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替代能源戰略路線圖(2)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2日 16:36 《中國投資》
《中國投資》: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又要減少投資的盲目性,在您看來,中間的平衡應如何把握? 韓文科:替代能源的積極發展和有序發展,首先要靠國家規劃,進行宏觀調控。 其次,政府和企業要擺正各自的定位。政府投入是非市場化的,考慮到未來能源和經濟安全,政府要加大投入,在技術上進行突破,推動示范工程項目。 企業投資者則要遵循經濟規律,不能把希望寄托于政府的補貼性投入上,真正把握了市場才能避免盲目性。現在有些企業抱怨政府的發展規劃不到位,但想上項目時又迫切希望政府用規劃來支持它獨家來做,限制別人,肯定是不對的。 保持投資平衡需要從兩方面入手,政府對替代能源的支持要到位,拿出錢支持新技術研發,支持替代能源示范項目推廣。企業投資替代能源要把握好市場規律,把自身投入與政府投入結合在一起,深入考察市場,產業化時機接近成熟時再上馬項目,這樣就避免了盲目性。 多元化發展 《中國投資》:國外一種觀點認為:替代能源走多元化路線,成本比較高,也不利于管理;單一化路線的風險比較大,無法保障未來能源安全。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韓文科:從全球范圍來講,發展替代能源都應該是多元化,凡是能發展的都要發展。 中國是一個大國,替代能源的資源多樣化,地區間經濟水平差異很大,技術水平既有一流的也有落后的,所以我國發展替代能源更應該強調多元化。 在替代能源政策上,我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目前,美國對氫能的研究投入很大,他們的科技水平、研發力量都比我們強大,所以把氫能作為主攻方向符合美國國情,但不一定符合中國國情,所以要有所選擇。 對逐漸成型的實用技術,像生物質替代技術、清潔煤技術、煤變油,我們應該強調多元化發展。這些技術都要發展,不能強調一種技術而不發展別的技術,這不符合我們的國情。 《中國投資》:一些人擔心燃料乙醇項目與民爭糧,引發糧價上漲。而且,目前4家試點企業主要依靠財政補貼,取消補貼立刻就會虧損。發展燃料乙醇也涉及如何把握一個尺度的問題。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韓文科:首先要發展它,因為這也是一個領域,雖然量不是很大,也對替代石油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要避免盲目性,國家對燃料乙醇已經制定了相應規劃和產業政策。而且國家也在調控,發展勢頭過快了,補貼可能就減少;發展少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就可能增加一些補貼。我感覺,目前對燃料乙醇補貼的尺度把握得比較好,整體發展勢頭不錯。 《中國投資》:山西、內蒙古等煤炭富集大省,對于煤炭生產甲醇和二甲醚替代石油的積極性很高,但國家標準尚未出臺,目前爭議還比較大。對此您怎么看? 韓文科:二甲醚替代還處于發展階段,在全球來說也不是完全成熟,產業化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其他制約因素。目前,有的地方發展有些盲目。 之所以對此進行調控,主要是考慮到,市場一旦萎縮就很可能產能過剩。另外,產業發展一定要與國家大的發展格局相吻合。現在,我國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發展,西部的發展更要兼顧環境和生態。 發展煤變油、煤化工,對周邊生態環境尤其是水資源的影響,目前評估得并不是很清楚,我覺得還需要做進一步論證研究,應該減少盲目性,避免一哄而上。 《中國投資》:我國替代能源戰略的選擇比較多元,對于未來發展您有怎樣的預期? 韓文科:預測具體技術的突破比較難。從前景來講,我國的替代能源現在已經起步,“十一五”期間會有一個清晰的構架出來,我們對替代能源能看得更清楚,認識上進一步到位。國家也會制定出一個發展替代能源15~20年的長遠構想框架,也會出臺一些配套政策。 五年后,我國的替代能源發展就基本入軌了,到2020年,中國就會變成替代能源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國家,有些技術可能會走在國際前列,會有所突破,我對此充滿信心。 《中國投資》:到那時,從技術到產業化都會比較成熟? 韓文科:到那時,生物質替代燃料肯定會形成一個產業,清潔煤也會形成產業化。但有一些可能只是技術上突破,離產業化還有一定差距。