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海南農墾大變革(4)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03:58 中國經濟周刊
海南農墾的 “大農業”戰略 海南農墾自上世紀50年代中期就開始實行“一業為主,多種經營”的方針。而海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非常適合熱帶作物生產,墾區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初具規模的高效農業生產基地。 海南農墾總局宣傳部部長吳頌恩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墾區目前有水稻、茶葉、椰子、檳榔、胡椒、劍麻、水果、瓜菜、油料、糖蔗等熱帶經濟作物200萬畝。 他還介紹說,海南農墾目前是國家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借助這一優勢,近年來墾區大力發展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兩大行業已成為海南農墾的支柱產業。目前,墾區生豬年飼養量83萬頭,牛存欄數12萬頭,羊飼養量40萬只。豬、牛、羊肉年產量4.5萬噸;家禽年飼養量1446萬只,禽肉年產量1.5萬噸;水產養殖面積7萬畝,年水產品總產量3萬噸。 2005年,農墾畜牧業肉類總產量達到71262噸,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達到14.8%。 吳亞榮認為,水果已經成為海南農墾農業中的另一大重頭戲,“海南水果現在是國內水果市場上的絕對寵兒。” 他斷言:“論水果,誰都競爭不過海南農墾。”近年來國內水果市場,特別是冬季市場,幾乎被海南水果壟斷,而海南水果中絕大部分又產自海南農墾系統。目前,海南農墾的水果面積55萬畝,水果年總產量達到22萬噸。 據了解,面對近年來國外市場來勢兇猛的轉基因水果,海南省有關方面也曾討論海南農墾是否也應該嘗試轉基因技術,以此提高水果產量、增加收入。 對于該說法,吳亞榮局長給予了否認和反對:“海南水果的優勢就在于純天然,果肉好,而這首先是取決于這里的環境好,這方面海南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是憑借這一優勢海南水果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到目前為止,海南農墾還沒有任何轉基因水果。” 他介紹說,海南農墾種植水果的土地,絕對沒有化肥、農藥,墾區種植的是原汁原味、無公害的有機水果,并且培育出如烏石綠橙、神泉芒果、萬嘉果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水果品牌。 他還透露說,海南農墾已經計劃到澳大利亞種植芒果、水晶柚等;而2009年的世界芒果節,也已經確定由海南農墾承辦。 目前,海南農墾的“綠色、環保、健康”農產品比例不斷提高,已有59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省級認定,51個無公害農產品通過國家級認證。而萬嘉果農莊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稱號。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對銷售市場的關注度不同,”吳亞榮局長說,海南農墾相繼在上海、北京設立了農產品銷售中心,在廣州、重慶、杭州等大中城市設立營銷服務代理窗口。 “農場小城鎮”實踐 “農場小城鎮”是海南農墾50多年建設中的另一大亮點和杰作。 目前墾區92個農場場部,大部分已經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小城鎮,成為當地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和農副產品集散地。 其中,西聯、烏石、新星、山榮等農場建成的職工住宅小區,以其建筑風格新穎、質量優良、人居環境優美而成為全省的樣板。 如西聯農場的小城鎮,早在2000年就榮列海南省“百家小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已超過20平方米,提前超過了小康的人均居住標準。城鎮內有規劃統一的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醫院、學校、幼兒園、賓館等,城鎮內居住人口也增加了2倍多; 再如烏石農場小城鎮,曾被海南省領導評價為“烏石農場建設生態示范小區的經驗要大力推廣”。據了解,烏石小城鎮在建設初期,農場就與當地的建委、財政、國土、公安、工商、民政以及電信等有關部門,以及設計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學者,按照“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凈化”的標準,以及“統籌兼顧、全面安排、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繁榮經濟、保護環境”的要求,對小城鎮建設進行了科學的總體規劃。目前,烏石小城鎮的五大功能區劃分明確:工業區、三產區、事務區、休閑區以及生態示范住宅區。 烏石職工生態示范住宅新區被海南省委省政府評價為“海南中部地區標志性形象工程和民宅旅游景點”,該新區累計投資2500萬,占地210多畝(包括150畝園林綠化區和63畝居住區),居住區內建成100多套復式生態民居樓。 農場小城鎮建設,不僅提高和改善了農場職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還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商業、土地開發及房地產產業、農業社會化服務行業、旅游服務業等四大行業的發展。 農場職工的社保保障 “對于職工來講,考核海南農墾的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標是職工個人收入水平的變化、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退休生活有無保障。”吳亞榮局長對《中國經濟周刊》介紹說。 他本人就是生在農墾、長在農墾的海南農墾第二代。吳亞榮局長60年代當過兵打過仗,從工人、小學教師到場長,海南建省后又到地方當縣長、市長、書記,再到省財政廳、省地稅局任領導,而現在又回到了海南農墾。他親身感受了海南農墾發展中第一代、第二代職工的艱難創業和艱苦生活,對于他而言,如何提高農場職工收入、讓職工享受到農場發展成果是其考慮的現實問題。 “我們的前輩可以說是獻完青春獻子孫,如我父親第一代老工人退休后,每月工資150元,即使這么少的退休金,還拖欠29個月。”吳亞榮說。 他說,近幾年來,退休職工的退休金翻了一番,大約每人每月近400元,并列入省級統籌,按時足額發放;職工收入提高更快,2005年人均收入達12080元,比2000年增加4841元,5年間年均增長10.6%,增速高于全國農墾平均水平。 “過去,農場領導干部工資只有四五百塊錢,現在長到平均2000元,增長了四倍,”吳亞榮說,“墾區的發展讓所有人都得到了實惠。”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