”,“涉及國家宏觀管理體制的改革,由地方著手解決十分困難”。 有限的緩解措施,便落實為每年參照在職職工工資的增長幅度,同步提高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待遇,所謂“普加”。 “普加增幅,在在職職工工資增幅上還要打折,而機關退休人員的增幅是按照級別增加絕對值。”呂勝美說。最終,呼吁者們發現:這一蝸牛爬坡般的上漲速度,讓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的差距越來越大。 一位曾專門從事企業薪資工作的高工,留心了上海近年來的養老金增長情況。她依照公開數據計算后發現:2003—2006年,上海企業退休人員平均養老金與全市平均水平差距逐年拉大,從每月63元到110元,更何況與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差距? 她指出,上海之所以造成企業高級職稱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差距日益擴大,由其地方特色導致。這包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時,上海地方的補貼工資帶入核算,致使初次核定時“冒高”一塊。而歷年以來,機關養老待遇調整一直是“腳踩兩只船”,地方調整時要加,國家統一調整時也要加,“在職時干一份活,退休后吃兩鍋飯”。 為了穩定和平衡,2005年,上海市針對企業高齡退休人員實行“特加”政策,70歲以上的人享受到每月數十元的特殊增長,但這仍未覆蓋高工全部,且幅度依舊有限。2006年勞動保障部要求,企業基本養老金調整應注意向高級職稱的退休科技人員適當傾斜。上海市領導亦公開承諾,“堅持新賬不欠,老賬逐年還”。同年,呼吁日久的上海退休高工,終于等來了迄今惟一的一次“專加”(專門傾斜)政策。上海市社保局出臺了給予企業高級職稱退休人員一次性額外每月300元 (副高)、500元(正高)的政策。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