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迫近“后天”大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3日 07:11 中國經營報
作者:馬連鵬 經歷了川渝大旱以及南方暴雪的中國人,終于開始重新定義“科幻電影”,現在在大部分中國人的心中,2006年引進的美國大片《后天》已經不再是美國人彰顯自己想象力的工具,因為現在,《后天》所描述的極端氣候正發生在他們的身邊。 中國賴以自豪的經濟增長正在面臨考驗。盡管災害性天氣的影響永遠是短期的,但對于中國這個龐大的新興經濟體而言,“后天”的考驗還在后頭,因此,雪災中暴露出的中國經濟運行的諸多問題,不可不查,這也是中國經濟面臨的“大考”所在。 賬面損失 大雪造成的損失是嚴重的。中部、南部和東部17個省區交通運輸系統癱瘓,數以千萬計的人被堵在回家的路上忍受寒流,形勢危急;17個省出現了拉閘限電,缺電接近3990萬千瓦;更為嚴重的是,雪災因素與春節因素疊加,將使通脹問題雪上加霜。這些都對中國經濟構成嚴峻挑戰。 氣候災害有一定的滯后性,一些地方的災害程度還在加劇。因此,目前要計算災害的損失確實是難上加難。最新的數據是,截至1月31日18時,因災死亡60人,緊急轉移安置161.7萬人。南方地區因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了537.9億元。而就在1月29日,這個數字還是326.7億元。 對于財政收入充裕的中央政府來說,抗災資金應該不是太大問題。截止到1月31日,中央財政共下撥了4.31億元抗災專項資金。各地的救災物資也在緊張地籌措、輸送之中。這對于救災無疑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不難看出,目前問題的癥結在于交通運輸的癱瘓。所以溫家寶總理在視察南方災區時才反復強調,要盡快打通被堵塞的交通大動脈。迅速恢復主要交通干線,無疑對疏散客流、緩解電煤緊張、平穩物價起著關鍵作用。但市場人士普遍擔憂,運輸緊張這一困擾中國經濟多年的頑疾加上50年一遇的極端氣候災害,恐怕難以在短期內得到化解。按照交通運輸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3%~5%),若雪災持續一月,僅此一項帶來的GDP損失將近500億元人民幣。 對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所研究員陳文龍分析到,中國目前的電煤運輸線路大部分是橫跨東西,由山西等產煤大省運往天津、秦皇島、唐山等北方港口,然后經海路運往南方各地。這部分運量占到總的電煤運量的18/25。因此,此次災害對沿海電廠的電煤運輸應該影響不大,主要是鐵路南北干線上的電廠受到影響。而且,中國鐵路運輸一直以來是客貨合一,春運期間貨運相對減少也影響了電煤的運輸。加之,現在處于煤炭安全生產整改期間,山西的煤炭產量大量下滑,寒冷的氣候又使得用電量激增,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電煤緊張。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鐵路運輸已經基本恢復,一些煤礦也提前恢復生產以解“燃煤”之急,電煤緊張有望在短期內緩解。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鐵路大動脈長期緊張運行的狀況,在現有條件下,客貨專線化是一個總體思路,陳文龍補充道。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