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藥品招標采購政策異化始末 逐漸演變成過程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16:03 中國經營報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孫晨 2007年1月1日,衛生部部長高強表示,今年將積極研究制訂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從創新體制機制入手,加大政府投入,嚴格執業監管,維護公益性質,減輕群眾負擔。 有消息稱,衛生部有關人士透露,醫改具體方案將于6月份出臺。這給出了爭論已久的醫改方案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作為醫改方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藥品招標采購曾經被人們看成解決看病貴的“福音”。然而在實施過程中,這個政策逐漸演變成“過程秀”。 一線調查 發改委組織座談 各利益方“集體炮轟”藥品招標 “由于各地藥品招標都定價過低,我們公司已經決定,把一個用于晚期癌癥患者的藥品撤出中國市場。”2007年新年伊始,一家跨國藥企的藥品招標專員給記者帶了一個令人遺憾的消息。 這位專員告訴記者,就在十幾天前,國家發改委通過與企業座談的方式,搜集、準備著“發改委版本”的醫改方案,希望解決藥品招標采購中出現的種種“異化”現象。 據與會者透露,2006年12月22日上午,座談會在中國醫藥集團總部大廈911會議室里召開。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多名官員與十多家制藥公司、行業協會面對面討論醫藥流通領域的改革重點——藥品價格和藥品招標采購。 “炮轟”事件由此而發。業內人士評價說,“炮轟”是各利益方對藥品招標采購“怨言”的一次集中釋放。 “集體炮轟”現行藥品招標政策 “幾年來,我們一直呼吁停止藥品招標采購。現在我依然堅持:應立即叫停這個政策。”代表著制藥企業利益的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的一位資深專家率先“開炮”。 “也許全面停止招標是不可能的,國家政策仍然是要繼續推行招標采購。”該協會一位高層人士接著說:“現在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簡直變成了第二次政府降價。”這位高層人士的潛臺詞是,從1997年起至今,國家發改委已經對不同藥品的最高零售價進行了20次降價。但在國家發改委降價后,各地方的招標采購環節又制訂出更低價格,出現了所謂的“第二次降價”。 “藥品價格并不能無休止地降低,醫藥企業如果沒有合理的利潤空間,長期虧下去,還怎么生存?更不用談創新和發展了。”上述高層人士說。國家發改委2006年公布的醫藥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報告稱,一季度,中國醫藥工業利潤增速大幅下滑,跌至歷史低點——近1/3的藥企虧損。來自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的數據也顯示,2006年中國醫藥工業生產和商業銷售增幅下滑,虧損面達到1/4。 “欣弗事件、齊二藥事件等質量問題連續爆發也說明,下一步改革中招標采購不能再盯著降價不放,應把重點轉到藥品質量上。”該高層稱。 “現在的招標辦和招標中介公司是只管招標,不管采購。”一家藥企抱怨道。 “沒錯,我們每次中標,價格都被壓得很低,但采購量卻沒有保證。”另一家企業附和道。 “我們中標只不過是剛剛邁過了一個市場準入的門檻,人家不用你的藥,你就只能等著(藥品)過期后拉回去。”一家跨國藥企總監的話題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沒有對招標方在采購量上的制約,招標就失去了意義。”另一家企業補充道。 “還有醫院的回款賬期問題,誰來管?” “中介公司不管回款,醫院想拖就拖,這叫什么招標采購?” …… 一時間,911會議室“硝煙彌漫”。 醫藥企業們說,這些問題還只是中國醫藥流通環節改革中的冰山一角,他們實際遇到的問題還要復雜得多。 不堪低價跨國公司藥品告別中國 “我們把一個用于晚期癌癥患者的藥品撤出中國市場,也是出于無奈。”上述跨國藥企的招標專員說。 “該品種是一個在臨床上很有名的抗腫瘤注射液。其有兩種規格,0.2毫升規格(指有效成分含量)用于初期腫瘤患者,0.8毫升規格的劑量大些,專門用于晚期腫瘤患者。兩者在專利技術、生產工藝、物質配比方面完全不同,并非簡單的濃縮與稀釋的關系。”這位專員說,“從成本核算角度講,0.8毫升規格的成本至少比0.2毫升的高出6倍以上。”“但各地的招標辦并不這樣認為,他們發現0.2毫升規格的價格比較低,就在這一規格的價格基礎上,按照招標規則中《藥品差比價規則》規定的系數乘上2.89倍,硬性定下了0.8毫升規格的最低招標價。這個最低價比我們的成本價還低很多。最終,公司總部決定把0.8毫升規格的藥品撤出中國市場,以免虧損。” 與這家跨國公司想法不同的是一家國內藥企老總。