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促進金融業健康安全發展(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16:16 北方網
三、幾項重點工作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金融改革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繼續深化國有銀行改革,加快建設現代銀行制度 銀行業是我國金融業的主體,國有銀行居于銀行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搞好國有銀行特別是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意義重大。應當看到,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公司治理還不完善,內控機制仍不健全,基礎管理依然比較薄弱,分支機構和基層網點改革明顯滯后,金融服務水平不高,與現代銀行制度的要求和國際先進銀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銀行體制的變化、機制的轉換、管理的改善、內控機制的健全,都不是一朝一夕,甚至不是三年五年能夠完成的。國有銀行改革還處在起步階段,任重而道遠。同時,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國有銀行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要充分認識到深化國有銀行改革的緊迫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堅持不懈地把改革推向前進。總的改革目標是,加快形成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強的現代化大銀行。 要繼續深化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改革,努力鞏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的關鍵,是繼續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轉變經營機制,健全有效的制衡機制,強化基礎管理、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機制。要深化分支機構和基層改革,做到上下聯動,推進新體制、新機制在全行有效運行。這四家銀行已經上市,要按照國際監管標準規范行為,保持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的穩定和提高,樹立我國銀行的良好形象。 中國農業銀行多年來在服務農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銀行改革。總的原則是:堅持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要借鑒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的改革經驗,在對農業銀行進行全面外部審計、清產核資的基礎上,穩步推進不良資產處置、國家注資等財務重組和設立股份公司的工作。農業銀行改革既要抓緊,又不能趕進度,各項工作都要做扎實,要搞好總體設計,穩步有序地推進。 要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成立以來,在支持國家重點建設、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和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政策性銀行現在面臨的市場環境、任務和經營條件,都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原有政策性業務實際上已逐步成為商業性業務。不加快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就不能更好地發揮政策性金融的作用,還會產生和積累較大的風險。三家政策性銀行情況各不相同,要堅持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改革原則。首先推進國家開發銀行改革,按照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主要從事中長期業務。要按照國際標準和監管要求,全面摸清開發銀行的資產質量和風險狀況;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成立董事會和監事會;依法嚴格履行銀企合作協議,維護開發銀行債權債務的連續性,防范各類風險。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也要深化內部改革,為進行全面改革創造條件。從我國國情和現實情況看,體現國家戰略、支持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還需要有政策性金融業務和政策性銀行。但是,必須逐步改革政策性金融的運作機制和方式。今后,對政策性金融業務要實行公開透明的招標制,由財政給予必要的貼息等風險補償;各家銀行都要按照市場競爭原則承擔政策性金融業務,通過優質服務和良好的管理提高競爭能力。 在深化國有銀行改革、建設現代大型銀行過程中,要始終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堅持國家對國有大型銀行的絕對控股,保持國家對金融命脈的控制力,實現國有金融資本保值增值。第二,堅持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國有銀行在建立現代銀行制度上,要規范、嚴格、徹底、創新。第三,堅持發揮自身優勢,找準戰略定位,集中力量發展有堅實基礎、有競爭能力、有市場需求的核心業務,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務品牌,增強國際競爭力。 在深化大型國有銀行改革的同時,要不失時機地推進其他商業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改革,加快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建設。 (二)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完善農村金融體系 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切實把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發展作為金融工作的重點,不斷滿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金融的需求。近年來,在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調整郵政儲蓄轉存款政策,啟動郵政儲蓄改革,推進農村小額貸款業務發展,探索農村小額信貸組織試點,發展農產品期貨和農業保險。但總的看,農村金融仍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突出表現為:農村金融體系結構與運作機制存在嚴重缺陷,機構網點少,產品和服務單一,支農功能不強,農村資金外流嚴重,“三農”貸款難問題突出。要充分認識加快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務必在解決“三農”金融服務不足方面,取得實質性的突破和進展。總的要求是,加快建立健全適應“三農”特點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包括構建分工合理、投資多元、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較為發達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和業務品種比較豐富的農村金融產品體系,顯著增強為“三農”服務的功能。要著力抓好五個環節: 一是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組織的作用。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要成為農村金融體系的骨干和支柱。