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躍中:“大景觀”建筑先行者(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11:10 財時網
[接上頁] 《財經時報》:“大景觀”理念在哪些方面顛覆了傳統的設計理念? 陳躍中:所謂“大景觀”是在城市設計層面上,以景觀規劃設計師為主導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是將景觀設計納入場地前期的整體規劃。在景觀規劃設計師確立總體布局、道路組織、地形環境、場地豎向標高的條件下,建筑師、規劃師、景觀師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相互配合進行設計。這與國內傳統的由建筑師先行布局建筑位置等,景觀師而后填空的設計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絕對是對傳統建筑設計工作序列的一種顛覆性修改。景觀師應該成為“區域規劃中景觀生態規劃的制定者;城市規劃中綜合規劃決策的參與者;城市設計中場地環境營建的領導者”。 《財經時報》:您一直強調尊重自然、尊重生態的規劃理念,以避免過于商業化的做法。您是如何將生態融入到您的設計中去的? 陳躍中:易蘭(ECO)是Ecology(生態學)的縮寫,取這個名字是為了更好體現我們公司的價值取向,以生態、環保的理念來做項目。以我們做過的京杭大運河北京通州城市段的景觀規劃設計為例,我們在規劃設計時不僅運用一般的設計原則,更加注重生態保護。北京是個非常缺水的城市,要讓這些稀缺的資源真正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就不能光從觀賞的角度出發,而應該更多地著眼于濱水景觀的使用功能。項目中我們采用了一些旱井,遇到降雨量大時水將不會像過去通過管道排走,而是通過旱井收集起來,對雨水進行回收利用;我們也在規劃中以車型道讓位、步行道濱水,因此北方的市民也能享有更好的有親水環境。此外,在很多區域,盡量減少鋪裝面積,而更多運用符合本地生態條件的本土植物,來營造良好的小氣候環境。 過去我提過在景觀中運用“濕地”來體現生態的效果,有些設計項目不管場地是否適合,生硬地建造“濕地”,反而弄巧成拙。一個場地在規劃前要充分考慮洼地的處理,這樣就可以再造出一個自然景觀,比如,通過引導將雨水匯集到洼地中,形成一片湖泊,洼地的底層要有滲透性,隨著雨量的大小,湖面的深淺也有所不同,就形成“會呼吸的湖泊”,這樣不僅達到自然資源的循環再利用,生態的效果也就達到了。 《財經時報》:設計師該如何看待商業與藝術之間的關系? 陳躍中:其實,商業和藝術并不矛盾。二者兼顧是我們一直追求的,也是一直在做的。我們比許多同業在設計景觀的時候更注重生態和環保,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也在尋求一個平衡點。在進行場地設計的時候,不僅僅對客戶負責,更應當在設計過程中擔當起自身的社會職責。景觀設計往往只是城市環境中的一個部分,規劃設計者應當從城市整體出發,建立起更為整體的價值觀念和空間觀念,盡可能的以自身的設計推進周邊地區的環境改善。 《財經時報》:每年都有美國大學環境景觀設計專業的實習生到您的公司來實習,他們為什么來這里實習? 陳躍中:美國學生愿意到我們這里實習,首先是因為他們看到了中國市場發展的潛力;其次是因為我們公司的專業水平得到他們的認可。美國學生在公司實習大約6個月,參與公司的各種設計項目,我們根據他們實習情況考核,回美國后在中國的學習經歷將計入他們的學習成績。美國設計師最大的特點是非常敬業,講求團隊精神,我希望這些美國學生能把他們的文化、設計思想與公司的員工互相交流、碰撞,使公司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的企業文化。另外我們還將一批中國景觀設計師介紹到國外學習和工作。景觀設計是一門新的學科,大學課本里的知識遠遠不夠,一定要通過實戰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長,培養更多中國景觀設計師更像是祖國賦予我的使命。■ 超越單純的傳承與顛覆 本報記者 鄧心 對于徜徉于現代都市的人們來說,我們身邊的建筑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推動這場變化的,其實就是身處繁忙都市中的我們自己。那些冰冷的建筑,在趙傳的歌聲里被定義為“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而夢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映襯下,都市人的焦灼無處遁形。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