這位來自東北一家藥廠的副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06年,廣東和四川分別推出類似的招標模式,都是先把限定好的價格掛在網上,讓企業直接投標,高于限價的報價無效。這種直接由政府來主持的招標采購模式一上來就把價格壓得很低,甚至低到我們批發價的35%或40%。可再低我們也得去投標,不然,丟了市場,再想拿回來就難了。” “國家政策就是要擠壓流通環節的虛高藥價。”一位原廣東省招標辦的人士說,“我們計算招標最低價的步驟都是有據可查的。”據他介紹,一般來說,定一個藥品的最低價主要有三個依據: 首先是通過各醫院的“進、銷、存”系統調查藥品在當地醫院歷年的最低價,找到某個品種曾經出現過的最低價格。 第二,調查藥品在其他地區的招標最低價:“它既然在人家那里可以賣這么低,怎么不能在我們這也賣這么低呢?” 第三,根據國家發改委出臺的《藥品差比價規則》羅列的各種劑型、包裝、規格換算公式來推算藥品最低價格。例如,一種阿司匹林藥片最低價格是每片1元,每片藥含有2毫克有效成分。那么,當每片含有4毫克有效成分的新規格阿司匹林來招標時,它的最低價就要在1元的基礎上乘以《藥品差比價規則》規定的系數1.7,算出新規格藥品的價格。 但來自企業的人士并不認同招標辦的上述依據。“同一廠家、規格的藥品,之所以在全國各地的價格有差異,是因為各地區的商業環境和消費環境不同,不能無視這種商業差異,一味追求最低價。”一家藥廠負責招標采購的專員指出,各地的招標辦基本都是如此定價的,“他們這樣做簡直是打亂了基本的商業規則。” 該專員舉例說,“我們在廣東省招標的價格是全國最低的,福建省招標辦看到了,就提出要我們按照廣東的價格來招標。但我們企業多年來與廣東的醫院和代理商關系最好,當地的要貨量最大,給我們的回款也很及時。為了鼓勵他們才給他們最低價的,這是彼此互利的商業規則。而福建那邊要貨量小、回款歷來很難,跟廣東沒法比。如果我們把廣東的價格給了福建,這必然會引起廣東那邊的不滿。可不給又不行,否則福建不讓我們進入他們的市場。這是逼著我們破壞商業規則啊。” 沒有授權,居然也能“替”人投標 據一位2006年曾參與蘇州市招標辦工作的人士介紹,2006年在蘇州市舉行的藥品集中招標采購會上推出了兩個新舉措:一,合法的醫藥商業企業不必出具藥品生產企業的“投標委托授權書”就可替生產企業投標;二,從2006年6月起每月招標一次。 “我們是為了鼓勵商業企業參與競爭、降低藥品價格才這么做的。”這位招標辦人士說,“商業企業誰有本事拿低價,誰就中標。另外,我們也希望通過連續競標,探一探底,看看藥價到底能降到什么水平。” 然而,這兩招卻讓一些生產企業頗為尷尬。一家制藥企業的招標專員說,第一個月競標結束,他們企業所委托的商業公司因為價格稍高而沒能中標,而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商業公司卻“替”他們藥廠中標了。 “我們事先根本不認識他們。他們的中標價格極低,我們根本沒法供貨,于是他們就找我們談判。”該藥廠招標專員說。 “起初我們不想談,因為招標合同中規定,中標單位必須及時供貨,如果違約就將被處罰金。但后來發現,他們(中介)根本不怕這個,因為蘇州的招標并不規定用藥量,只要有幾盒藥送進醫院就算履約。他們還真從外省搞了十幾盒藥送進了醫院!”這位專員無奈地說,“我們后來只好跟他們談判,給了他們一份其他地區的代理授權,交換條件是:從下個月開始,他們不再拿我們的品種去競標,擾亂價格。” “蘇州招標給我們添了這么多亂,根源在于招標辦一味地追求降低價格。”這位專員感嘆道。“居然連投標企業的委托書都可以不要!全都亂套了。如果這個小商業公司是做假藥的,那么他們就能通過這個途徑把假藥送進醫院,而我們可能還蒙在鼓里呢。” 疲于奔命:一年招標300多場 佟先生是一家國內制藥企業市場部副總監,專門負責招標事務。他的辦公桌下有一個結實的拉桿箱,里面備著一套正裝和日常用品,“一旦需要出差,我能收起資料,提上箱子就走。” 對佟先生來說,一年365天,“奔命”似的打“飛的”去各地解決招標采購問題,讓他具備了“站著也能打呼嚕”的本領。 “一年中大大小小至少300多場招標,一個也不敢落下呀。除非我們放棄某個市場”。 佟先生說,“有的地方,省里招完標,市里又招,接下來,還有區里的、縣里的……政府試點試得過度了,我們都疲于奔命。” 據佟先生介紹,300多場招標中,他們企業直接參加投標的有280多場。為了節省開支,只把剩下的30多場交給當地的商業公司代理,“現在全國各地的藥品招標采購,從時間、方法到標準是五花八門。四川模式、寧夏模式、廣東模式……我們要迅速地在各種招標模式、招標規則之間不斷進行切換。” 佟先生苦笑道。 “累點不怕,關鍵是中標之后,我們能賣出多少箱藥,各地招標都不承諾購貨量。招標只是取得市場準入資格。每家醫院具體要多少貨,還需要我們自己去公關。這和以前沒搞招標時幾乎一樣,只不過我們的藥價和利潤都少多了。” 佟先生透露。 “不過,比起我們市場部的另一位總監我還算好的。那位老兄是負責回款的,他經常是愁得直揪頭發。”據佟先生介紹,回款是最難的一項工作,雖然一般在醫院、中介和企業簽訂的三方合同上都注明回款期為3個月,但很少有醫院遵守。 “能半年回款的,我們就燒高香了。一年不回款的多得是。還有幾年不回款的呢,那也得跟他們做,不然(藥款)全都要不回來了。” 佟先生顯得很無奈。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