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迫近“后天”大考(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07:11 中國經營報
衰退之憂 災害對經濟的影響通常最直接地反映在價格上。商務部的市場監測顯示,受惡劣天氣影響,1月21日至27日全國大部分城市蔬菜批發價格較前一周上漲12.6%。而在被大雪圍困的長沙市甚至出現了大蒜24元/斤、白菜3.98元/斤的離奇價格。另據國家農業部的資料,有16省市的1.03億畝農作物遭受低溫凍害,其中超過10%將顆粒無收。這很可能成為未來推動糧食價格上漲的因素。 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市場分析者認為1月份的CPI將達到7%。這一方面是受去年末翹尾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災害造成的交通癱瘓,供應緊張顯然助長了物價的高企,使得通脹壓力加大。災害所引起的價格高漲,會對人們的心理層面造成很大的沖擊,從而進一步推高價格預期,經濟學者賈品榮分析說。 這種對自然災害做出提前和過度的反應同樣出現在了股市,在雪災的利空作用下,投資者信心普遍受到一定程度打擊。而且,惡劣的天氣對生產活動、工業增加值及出口都會產生影響,從而使投資活動放緩,進而影響經濟增速。 但是,在清華大學布魯金斯中心主任肖耿看來,自然災害是相對短期、不可持續的。從長期來看,中國宏觀經濟的供給是充足的,糧食、肉類、蔬菜等食品不存在供給的瓶頸,不會出現短缺的情況。 而中央黨校宏觀經濟教研室梁朋教授也認為,相對于由于災害、春節需求和農產品生產周期等因素造成的食品價格的增長,由美國次級債危急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對中國的影響更大。因為,前者對中國來說是相對可控制、可調節的,是可以依靠自己解決的,而后者的影響卻是不可控的、深遠的。 為了消除經濟衰退的風險,1月30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下調50個基點,這是有史以來美聯儲第一次在8天內連續兩次大幅調低利率。這似乎進一步擠壓了中國利用貨幣政策控制通貨膨脹的空間。但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王東京認為對此不應過分解讀。他分析說,目前美國的問題是經濟衰退預期,所以減息刺激經濟,中國的問題則是通貨膨脹風險,對付通貨膨脹,最根本的辦法還是加息、人民幣升值、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收緊銀根的貨幣政策。 肖耿也認為,在目前股票和房地產價格已然很高的情況下,沒有必要擔心人民幣加息和升值所帶來的外資入市炒作。 彈性空間 與中國的老百姓一樣對高漲的物價感到不安的是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在遭受冰雪災害襲擊的中國部分地區,隨著天氣條件惡劣而導致的價格上漲日益明顯。各級政府相繼啟動了臨時價格干預措施。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統一部署,截至1月25日,已有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布了列入臨時價格干預的商品和企業目錄。 對此,王東京評價道,政府臨時性的價格管制是為了照顧低收入群體的利益,保持社會穩定,從目前來看并沒有突破市場定價的規則。在冰雪災害加大了物價上漲壓力,又正逢春節消費旺季的時候,政府采取臨時的價格干預顯然是必要的。但是,從長期來看,價格干預并不能改變通貨膨脹的預期,通貨膨脹只是被暫時壓制了。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也曾人為壓制價格,制造了潛在的“隱性通貨膨脹”,而“隱性通貨膨脹”在未來某一時刻的集中釋放,就會對經濟運行造成很大傷害。這有些類似于經濟學常用的“比基尼”概念——暴露出來的那部分固然重要,沒有暴露出來的那部分才更要命。在極端氣候災害引起價格高企的環境下,政府必然會有控制價格的沖動,但必須明白對市場過度的行政干預,弊遠遠大于利。 透過雨雪冰凍災害本身,肖耿認為,這次席卷中國中部、南部的氣候災害可以看做對中國經濟的一個壓力測試。多年以來,我們的鐵路系統一直在滿負荷運轉,電力系統亦是如此。與此相關,中國經濟也長時間在趨熱區域徘徊。這些都反映了在經濟高速增長下供需矛盾的緊張狀況。中國經濟這樣緊繃的神經在遇到諸如極端氣候類的災害時,就可能少了閃轉騰挪的空間。而類似價格管制之類的行政手段,從長期來看顯然是無效的。還是要相信市場的力量,放開價格,通過競爭來提高供給,平抑價格。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國遭受“卡特里娜”颶風后曾講道:“日益增強的靈活性和彈性是美國經濟最寶貴的政策財富。它們使美國經濟能夠經受住多種沖擊。” 經過大雪洗禮的中國經濟如果能夠獲得更加健康、靈活的肌體與運行機制,則國民幸甚。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