中國農業銀行要通過深化改革,穩定和發展在農村地區的網點和業務,進一步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市場定位和責任,充分利用在縣域的資金、網絡和專業等方面的優勢,更好地為“三農”和縣域經濟服務。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要深化內部改革,完善功能定位和運作機制,適當擴大政策性業務范圍,改進支農服務。農村信用社要繼續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產權制度、組織形式和內控機制,進一步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增強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功能,鼓勵和促進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同時,要制定相應政策,鼓勵和引導其他金融組織為“三農”和縣域經濟服務。 二是推進農村金融組織創新。要切實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適度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準入政策,降低準入門檻。鼓勵和支持發展適合農村需求特點的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大力培育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組織。引導農戶發展資金互助組織。積極探索貧困地區農村金融服務的有效途徑。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在推進農村金融組織創新的同時,切實加強和改進監管工作,防止出現新的金融風險隱患。 三是積極發展農業保險。農業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大,單個農戶和企業承受能力低。大力發展農業保險,是提高我國農業抗風險能力的重要環節。要完善多種形式的農村保險體系,加快對部分糧棉主產區的主要農產品品種實行農業保險試點并逐步推廣,開發適合農業、農村和農民需要的保險產品與服務,逐步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和農業再保險體系。 四是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要適應農村金融服務點多面廣的特點,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業務準入條件和范圍,鼓勵開發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增強農村貸款利率的靈活性。在發展農戶小額貸款方面要有所突破并加快推進,創新小額貸款方式,擴大小額貸款服務,努力滿足農戶和農村微小企業的貸款需求。完善和推廣農戶聯保貸款。鑒于農村金融需求缺乏有效抵押物、擔保機制不健全,因此,要著力開發農村商業信用貸款。要積極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開發農產品期貨新品種,降低農業生產經營的風險。 五是加大對農村金融的政策支持。農村金融發展要靠金融機構的自身努力,同時也必須加大支持力度,關鍵是加大財稅政策、貨幣政策、市場準入政策的支持。對已出臺的各項支持政策,要繼續落實和完善。各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要從不斷滿足農村金融需求出發,制定支持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具體措施,尤其要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農村金融發展的支持。 總之,要通過從多方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對農村的金融服務,努力解決“三農”融資難的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 發展資本市場,不僅有利于企業拓展融資渠道,促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還有利于分散銀行體系的風險。2006年以來,股票市場改革取得顯著成效,但當前股市穩定運行的基礎仍不牢固,還有不少問題需要抓緊解決。在股市形勢好的時候,更要保持冷靜頭腦,認真總結經驗,看清存在的問題。建立一個成熟的、現代的資本市場,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任務。要繼續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以解決體制性、機制性問題為重點,加強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將近年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制度化、法制化,并適應資本市場發展新形勢的要求,不斷加強體制機制建設。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基礎,要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改善上市公司整體結構,健全上市公司自我約束機制,嚴格信息披露制度,加大透明度,增強投資者信心。要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在穩步發展股票市場的同時,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債券市場是我國資本市場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有很大發展潛力,要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大力發展公司債券,完善債券管理體制、市場化發行機制和發債主體的自我約束機制,加快形成集中監管、互通互聯的債券市場。積極穩妥地發展商品期貨市場和金融期貨市場。要繼續加強資本市場監管,健全證券類金融企業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機制,建立和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非法發行股票和非法經營證券業務等違法違規活動,切實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持續健康安全發展。 保險業是現代金融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推進保險業改革發展,更好地發揮其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繼續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完善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為著力點,深化保險企業改革。以農業保險、責任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為重點,大力推進服務創新,積極發展群眾有需要、經營有效益、風險有管控的新產品新業務。我國有13億多人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對于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社會和諧安全網,具有重要意義。要大力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加強誠信建設,規范承保和理賠服務。在保險業加快發展中,尤其要切實增強防范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保險業風險具有潛在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的特點,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摸清和掌控風險底數。