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保險回歸保障之年(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02:32 金融時報
保險投資型產品受到熱捧,與資本市場的火爆不無關系。過去兩年的大牛市,在鼓起了國內投資者的投資意識同時,卻沖淡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目前,在國內投資者的家庭資產配置中,風險投資比例偏高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理財專家提醒:應適時調整,否則市場“大浪”退潮時,很可能將前期的收獲盡數收回。 以2007年市場為例,前三季度在資本市場走強的情況下投連產品都獲得了一個比較高的投資收益,四季度由于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上證指數從10月16日的最高點6124點降到2008年1月28日的4419點的近期低點,累計下挫近30%,投連險也深受本輪下跌的影響,大部分投連賬戶都出現了超過10%的虧損,特別是新的投連險入市即虧。萬能產品的結算利率也大幅下降。 我國已經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政府財力還有限,只能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人民群眾的養老、醫療保障還需要商業保險來滿足。一方面是投保了長期商業保險的老百姓不足兩億人,更多的人需要保險的保障,另一方面,一些保障水平較低的保險產品卻在熱銷。目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保險產品以儲蓄性和投資性作為賣點,而保險產品核心屬性保障功能在逐步喪失。“如果未來的保險產品基本沒有保障性,就形同普通的基金。對此,監管部門、專家學者都表示擔憂。與投連萬能產品相比,分紅產品的保障程度明顯要高,這是保險消費者的共識。 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全保會上提醒保險公司,要認真對待資本市場的風云變化對投連險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可能出現的退保風波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流動性風險。他強調:“當前,保險業已經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但處于初級階段的基本格局沒有變。”保險業要“立足保障和服務民生”。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行業,應該在社會風險管理、為廣大居民提供更多的保險保障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北京大學保險系主任孫祁祥教授近日接受某媒體采訪時提出,保險的核心作用是保障,將保險完全作為一種投資手段,是國內許多人的認識誤區。她提議應該逐步放慢投連類產品的銷售,轉而推動保障型產品的銷售。 理性選擇:慧眼識險,走出誤區 由于個人對投資收益偏好以及市場上營銷員、銀行渠道在銷售時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影響,消費者在購買投資型保險產品時往往存在很多非理性因素。在資本市場火爆的情況下,大多數購買投連產品的客戶將保險視為投資理財工具,而且對投資賬戶收益抱有相當高的預期。當股市出現大幅下跌時,面對投資賬戶資金的縮水,消費者很可能會選擇退保。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振蕩必然會直接壓縮市場對投連險的需求,一些以銷售投連險業務占主導的中小壽險公司業務的穩定性將受到嚴峻挑戰。 從國際經驗來看,投連險的健康快速發展需要幾個基本條件的支持,一是繁榮高效的資本市場;二是穩健且可持續的宏觀經濟政策、完善的金融基礎設施、適當的系統性保護機制等安排;三是相對成熟、發達的壽險市場,消費者具備一定的財富積累和投資需求;消費者對保險公司及保險中介機構有一定的信任度;壽險業提供風險保障的能力已經得到較充分發揮;四是專業化的營銷人員和強有力的營銷渠道;五是壽險公司良好的資產管理能力。從我國目前保險業和資本市場發展的水平看,與投連險發展需要的外部環境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有專家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長期上揚是大趨勢,振蕩是常態。在這種大背景下,一些投資管理能力高、投資穩健的保險公司將會有不俗的表現,特別是那些資金實力強,在以前年度進行了投資戰略布局的保險公司將是大贏家,他們的客戶也將從中受益。 在資本市場振蕩的2008年,消費者應該保持理性。是選擇投保分紅險、萬能險,還是投連險?專家提示,首先明確自己購買保險的需求主要是保障還是投資,并根據自身對風險的偏好以及實際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保險產品。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分紅保險適合于有更高保障需求,同時希望獲得穩健投資回報的消費者;投連產品適用收入較高,愿意承擔高風險、具有理性投資理念的消費者選擇;萬能險則介于二者之間。另外,購買投資性壽險時還要注意選擇保險公司,一是要看保險公司的實力,實力雄厚的保險公司在資源上往往具有一定的優勢,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二是要看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這包括詳細考察保險公司以往的投資業績、品牌形象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