替代能源發展會是一個交替的過程,有一些技術形成產業化,有一些還處于實驗室研發階段。 燃料乙醇是相對成熟的替代能源路徑,但考慮到我國糧食安全,不能盲目發展 燃料乙醇蒸蒸日上 文/本刊記者 秦鳳華 在替代能源戰略的大框架下,燃料乙醇是一個意外之喜。8年前為解決過剩陳化糧問題而上馬了燃料乙醇項目,如今已經成為我國替代石油的最成熟模式。 據悉,由國家發改委工業司牽頭編制的《生物燃料乙醇及車用乙醇汽油“十一五”發展專項規劃》很快將出臺,一起面世的還有《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發展政策》。 權威人士透露,“十一五”期間,我國將生產600萬噸生物液態燃料,其中燃料乙醇500萬噸;乙醇汽油的使用,將從目前的9個省市試點(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5個省,河北、山東、江蘇、湖北4省的27個地市)轉為除西藏、青海、寧夏、山西、甘肅以外的全國地區推廣。 集中力量辦大事 燃料乙醇是通過對乙醇進一步脫水、再加上適量變性劑而制成的,其生產原料主要是玉米、甘蔗、薯類、谷類等。我國是繼巴西、美國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國和消費國。 巴西從1975年開始實施“燃料乙醇計劃”,以甘蔗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目前已形成1000多萬噸的產能,替代了1/3的車用燃料。為推廣燃料乙醇,美國制定了積極的經濟激勵政策,每加侖燃料乙醇可得到51美分的稅收返還。美國計劃,從2006年至2012年,可再生能源燃料年用量要從1200萬噸增加到2300萬噸。 1999年,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黑龍江華潤酒精有限公司、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和安徽豐原燃料酒精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家首批燃料乙醇定點生產企業。至2005年底,這4家企業規劃建設的102萬噸產能全部達產。 “按照燃料乙醇和汽油1∶9的混配比例,每使用1020萬噸經過混配的車用乙醇汽油,就相當于節省了102萬噸汽油,而要提煉出這些汽油至少需要300萬噸原油。”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石化輕紡業務部副主任吳永和對《中國投資》說。 “總結起來,‘十五’試點有一條最重要的經驗,就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吳永和說。 當時基本集中了國務院8大部委——國家發改委、公安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環保總局、國家質檢總局以及兩個重要石油石化企業——中石油和中石化。前者主要從政策角度,隨時召開協調會議,確定方針和思路以及下一步如何運行的具體步驟;后者與試點企業聯合,進行調配和加油站的改造。此外,5個相關省由省領導掛帥,成立領導小組和隸屬于省政府的乙醇汽油推廣辦公室。各省都以省長令的形式推廣相關政策規定,完善了相關法規、制度、規范。 而且,國家采取國際通行做法,對燃料乙醇給予財政補貼和產業政策扶持。每生產一噸燃料乙醇國家給予2000元左右的補貼,僅2005年國家提供的補貼就高達20多億元。 燃料乙醇的發展,外部效應非常好,不僅部分解決了汽油緊張,也拉動了大宗農產品尤其是玉米的消費,為農民增收做出貢獻。常被人忽略的一點是,汽油中添加乙醇,可以替代普通汽油中含有用于防腐、防爆的添加劑MTBE,從而避免了MTBE對地下水和空氣的污染,環境效益相當明顯。 實際上燃料乙醇發展“十五”規劃中提出的“拉動農業、保護環境、替代能源”三大戰略已經逐步顯現其作用。 而且,8年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在生產設備方面,除一些關鍵的攪拌、分離設備以及重點的控制設備還需從歐盟國家進口外,發酵、蒸餾等大部分設備都實現了國產化。 目前,4大試點企業都已實現了產業鏈的延長,除燃料乙醇,還生產如乙酸乙酯、降解塑料、生物乙烯、生物環氧乙烷等化工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虧損。更關鍵的是,延長產業鏈之后,對資源綜合利用,吃干榨盡,大大提高了玉米等農產品的附加值。 考問定價機制 去年,燃料乙醇的劇烈升溫,跟國際市場的波動不無關系。 2006年夏,由于高溫干燥的天氣給美國玉米作物種植帶來不利影響,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玉米期貨價格屢創新高。