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外資并購的國家表情:一面是鼓勵 一面是規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 09:39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楊顥 “這次工商聯建立國家經濟安全體系的新提案,除了重申在全球化條件下成立國家經濟安全咨詢委員會的重要性外,還呼吁盡快建立保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投資法律,規范外資并購行為。”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會長王巍表示。 去年兩會間,由全國工商聯提交的《關于建立國家經濟安全體系的建議》甫一公布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也就是從那時起,有關外資并購與產業安全的爭論彌漫開來。王巍正是那份議案的主要起草人。 今年工商聯的新提案還強調,以國家經濟安全為名排斥外資進入和全球化,是將中國經濟推向倒退和不安全境地的危險舉動。 “走向全球化,吸引外資是大勢所趨,經濟安全也是在全球化的前提下倡導。”王巍覺得可惜的是這個態度在去年起就被一些人忽略了。 與此同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并提出加強對外資并購的引導與規范。 抬高門檻 “去年開始,對外資并購已經有限制了。”上海社科院外國投資研究中心主任李小鋼說。 早在2002年11月8日,《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暫行規定》出臺;2003年3月7日,外經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了《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這一規定被業界認為是并購市場對外資的全面開放。從“綠地投資”轉向并購投資也逐漸成為外商投資的重要方式。 自此,我國外資并購活動風起云涌,2005年后一系列大手筆并購活動更是令人眼花繚亂:凱雷將徐工攬入懷中,米塔爾入股華菱管線,英博天價將雪津啤酒收入囊中,水泥業成為外資眼中的香餑餑…… 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宏觀部曾發表報告指出:當前外資趨于強勢而內資趨于弱勢的局面正在國內形成,對中國經濟安全是極大的威脅。該報告的數據顯示,當前外資在國內各產業三資企業總投資中所占的比重已具有絕對優勢,在中國已經開放的產業中,前5名的企業幾乎都有外資公司控制著,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 去年兩會間,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公開在全國政協會議上稱,外資并購已危及國家經濟安全,需要規范。 不久,國務院召開關于裝備業的專項工作會議,國家發改委提交的報告中,外資大量并購行業骨干企業的現狀被重點提及,原因、影響和對策都有長篇闡述。而當時主持會議的副總理曾培炎也表示,要規范外資并購。 隨后,央行、發改委等經濟決策部門頻頻召開關于外資并購的專題研討會,外界均認為,這是政策制定的前兆。 去年3月初,幾乎就在同時,美國凱雷以3.75億美元收購徐工85%的股權的并購方案在商務部受挫:“對這個項目的重點審查表明,國家對外資加快并購我國行業龍頭企業的情況已經提高了警惕。”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主任隋永濱當時評價道。 事實上,裝備制造業也成為了率先出臺限制政策的行業。去年6月29日,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出,大型重點骨干裝備制造企業控股權向外資轉讓時,應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意見。 兩個月后的8月9日,商務部聯合國資委、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證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下發《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 作為2003年《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暫行規定》的修正案,新規以超過原規定一倍的篇幅,一方面強化了審批環節和反壟斷審查;另一方面也試圖對外資并購的操作環節,特別是對SPV(特殊目的公司)的設立、跨境換股等技術細節,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規定。 值得一提的是,新規首次涉及外資并購中此前備受爭議的“國家經濟安全”問題。依據《規定》內容,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并取得實際控制權,涉及重點行業、存在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因素或者導致擁有馳名商標或中華老字號的境內企業實際控制權轉移的,應就此向商務部進行申報。 《規定》還要求,當事人未予申報,但其并購行為對國家經濟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商務部可以會同相關部門要求當事人終止交易或采取轉讓相關股權、資產或其他有效措施,以消除并購行為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 而李小鋼認為,該規定表明外資并購的審批已經由偏向于地方政府的例行審批上升到涉及商務部等國家部門的專項審批,無形中為外資并購抬高了門檻。 后續動作 “去年修訂的與外國投資有關的并購等規章中,國家經濟安全問題已經受到了主管部門的重視,在具體的外資并購案件審查中也反映了這些因素。”但王巍認為,這些政策規章仍存在系統性安排不足,透明度不夠,同時國家經濟安全的立法權上也可能因部門利益導致難以建立。 此次,工商聯方面再次提出盡快成立吸納了行會等民間組織參加的國家經濟安全咨詢委員會;同時,盡快建立保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投資法律,規范外資并購行為,提高吸收外資的質量。 無獨有偶。一份由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在今年兩會前完成的《外資并購與產業安全》報告也指出,應參照美、法“外商投資管理委員會”和日本“綜合安全保障閣僚會議”等對外資進行行政審核管理的做法,盡快建立由有關管理部門參與的“外商投資聯合審查委員會”,對重大外商投資活動尤其是跨國公司對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的并購投資進行聯合調查和審核。 報告建議,盡快出臺專門針對外資并購投資的產業目錄、法律法規,作為對我國現有《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和《并購規定》等政策法規的必要補充和完善,從“準入”門檻上把好產業安全關。 “以前是研究外資來了如何審批,現在首先就要對外資進入劃定底線。”該報告的負責人羅松山博士透露,該課題初衷就是去年兩會間有關外資并購的爭論,研究也是在發改委授意下進行的。 有業內人士認為,作為發改委智囊機構的宏觀研究院的這份報告,將對發改委未來在外資并購上的舉措產生影響。 據悉,中國2007年版本的《外商投資指導目錄》即將出臺,商務部外資研究部主任金伯生透露,此次新目錄在大方向方面不會變化,但將對一些原先鼓勵的行業進行限制,一些國家重點行業將不再允許外資進入,將縮緊和加大審查力度的行業將會是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即電網電力、國防軍工、石油石化、重大制造業等行業。 而羅松山也表示,過去主要針對綠地投資的目錄此次將針對外資并購添加新內容。 “開放”不變 在引入外資上,國家總體方針則始終堅定。 在3月12日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公開表示:“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并購這個方式來實現投資,實際上既是一個重要方式,也是一個好的方式。只要我們能夠規范這種投資行為,我相信它是很有發展前景的。” 他認為,從全球來說,通過并購的形式實現投資,份額很大,占到80%以上。但是中國在這方面剛剛起步,實際上外資通過并購的形式來實現對中國投資也就占2.5%。 而此前商務部在外資并購規定上的調整,則與薄熙來“希望外資并購能夠做得規范,能夠符合公平競爭的原則,符合市場發展的規律”言論相一致。 與商務部很多專家的觀點一樣,李小鋼也認為,外資進入激活了民間資本,進而帶動國有壟斷企業效益的增長,功不可沒。在一定程度上,外資并購的興起也表明中國產業真正進步,并開始被國際資本認可。 事實上,在今年兩會上,“外資并購宜疏不宜堵”、“加強規范和引導”也成為許多代表的共識。“參股、并購已經成為重要的資金運作模式,也是全球普遍采用的合作模式。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參與全球合作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全國人大代表郭向東就曾表示。 而羅松山也表示,對外資設立底線并不說明對外資大門就關閉了,“擴大開放仍然是未來趨勢”。 相關報道: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