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岳:中國綠色經濟政策路線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5日 10:44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鄧心 專訪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 和每一場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博弈一樣,作為“綠色經濟政策路線圖”開路先鋒的“綠色信貸”,仍面臨著諸多困難 現實的中國,每一次的環保新政都是和地區經濟短期發展目標的一次博弈。“綠色信貸”工程也不例外。 綠色GDP無疾而終,而被視為其替代工程的“綠色信貸”,在推行半年之后,除了“取得階段性、局部性成果”之外,面臨的則是大面積推進時的制度性和技術性困難。 被寄予高度期望的“綠色信貸”通過對減排不力企業的金融懲戒,將從資金源頭上切斷企業動能,這一制度創新還僅僅是“綠色經濟政策路線圖”的一小部分,針對中國當前嚴峻的環境形勢,國家環保總局將與更多宏觀經濟部門聯合起來,就綠色財稅、綠色保險、綠色證券進行政策研究與試驗,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作為“綠色經濟政策路線圖”開路先鋒的“綠色信貸”,開局并不順利。2月13日,國家環保總局公布綠色信貸階段進展,國家環保總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潘岳表示,“目前情況與預期目標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但環保總局希望能夠和各金融部門繼續通力合作,“為建立成熟的綠色信貸機制而努力。” 《財經時報》:“綠色信貸”推出以后,地方政府的反響如何? 潘岳:2007年7月,環保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布的《關于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標志著綠色信貸這一經濟手段全面進入我國污染減排的主戰場。政策發布后,得到了大部分地區金融系統和環保部門的回應。20多個省市的環保部門與所在地的金融監管機構,聯合出臺了有關綠色信貸的實施方案和具體細則。 《財經時報》:這個數字也說明還有一些省份是比較消極的? 潘岳:也不全都是這樣,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還很大。比如江蘇省江陰市這樣一個縣級市,在2007年對污染嚴重企業否決申請貸款超過10億元,并收回已向這些企業發放的銀行貸款超過2億元。但有一些省份和金融機構,并沒有實行實質性的綠色信貸政策;即使實行了,也只停留在表面階段。 《財經時報》:地方政府為什么不支持這一政策? 潘岳: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綠色信貸剛剛起步,還面臨著認識、基礎和信息等多重不足的制約;另一方面更是因為,高污染高能耗行業由于得到一些地方的政策保護,還有利可圖,有些甚至是短期的暴利行業,因而很難大幅度削減信貸規模。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全局性的艱苦努力。 《財經時報》:在推行綠色信貸的過程中,除了與地方政府博弈之外,金融機構應該是推行這一政策的關鍵所在? 潘岳:中央金融監管部門和部分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是綠色信貸政策得以啟動推行的重要因素。繼聯合發布綠色信貸后,銀監會相繼于2007年7月和11月發布了《關于防范和控制耗能高污染行業貸款風險的通知》和《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配合環保部門,認真執行國家控制“兩高”項目的產業政策和準入條件,并根據借款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程度大小,按ABC三類,實行分類管理。 《財經時報》:這種調控與商業銀行的放貸沖動之間是否矛盾? 潘岳:應該說從大局來講,并不矛盾。因為資質良好的企業才有可能給商業銀行帶來穩定的收益。在實際操作中商業銀行中也很配合這項工作。中國工商銀行于去年9月率先出臺了《關于推進“綠色信貸”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建立信貸的“環保一票否決制”,對不符合環保政策的項目不發放貸款,對列入“區域限批”、“流域限批”地區的企業和項目,在解限前暫停一切形式的信貸支持等要求。工商銀行系統則對法人客戶進行了“環保信息標識”,初步形成了客戶環保風險數據庫。 《財經時報》:相對于商業銀行,國家政策性銀行是否會更快一步? 潘岳:國家開發銀行在嚴格控制向“兩高”行業貸款的同時,建立了“節能減排專項貸款”,著重支持水污染治理工程、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工程等八個方面,環保貸款發放額年均增長35.6%。到2007年底,國家開發銀行的15家分行已經支持的環保項目貸款達300億元,其中江蘇分行與江蘇省政府合作,在無錫等地計劃安排太湖污染治理投資45億元。 《財經時報》:這真是一組振奮人心的數字,我想公眾都很愿意看到環保總局與金融系統的良性互動。 潘岳:是的。過去一年,國家環保總局向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提供了3萬多條企業環境違法信息,供商業銀行據此采取停貸或限貸措施。據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局透露,由于違法排污、建設項目未通過環評審批等原因,有一些企業受到信貸限制。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