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韓瑞蕓 見習記者 王鎮江
樓繼偉、高西慶、張弘力、謝平、胡祖六……即將成立的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中投公司”),管理層陣容可能納入一批堪稱豪華的名單。此外,據稱還有一位央行高層將進入核心管理層。
這家掌握著2000億美元巨額資金的公司,盡管仍未誕生,其每一筆投資已引來廣泛關注。作為中投公司的第一筆投資,黑石集團從浮盈到浮虧,也再次引發了國內對外匯投資運作方式以及風險控制的爭論。
現在,已初步確定財政部、央行、社保基金理事會及國際知名投行人士將加盟中投公司。他們到底能為中投帶來什么,中投將確立何種投資管理模式,引人關注。
高西慶的新使命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投公司高管成員已經初步確定,樓繼偉任董事長,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高西慶任總經理,央行一位現任行領導及財政部副部長張弘力將任副總經理,謝平任副總經理同時兼任匯金公司總經理。而高盛公司的胡祖六有可能出任研究部總經理。幾位高管分管職能也大體作出劃分,正緊鑼密鼓聘任各部門負責人,樓繼偉與高西慶已與十數人“談話”,力邀加盟。
不過,這尚未得到相關部門的確認。央行人士表示尚不知有高層調任一事,“還沒有定”;財政部人士對張弘力的出任亦表示“不知道情況”。
樓繼偉、高西慶、張弘力等作為中投公司籌備組成員,如果擔任中投公司高級管理職務,當在市場預料之中。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組合。”廣東金融學院教授陸磊認為,中投公司高管匯集了原財政部和央行的專業人士,各有所長,且互為補充。高西慶熟悉國外金融法規,擅長投行合同處理,又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發軔者之一。而胡祖六具備英美投行背景,不僅熟悉資本市場與并購,業內的人脈關系也極為深厚,長期擔任高盛研究部高級職務,出任中投公司研究部總經理亦為極佳人選。
更重要的是,高西慶對于社保基金的投資運營管理已經多年。業內人士猜測,高此次赴中投公司任總經理,很有可能將社保基金投資運作模式移植于中投公司。
“睿智而不失書生意氣”,海歸派同仁謝思敏對高西慶的評價10年未變。而高所負責管理的社保基金,多年來也維持著不錯的業績。2001年社保基金投資運作以來至2004年,按資本加權計算,4年間累計收益率為11.82%,同期通貨膨脹率為5.04%。而2006年全年,社保基金實現收益9.34%;浮動盈利增加額423.99億元,經營業績619.79億元,以此計算的經營收益率為29.01%。
不過,在成為2000億美元的掌門人時,高是否仍能續寫佳績、波瀾不驚?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周茂清表示,由于中投公司核心業務是從事對國外的金融組合投資,它將來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是那些在國際金融市場呼風喚雨、歷經磨練的機構投資者。“如果拘泥于傳統的治理結構,后果很難預料。”他說,類似中投公司這樣巨大的金融公司,最需要的是以科學的、市場化的管理模式來進行運營。
社保模式只宜在初期采用
無論如何,這次履新令高西慶擔子沉重不少。中投公司將管理2000億美元資金,社保基金2006年底的資產總額則不過2827億元人民幣。如果刨去境內、境外投資管理人運作的委托資產,直接投資管理資產1771億元,占總量的63%。
當然,以管理資產總額多少來衡量投資運營壓力顯然有失客觀。陸磊認為,中投公司在運營初期,在缺乏人才和經驗的條件下,可以先以委托投資為主。而社保基金管理的最大特點也正在于此——通過招投標、對中標者的監督管理和淘汰約束,以此間接達到資產管理的目的。
2006年,社保基金選聘北美信托和花旗銀行作為境外投資資產托管人,選聘聯博、德盛安聯等10家著名國際投資機構作為境外投資管理人。同年底,境外投資正式開始運營,主要投資品種包括香港股票、全球股票(美國除外)、美國股票、全球債券、現金管理等5大類。
此外,全國社保基金還通過投資渤海產業基金10億元擴大了實業投資范圍。此前,社保基金曾以較小規模投資了中比產業基金。
不過,陸磊堅持認為,這種委托投資的運作方式最好只在中投公司成立初期采用,因為中投公司本身就是無國際經驗可借鑒的。業界認為,中投公司從長遠看更應借鑒新加坡的政府投資公司(GIC)的運作模式。
GIC是否可資借鑒
目前,GIC所管理的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 其投資遍及世界各地的2000多家公司。25年來,按美元計算,GIC實現年均收益率為9.5%,扣除通脹因素后的平均收益率為5.3%。
當然,GIC還因為其獨特的運作模式而著名,韓國的KIC便可稱為是GIC的成功“克隆”。
1981年5月,新加坡成立專門的政府投資公司(GIC),專司外匯儲備的長期管理。與此同時,固定收入投資和外匯流動性管理保留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根據新加坡法律,GIC屬于“私人企業”,但為政府全資擁有。
這種產權設定意味著,主管部門可以不管GIC的具體經營,只管業績,要求其年底不少于一定的回報等。“從GIC成立至今的實踐看,這一操作模式總體上是成功的。”社科院一學者認為。
但他同時也表示,如果要借鑒GIC模式管理外匯儲備,中投公司就必須在管理體制上要有所突破,完全按照專業化、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實行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激勵約束機制。而這一點正是“說易行難”。
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稱,由于中投公司可支配的外匯數額非常龐大,可能對世界經濟造成一定影響;且中國的海外投資很容易受到政治的干擾;加之,中國的市場化程度,法律法規完善程度還遠遠不夠。因此,借鑒包括GIC在內的國際經驗,短期內看來并不可行。
同時,國內高級金融專業人才短缺,尤其是既有專業技能又能為政府接受并信任的專業人才奇缺,這又是中投公司無法借鑒國際經驗的一個客觀因素。李稻葵擔心由于這些專業人才的短缺,很難保證投資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實現保值增值,以及實現國家戰略的目標。
不過,陸磊卻認為人才并不是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要有良好的激勵機制,完全可以吸引到需要的人才。”這也是陸磊建議中投公司在運營初期可以借鑒社保基金模式,即委托專業人士進行投資管理的一個原因。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