自2006年9月以來,玉米價格大幅上漲,漲幅達到了近50%。 而美國大部分乙醇廠都使用玉米作為原料,因此乙醇價格也隨之攀高。2006年11月11日,美國乙醇價格大幅上漲,創下了近兩個月來的最高點,延續了近期的漲勢。乙醇平均價格為每加侖2.23美元,比11月3日的2.19美元漲了1.8%,這也是自9月14日以來的最高點,比10月3日創下的15個月低點1.7152平均漲了30%。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報告稱,僅2006年8月,美國進口乙醇320萬桶,半年時間增長了50倍。其中,從中國進口乙醇17.4萬桶。 在這個背景下,很多國內燃料乙醇生產企業紛紛將產品出口,以獲取更高利潤。一些原本不具備生產資格的企業也開始大量收購玉米,從事燃料乙醇的生產和出口。 “本來我們加工的乙醇就不多,國外再用高價收購,對國內的產業安全造成了不利影響。”吳永和說。 吳永和指出,關鍵問題在于,燃料乙醇的定價機制不合理。 目前,燃料乙醇定價機制有兩個“倒掛”,不能充分表現燃料乙醇的價值:一是油價倒掛,我國原油價格和國際市場接軌,但成品油沒有實現接軌;二是燃料乙醇產品價格倒掛。 國家規定燃料乙醇價格執行同期公布的90號汽油出廠價乘以價格系數0.911,交石油銷售公司調配乙醇汽油。原本成品油價格就低,再乘以0.911,所形成的價格對燃料乙醇來說經濟性就很差。而且在封閉銷售使用的省份中基本沒有90號汽油,多是與更高價格的93號和97號油混配,但混配價格還統一到90號汽油上,經濟性就更差了。 另外,將燃料乙醇取代MTBE添加進汽油,實際上增加了汽油的環境功能。MTBE作為汽油添加劑時的價格就非常高,而燃料乙醇在很多指標上已經達到MTBE的要求,同時又有清潔、綠化的功能,價格應該比MTBE更高才合理,但實際價格卻并非如此,從技術上也沒有充分體現其經濟性。 就目前的生產工藝而言,燃料乙醇的生產成本本來就很高,再加上定價機制的不合理,導致生產企業嚴重依賴于國家財政補貼。 2007年國家對乙醇補貼統一減少到每噸1373元,比2006年減少了255元,比2005年減少了500元。到2008年底,財政補貼還將再次進行調整。 《中國投資》獲悉,短時期內國家不會取消對燃料乙醇行業的補貼,只是改為彈性補貼。 所謂彈性補貼是指按照產業專項規劃,對燃料乙醇企業的補貼政策進行調整,由成本加利潤型的補貼改為實施彈性虧損補貼,企業得到的補貼金額有所下降,但根據國內汽油價格變動情況,建立了參考保護價,在燃料乙醇價格低于參考保護價的部分給予補償,從而企業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虧損。 “非糧”路線 隨著玉米逐步取代陳化糧成為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給糧食供給形勢造成了壓力。近幾年,一些主產區玉米深加工企業相繼投產,僅吉林一省2006年底就形成1000萬噸的玉米加工能力。 按照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對玉米價格的監測數據顯示,2006年主產區玉米每50公斤平均出售價格59.28元,比上年提高3.75元,升幅6.8%。而工業原料玉米需求擴大是其價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受玉米、糖類價格走高的影響,國內糧食價格也一度出現攀升。 2006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建設管理、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對一些地方盲目發展玉米加工乙醇燃料能力一事明確表態不予支持。《通知》要求,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建設需經國家投資主管部門核準,未經國家核準不得增加產能。 發展燃料乙醇最主要的一條原則是科學選定生產原料。在叫停以玉米為原料加工生產生物燃料乙醇的同時,國家發改委發出明確信號,未來我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將“堅持以非糧為主”,從而維護糧食安全,避免糧價大幅波動,也避免燃料乙醇生產和供應受糧食類原料的制約。 從糧食角度來講,糧食包含基本口糧、飼料糧、加工糧和種子糧,發展燃料乙醇要避免使用基本口糧。 在這一原則下,可供企業選擇的非糧包括木薯、甘薯、甜高粱等。 不同原料全生命周期的能量效益也有所不同。相比來看,甜甘蔗、甜高粱最高,然后是木薯,最后是玉米、小麥。以巴西為例,其甘蔗能量比達到1∶8以上。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木薯、甘薯大約是1∶1.3~1.4,產生正效益。 