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中資商業銀行適時調整經營策略 (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01:29 金融時報
適時調整經營策略 當前,商業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的主體,既要維護銀行自身持續穩健發展,又要有效貫徹和傳導央行貨幣政策,還要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而作為上市銀行群體更要保障給投資者穩定增長的回報。因此,商業銀行今年如何有效地舒緩緊信貸壓力,防范化解各種金融風險,具有非同尋常的緊迫性,也具有更加深遠的積極意義。從年初多家商業銀行擬定的經營思路和應對措施中看到,主動調整信貸結構,加快經營機制和盈利模式轉型,加強風險管理,加快金融創新,加快國際化進程,拓展綜合經營等,越來越成為銀行業的共識。 面對“緊信貸”環境壓力,工行報告提出,對于前期信貸過快增長的銀行來說,出路首先在于主動保持信貸適度、均衡增長,通過加快信貸退出和擇優進入來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最大限度滿足中小企業和個人消費融資的金融需求。其次是宜通過盤活存量、做大流量來加快貸款周轉速度,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提高收入水平。此外,抓住“緊信貸”的有利時機,提高貸款議價能力,把有限的信貸資金投入到綜合貢獻度高的優質客戶中。 建行一位參加該行工作會議的人士說,對于今年的貸款政策,建行總行的要求可以歸納為“控貸”、“調貸”、“停貸”、“集權”、“議價”五個方面。“控貸”就是控制貸款規模,防止放貸沖動;“調貸”就是調整信貸行業結構;“停貸”就是要堅決停止個別行業如娛樂業和住宿業的貸款;“集權”就是逐步把貸款權向一級分行集中;“議價”就是抓住宏觀調控時期信貸資金緊張的機會,提升議價能力,彌補貸款規模減少所造成的潛在損失。業內專家分析指出,銀行如能做到這五個方面,將有助于處理好持續創造盈利和貫徹宏觀調控政策的矛盾。 為有效化解緊信貸環境給銀行經營帶來的壓力,商業銀行要加快收入結構轉型和金融創新,大力發展非信貸業務或中間業務。 工行報告提出,將擴大投資交易規模,提高投資交易收入比重,并利用債券市場收益率上升的有利時機,提高債券投資收益;抓住境內股市、企業年金市場以及債券市場快速發展擴容的有利時機,加快信貸替代型理財產品、融資型信托產品、短期融資券以及信貸資產證券化等產品的開發創新力度,大力發展私人銀行、理財業務、資產托管、電子銀行、投行業務、現金管理、銀行卡等中間業務,提高綜合收益水平。 國內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最高的中行,日前從該行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今年將加大中間業務創新的力度。一位與會人士透露,2008年中行對金融市場業務發展定下基調,要繼續推動渠道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增強產品銷售能力,進一步調整本外幣、國內外、自營和代客業務結構,優化本外幣證券投資的結構,切實增強風險監控能力,加強金融市場業務資源的整合等。 中行總行為2008年金融市場業務定下的主要經營目標包括“資金業務力爭實現中間業務收入37.5億元”,托管和代銷業務的市場地位要“保三爭二”,實現全年代銷金額6000億元。 而建行有關人士透露,“2008年要確保建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在四大行中增速第一,鞏固市場第二的位次”。 看來,今年幾家國有銀行將加快中間業務的創新步伐,在金融市場上將開展更加激烈的競爭,而這將有助于加快商業銀行市場化經營機制和盈利模式的戰略轉型。 有金融專家提出,面對今年國內外的新形勢,商業銀行要加強風險管理,切實防范信貸風險。密切監測各行業的企業效益走勢,關注各類信貸資產質量變動,在防范信貸風險的同時,為信貸結構調整提供決策支持。跟蹤房地產調控政策,加強對房地產行業和個人住房貸款的貸前、貸后的審查管理工作;嚴防出口退稅、出口關稅和資源稅等政策調整帶來的信貸風險。 有實力的中資商業銀行前兩年相繼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收購國外銀行,今后還會有此類“動作”。此舉可提高境外業務的盈利貢獻,分散經營風險。但是,在國際主要貨幣匯率波動、美國次貸危機還在蔓延、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的形勢下,中資商業銀行海外并購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金融風險。為此,中資銀行要審慎進行跨境并購,在增強風險管理能力的前提下,穩步推進實施銀行國際化和綜合經營的發展戰略。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