保險企業要嚴格按規定提取準備金并達到償付能力要求,保險資金運用要實行全面風險管理,確保資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只有切實做好風險防范工作,才能促進保險業自身健康發展,保障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 (四)充分發揮金融的服務和調控功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和社會全面發展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穩定發展需要金融支持和調控;經濟穩定發展也會給金融改革發展提供基礎和條件。一旦經濟出現大的波動,不僅經濟社會問題會暴露,而且金融領域存在的問題也會暴露,認清這一點非常重要。因此,各類金融行業都要增強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自覺性。要著眼于持續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充分發揮金融引導資源配置、調節經濟運行和實施宏觀調控的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的金融服務。 2007年經濟工作的基本著眼點和主要任務,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出現大的起落。要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促進社會發展和解決民生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實現這些任務,必須全面發揮金融的服務和調控功能,特別要合理控制貨幣信貸規模,繼續發揮好金融在控制投資規模中的“閘門”作用,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要加大對經濟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加大對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和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大力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要努力解決地區金融發展不平衡問題。這些年來,隨著我國金融改革步伐加快,金融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增強,資金更多地流向發達地區和效益好的產業;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金融服務相對不足,金融網點少,貸款增幅相對較低。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金融發展布局不合理,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結合得不夠好,政策性導向力度不夠,提供適合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不同類型企業的金融服務明顯不足。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地區金融發展不平衡、金融服務模式單一化的問題,采取綜合性措施,推進地區金融協調發展,鼓勵各類金融企業到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設立機構和網點,提供因地制宜的金融產品和增加特色服務。同時,這些地區也要積極創造和改善信用環境,支持金融機構健康發展和創新,降低金融風險。 金融調控是國家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場主體和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金融調控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做好新形勢下的金融調控工作,對于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認真總結近些年國家運用金融手段進行宏觀調控的經驗,進一步提高金融調控的預見性、科學性和有效性。要加強對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的分析研究,完善貨幣政策操作體系,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和審慎監管手段,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優化信貸結構。要充分發揮金融手段在促進經濟總量平衡和優化經濟結構中的重要作用,正確引導固定資產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金融監管政策等的協調配合,增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國際收支不平衡加劇、外匯儲備增長過快、資金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這是由國內外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必須清醒地看到,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將是今后較長時期需要面對的問題。最近,中央決定采取三個方面措施:第一,堅持主動性、漸進性和可控性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增強匯率彈性。完善匯率機制要綜合考慮我國宏觀經濟狀況、經濟社會承受能力和企業適應能力,保證經濟不出現大的波動。第二,加強對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保證外匯安全性、流動性,提高盈利性。第三,按照依法合規、有償使用、提高效益、有效監管的原則,積極探索和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同時,要進一步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外匯市場,進一步放寬境內企業、個人使用和持有外匯的限制,加大對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還要采取綜合性措施,擴大國內需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五)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提高開放質量和水平 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期結束為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要繼續積極穩妥地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有利于引進國外先進金融管理經驗、技術和人才,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提高我國金融體系運行效率和競爭力。同時,要高度重視做好在開放條件下的金融風險防范工作,切實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安全。 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必須堅持以我為主、循序漸進、安全可控、競爭合作、互利共贏的方針,努力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要著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抓緊制定金融業對外開放總體規劃。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借鑒國外經驗,把握好金融業進一步開放的時機、力度和節奏。制定和完善對外資金融企業市場準入和監管的法律法規。完善審慎監管,促進中外資金融企業公平競爭。二是著力優化金融業對外開放結構。支持外資金融企業在東北和中西部地區設立機構、開展金融服務;積極引進有助于擴大消費、為中小企業和“三農”等提供特色服務的外資金融企業。