從目前我國生物燃料資源、技術、市場和政策條件來看,要實現生物燃料的規模化發展,關鍵要解決好生物燃料的資源落實、產品生產和市場銷售三個環節的問題。未來將出臺一系列有利于生物燃料發展的投資、價格和稅收政策,廣泛吸收社會企業參與,形成完整的生物燃料生產、混配和銷售體系。 目前除了吉林、河南、安徽和黑龍江等農業大省是生物燃料乙醇的主要種植基地外,新疆、山東等地也在謀劃建設燃料乙醇原料作物種植基地。 其中,新疆近期連續啟動“生物汽油”生產項目:新疆吉木薩爾縣三臺酒業(集團)公司生產基地開工建設的利用農作物秸稈制取燃料乙醇的工程,總投資2.8億元,計劃2009年完工時可年產乙醇10萬噸;新疆南部莎車縣也與浙江浩淇生物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2.6億元,共同開發甜高粱秸稈制取燃料乙醇項目,年產燃料乙醇30萬噸。 云南省也表示,將利用豐富的薯類等資源生產開發燃料乙醇,力爭在昆明等州市建成5個10萬噸、10個5萬噸的燃料乙醇生產企業,使乙醇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 此外,中糧在與豐原生化簽下收購框架協議之后,列出了自己的路線圖:未來5年,中糧集團計劃生產燃料乙醇310萬噸,占到國家“十一五”期間500萬噸生產總規劃60%以上的份額。 而傳統的汽油生產企業中石油也不甘落后,規劃到2010年末,建成非糧乙醇生產能力超過200萬噸/年,達到全國的40%以上。 “十一五”路線圖 《中國投資》獲悉,對燃料乙醇的監管部門,將在目前8個部委基礎上新增農業部和林業部兩個部門。前者主要從糧食安全角度監管,而后者主要是考慮到發展纖維素乙醇的問題。 目前,國際上正在探索以纖維素為原料發展燃料乙醇,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類原料就是木材加工廠生產的鋸末和造紙廠產生的廢渣廢沫。 據悉,“十一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實行生物燃料乙醇“定點生產、定向流通、市場開放、公平競爭”相關政策。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實行核準制,其建設項目必須經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核準。 《中國投資》記者了解到,《生物燃料乙醇及車用乙醇汽油“十一五”發展專項規劃》的總體思路是積極培育石油替代市場,促進產業發展;根據市場發育情況,擴大發展規模;確定合理布局,嚴格市場準入;依托主導力量,提高發展質量;穩定政策支持,加強市場監管。 其基本原則有7條: 因地制宜,非糧為主:重點支持以薯類、甜高粱及纖維資源等非糧原料產業發展; 能源替代,能化并舉:生物能源與生物化工相結合,長產業鏈,高附加值,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加快石油基向生物基產業的轉型; 自主創新,節能降耗:努力提高產業經濟性和競爭力,促進纖維素乙醇產業化; 清潔生產,循環經濟:通過“吃干榨盡”綜合利用,減少廢物排放; 合理布局,留有余地:燃料乙醇生產規模要留有一定富余能力,保障市場供應。已有部分地市推廣的省份率先改為全省封閉; 統一規劃,業主招標:通過公平競爭,擇優選拔投資主體,防止一哄而上; 政策支持,市場推動:強化地方政府立法,依法行政。同時,積極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目前規劃新增生產能力在300~400萬噸,加上現有的總量100萬噸維持不變,“十一五”總量在400~500萬噸。這一產量的制定,主要是取決于全國用于非糧生產的鹽堿地和荒地面積。而按照生產300~500萬噸乙醇所需種植非糧作物測算的話,所用土地占全國未利用土地的比例約為1%~2%。 局域布局上還是在全國非糧作物種植條件較好、推廣市場較大的地區,先封閉試行,再逐步推廣。 在行業準入政策方面,將選擇那些經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同時還強調必須具有社會責任感。當供應發生緊張時,能夠不講條件,完全服從調配。因此,企業應保持良好的信用程度和社會形象,此外,企業要有充足的非糧原料種植基地。 能否采用廉價原材料,提高轉化率,從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產業化的關鍵 生物柴油誰領風騷? 文/本刊記者 于庚秋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攀枝花市和涼山州,正野心勃勃地計劃打造一個“綠色大慶”。那里的干熱河谷地帶非常適合麻風樹的生長,目前擁有40多萬畝。而麻風樹由于果實的出油率高達30%以上,在國外素有“生物柴油樹”之稱。 眾多淘金者來到這里,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生物柴油。 去年12月,英國陽光科技集團與涼山州人民政府簽定了生物質能源項目合作協議,計劃投資40億元人民幣,在攀西地區種植100萬畝麻風樹煉生物柴油。 之前早有捷足先登者。美國貝克生物燃料公司2005年已在攀枝花種植了兩萬畝麻風樹,計劃未來幾年投資20億美元,建成世界最大的生物能源基地——年產近40萬噸生物柴油。 去年9月12日,中海油基地公司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簽訂生物柴油產業發展項目,投資23.47億元,預計到2010年種植50萬畝麻風樹,建設年產10萬噸的生物柴油煉油基地。 事實上,麻風樹早已進入我國能源決策者的視野,2005年11月18日,國家能源辦馬富才副主任就曾親自帶隊,到攀枝花考察麻風樹的分布生長和規劃發展情況。 生產線建設熱潮 生物柴油素有“綠色柴油”之稱,其概念是1895年由德國工程師魯道夫(Dr.Rudolf)提出的,是指利用各類動植物油脂為原料,與甲醇或乙醇等醇類物質經過交脂化反應改性,使其最終變成可供內燃機使用的燃料。20世紀70年代全球陷入能源危機以后,生物柴油成為熱門課題。 生物柴油的優勢顯而易見:首先它是可再生的,各種動植物油脂都可以作原料,歐美主要用豆油和菜籽油。生物柴油還有優良的環保性能,含硫量低,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比普通柴油減少約30%;含氧量高(可達11%),點火性能好,燃燒時排煙少,一氧化碳的排放與柴油相比減少約10%;生物柴油不含導致環境污染的芳香族烷烴,廢氣對人體的損害低于柴油。檢測表明,與普通柴油相比,使用生物柴油可減少90%的空氣毒性。 更為方便的一點是,用生物柴油作為普通柴油的替代品,柴油機不需要做任何改動或更換零件。生物柴油本身可以直接作為汽油添加劑使用,以減少尾氣黑煙的排出,同時其較高的閃點也有利于安全運輸和儲存。 生物柴油不僅是大玩家的地盤,亦有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進軍生物柴油。舞臺也不止是攀枝花,近年來,生物柴油企業如雨后春筍在各地涌現,一批大型生物柴油生產線的建設已形成熱潮。 2006年12月4日,廣西柳州市明惠生物燃料有限公司生物柴油項目試產成功,首批出油15噸。該公司董事長范瓊告訴《中國投資》:“首次試產的15噸生物柴油是用廣西可普遍種植的麻風樹、桐樹、油茶樹等木本油料植物為原料,利用本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脂肪酸甲脂提純分子蒸餾技術’生產出來的。”范瓊還在規劃建設一條10萬噸生物柴油生產線,到2008年底實現年產30萬噸的生產規模,項目計劃總投資為1.3億元人民幣。 由北京清研利華石油化學技術有限公司投資的年產10萬噸生物柴油項目于2006年12月28日落戶河北固安開發區,該項目投資5000萬元,主要生產B100、B50、B30生物柴油。按規劃,該項目將于今年11月18日竣工,12月18日投產。項目采用清研利華公司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步法生物柴油生產技術”。 據青島市廣源發集團董事局主席胡諒倫介紹,從2006年年初,該集團就投入上千萬元資金建了一座實驗室,進行用豬大油為主的生物油脂生產生物柴油的實驗。1月15日,源發集團首次向社會公布了位于青島城陽區夏莊鎮的全國最大生物柴油基地。該基地目前已經投入規模化生產,今年標準柴油產量可達到10萬噸。 據了解,目前國內外生物柴油的生產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化學法、生物酶法和超臨界法四種,各有利弊,其中化學法生產是較成熟且利用最多的方法,即用動物和植物油脂和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在酸或者堿性催化劑和高溫(230??250℃)下進行轉酯化反應,生成相應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在經洗滌干燥即得生物柴油。甲醇或乙醇在生產過程中可循環使用,生產設備與一般制油設備相同,生產過程中可產生10%左右的副產品甘油。 “盡管我國生物柴油生產還在起步階段,從產業政策技術標準、技術造型、營銷模式、環境評估等方面還不配套,不健全,但隨著能源形式的變化和工業生物柴油產業的不斷發展,目前還下發了240元/噸左右的消費稅優惠,利潤還不錯。”