適應我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新形勢,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三是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拓寬境外機構在境內進行債券融資的渠道。支持有條件的國內金融企業走出去,拓寬對外投資渠道。同時,要積極參加區域和國際金融合作。繼續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金融合作,進一步發展內地與香港兩個金融體系的互助、互補和互動關系,鞏固并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作用。要創造條件,擴大對臺灣地區的金融交流,務實解決在兩岸交流中所涉及的金融問題。 (六)提高金融監管能力,保障金融穩定和安全 隨著金融業快速發展,金融改革繼續深化,金融領域開放不斷擴大,金融運行日益復雜,金融監管任務越來越重。必須始終把依法加強金融監管作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和安全運行的重要保證。 要以全面提高監管能力為重點,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機制。實行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監管體制,總體上符合我國當前金融發展的狀況和要求。同時,要適應金融改革、創新、發展、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建立健全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工作的協調配合。分業監管與協調配合的體制,還要實行一段時間。這是因為:一方面,目前我國金融體制機制不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不健全,企業風險控制意識和能力不強,金融監管水平不高;另一方面,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各類金融市場交叉和融合程度提高,金融創新步伐加快,綜合經營試點穩步推進。因此,既要繼續實行分業監管體制,又要加強監管協調配合。二是堅持全面監管與重點監管相結合。銀行、證券、保險監管部門都要根據本行業特點,加強對金融企業全方位全過程監管,同時要做好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監管。三是強化金融監管手段。要積極采取先進的監控和檢查技術手段,對重大金融活動和交易行為實行嚴密監測,提高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的效率。四是進一步加強金融法制建設,不斷完善金融法律法規。依法監管,加大對金融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完善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審查制度和失職責任追究制度。五是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設立功能完善、權責統一、運作有效的存款保險機構,增強金融企業、存款人的風險意識,防范道德風險,保護存款人合法權益。存款保險制度要覆蓋所有存款類金融企業。加快建立金融機構風險救助和市場退出機制,及時處置風險。六是健全金融應急機制和預案。要針對金融風險容易集中爆發的情況和特點,研究建立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應急機制。要健全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特別是投機資本的有效監控。要貫徹今年開始實施的反洗錢法,切實加大反洗錢工作力度,加強對異常資金流動情況的監控,遏制洗錢犯罪及相關犯罪,有效打擊洗錢活動。要加強與境外金融監管機構和國際金融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共同防范跨境金融風險。七是繼續深入整頓規范金融秩序。堅決遏制逃廢銀行債務的違法違規行為,嚴禁非法金融活動,取締非法集資、地下錢莊、地下保單和非法外匯交易,依法打擊各種金融詐騙違法犯罪行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把各類金融活動納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軌道。 四、加強和改進黨和政府對金融工作的領導 在新的形勢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做好金融工作,關鍵是要加強和改進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進一步提高對金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當前金融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關于金融工作的決策和部署上來。要從組織領導、協調機制、政策支持、工作部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加強和改進對金融工作的領導,最重要的是,必須樹立現代金融觀念,自覺按照經濟規律、金融規律、市場規律辦事,主要靠法治、靠監管、靠人才。要切實做到政企分開、政銀分開,充分尊重和保障金融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任何地方和部門都不得隨意干預金融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要做到依法治理金融,依法維護金融秩序。要高度重視加強金融監管,充實監管力量,支持監管工作。要大力實施金融人才發展戰略,深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培養金融人才特別是金融高級管理人才,積極培養、引進和留住各類金融專業人才、監管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并為他們創造條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要切實加強金融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進一步加強金融系統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特別要加強金融系統各級領導干部作風建設。要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加強金融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和廉政文化建設,嚴厲懲治權錢交易、內外勾結、商業賄賂等各種腐敗和犯罪行為,堅決反對揮霍浪費、追求奢華的不良風氣,發揚勤儉辦事、厲行節約的優良作風。 做好新形勢下的金融工作,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金融管理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要加強溝通與配合,切實履行金融管理和監管職責。金融管理部門還要加強同各地區、各部門的聯系,各地區、各部門也要積極支持金融部門的工作。要在全社會加強金融法律法規政策和金融基本知識的學習、宣傳和教育,形成有利于金融業改革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 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面臨的任務相當繁重,做好金融工作的有利條件也很多。我們相信,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齊心協力,開拓進取,一定能夠不斷開創金融工作的新局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注:本文是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1月19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發表時有刪節。來源:《求是》 相關鏈接: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