北京清研石化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吳文介紹。 潛力巨大 生產生物柴油的原材料來源相當廣泛: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黃連木等油料林木果實、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動物油脂、廢餐飲油等。 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清潔和安全三大優勢,目前利用油菜制造生物柴油技術已被許多國家看好。我國是油菜生產大國,發展油菜制造生物柴油的綠色可再生能源,對我國農業結構調整、能源安全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中國開展生物柴油的研究開發工作較早,1981年已有用菜籽油、棉籽油等植物油生產生物柴油的試驗研究。近年來,遼寧能源所、中國科技大學、江蘇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化工大學、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等一些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先后進行了生物柴油的研究工作,并研制成功利用菜籽油、大豆油、廢煎炸油等為原料生產生物柴油的工藝。 2004年科技部啟動了“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生物燃料油技術開發”項目。2005年,由石元春院士主持的國家專項農林生物質工程開始啟動,規劃生物柴油在2010年的產量為200萬噸/年、2020年的產量為l200萬噸/年。 一些樂觀的預測者認為,我國生物柴油的發展潛力巨大,僅麻風樹、黃連木等油料植物就可滿足500萬噸生物柴油裝置的原料需求,廢棄動植物油回收每年可生產約200萬噸生物柴油。 由于作為替代能源的種種優勢,生物柴油一直受到國家有關方面的重視。 2006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了“關于發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財政扶持政策的實施意見”。 上游擴張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李俊峰認為,大規模發展生物液體燃料需要解決三個難題:能源作物與糧食爭地;物種與生態平衡;偏遠地區生物燃料的儲存與運輸。 目前生物柴油的主要問題是成本高,其制備成本的75%是原料成本。因此,采用廉價原料,提高轉化,從而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產業化的關鍵。 目前,全國各地開始加大麻風樹、油菜等生物的種植。 科技部清潔能源辦項目負責人許云松表示,現在西藏、四川、貴州、云南等幾個地區將全國試點種植,這些地區的麻風樹種植面積約為40萬畝,預計2012年將達400萬畝以上,我國西南地區麻風樹等木質油料發展迅速,籽含油率達50%,現有10萬畝,2010年可發展到1000萬畝。 2006年11月9日,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與四川省共同簽訂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政府關于生物能源產業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據了解,目前相關部分已開始了在甘薯和麻風樹優良品種的選育、基地建設和中介組織建設方面的工作,編輯了麻風樹生物柴油發展規劃。“十一五”期間,計劃雙方共完成建設60萬噸/年甘薯燃料乙醇規模、10萬噸/年麻風樹生物柴油規模等。 重慶市林業生物質能源工程建設已經起步,萬州區開始實施“重慶三峽庫區20萬畝小桐子(麻風樹)資源培育及利用項目”,并著手建立加工廠,提取生物柴油。 我國土地資源包括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宜農荒地:主要在新疆、內蒙等2000萬公頃;鹽堿地:青海、新疆 各自超過400萬公頃;沼澤地:黑龍江、內蒙等大于200萬公頃;田坎地:甘肅、四川、重慶等;宜林荒地:東北三省、內蒙、新疆、甘肅、陜西;西南:云南、四川、貴州;有的地區計劃大規模集約化種植和開發;還有的地區計劃分散式種植和開發。 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劉德華表示: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可以建成規模宏大的“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傳統行業爭利”的“三不”行業,同時是解決我國“農業、能源、環境”難題的最佳切合點。 在示范工程的技術成熟度得到科學驗證之前,盲目投資于煤基能源具有高度風險性 煤基能源謹慎前行 文/本刊記者 魏剛 富煤少油的能源國情,是解讀我國能源矛盾的一個根本前提。 一方面,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比重約占70%,這個事實短期內 很難改變。而煤炭也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源頭。減少對煤炭的直接使用,是優化能源結構的一個重要方向。 另一方面,在國際油價長期高位運行的背景下,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目前已經達到47%。尋找替代能源勢在必行。 面臨兩個困境,一些專業人士看到了答案:煤基替代能源。 所謂煤基替代能源,包括煤炭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烴和煤基多聯產技術。 在去年11月20日召開的研究發展替代能源的國務院工作會議上,曾培炎副總理指出,要搞好煤基替代能源的試驗示范和開發應用,抓緊研究制定相關的規劃。 示范項目 近年來,我國陸續上馬了一批煤基替代能源項目,在煤制甲醇、烯烴和煤制油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 去年底,神華包頭煤制烯烴項目鐵路專用線、工業供水備用管線已完成投資數億元。這個項目總投資121億多元,年產180萬噸甲醇和60萬噸烯烴,兩者均為世界最大規模。該項目裝置是世界首套百萬噸級煤路線甲醇制烯烴大型工業化示范裝置,采用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烴工藝”,也是世界上沒有投產先例的、最先進的尖端技術。 此外,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陜西新興煤化工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化集團洛陽石化工程公司三家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開發”工業性試驗項目,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性進展,在日處理甲醇50噸的工業化試驗裝置上實現了近100%甲醇轉化率,低碳烯烴(乙烯、丙烯、丁烯)選擇性達90%以上的結果。該試驗裝置的成功運轉及下一步大型化DMTO工業裝置的建設,對我國綜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烴原料的多樣化具有重大的經濟和戰略意義。 2004年8月25日,由我國最大的煤炭能源企業神華集團承擔的我國第一個煤炭直接液化項目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正式開工建設,計劃2007年建成第一條500萬噸的生產線,生產各種油品320萬噸。到2010年,該項目產量提升到每年500萬噸;到2015年,產量增加到1500萬噸;2020年,產量達到2000萬噸。 2004年9月28日,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南非SASOL合成燃料國際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三方正式簽署了《中國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可行性研究第一階段合作諒解備忘錄》文本。這標志著利用SASOL公司專有技術在中國建設煤炭間接液化項目的中南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 神華集團與寧夏煤業集團將分別在陜西和寧夏與SASOL公司合作建設兩座煤炭間接液化工廠,兩個工廠的首期建設規模均為年產油品300萬噸,總投資分別約為300億元。 兗礦集團坑口煤炭液化項目也正在緊張運作中。該項目是兗礦集團煤化工新基地項目之一,將采用俄羅斯煤直接加氫液化技術,該項目每年計劃處理高硫煤500萬噸;而魯能集團則確立了煤電化、煤液化、煤電冶一體化開發思路,將分三期建設煤電液化項目,建成后可達到年產960萬噸成品油的規模,每期油品生產能力320萬噸/年。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