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爾森只是看上去很硬 九月重審中歐經貿關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0日 03:42 財經時報 | |||||||||
易強 商務部長薄熙來給了曼德爾森一塊糖。《財經時報》從商務部了解到,6月7日上午,在經過四個小時的磋商之后,雙方就知識產權(IPR)問題達成一項協議:在幾個主要大城市設立“IPR申訴中心”。
這是這位歐盟貿易委員第三次訪問北京。第一次是2005年2月,在他就任歐盟貿易委員后不久。第二次是2005年6月,在中歐達成紡織品協議之后。IPR始終是其訪華的焦點問題。 不過,他這次的態度看上去很強硬。 2005年11月,歐盟曾經發布一個報告稱,仿冒產品的貿易量已占全球貿易量9%,權利所有者每年損失3000億美元,“而其中,70%的仿冒產品來自中國”。因此,議員們要求他,不能有絲毫讓步。 在與薄熙來會面之后,曼德爾森與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一起,見證了北京3個主要的零售市場老板的簽字儀式。這幾位老板承諾,將在他們的商場里保護IPR,清除侵犯IPR的商品。 重審中歐經貿關系 不過,IPR并非曼德爾森訪華的唯一使命。《財經時報》從歐盟中國商會了解到,市場準入、投資機會,以及多哈回合談判問題,都將是他與薄熙來以及其他商務部高官磋商的議題。 而這些問題的磋商結果,將影響歐盟新的對華策略。5月4日,曼德爾森曾經在瑞士的沃爾夫斯堡宣布,歐盟將在多哈談判取得進展之后,最快在今年9月,重新審查與中國的貿易關系。 “我將用今年下半年的時間,開始著重考慮歐盟貿易的頭等大事,即與中國的貿易關系問題。對我們來說,中國是個機會,也是個挑戰,它是全球化在貿易領域的最大挑戰。” 曼德爾森的數據是,1994年到2004年,中國的對外貿易年增長率已經達到17%,現在的貿易量已經相當于歐盟1994年的水平。到2020年,中國和印度將占有大約50%的世界制成品市場份額。 因此,曼德爾森呼吁,歐盟應該在未來幾年重新調整貿易政策,以便利用整個亞洲和巴西經濟發展的優勢。 外交策略思變 曼德爾森在他的報告中表示,歐盟過去是兩只眼睛盯住美國,但現在必須用另一只眼睛盯住新興國家,比如中國、印度和巴西。“我將確定一個新的前瞻性的議程,幫助振興歐盟的海內外競爭力。” 實際上,歐盟重審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僅僅是其外交策略調整的一個方面。 曼德爾森發布報告前不到一個月,在歐盟改革中心以及瑞典議會的組織下,歐盟委員會的高級官員,以及歐盟成員國的外交高官,曾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一個研討會,討論歐盟整體外交的問題。 會后,歐盟改革中心外交政策部的主管查爾斯·格蘭特、馬克·萊昂納多撰寫報告,集中了研討會的主要成果,題為《如何加強歐盟的外交政策》。 據《財經時報》了解,歐盟高官們的共識是,像以往法國和德國那樣,單獨和歐盟外第三國(比如中國),簽訂雙邊的經貿協議,不利于歐盟的整體利益。歐盟應該尋求更多的合作,以便形成外交合力。 大方向難有變化 無疑,曼德爾森在這個時候訪華,要背負成員國更多的期望。 “但深化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是歐盟的必然選擇。大方向不大可能改變。”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外交部的智囊機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研究室主任董漫遠表示。 這位資深的歐洲問題專家,之所以得出這一樂觀結論,是因為在他看來,對正處于內外交困的歐盟來說,與中國合作意味著更多的機會。 目前,歐盟各國都面臨嚴酷的國內現實,比如“精英政治”遭遇挑戰,社會思潮右傾化等問題。其核心國家包括英、法、德等國,經濟競爭力都在下滑。 “這使歐盟行為能力受限,不敢在提升國際競爭力、經濟改革方面邁出實質步伐。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歐盟對經濟快速發展、市場潛力和容量不斷擴大的中國的興趣,當然會逐步提升。” 曼德爾森的硬幣 因此,對于曼德爾森的強硬姿態,中國沒有必要太當真。就像他6月2日在波蘭演講時所承認的,無論是波蘭的水管工人,還是中國的紡織工人,對傳統歐盟各國來說,是同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 這枚硬幣指的就是,歐盟各國的傳統行業競爭力下降,由此而導致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紡織品問題如此,中國鞋問題、汽車零部件問題、技術轉讓問題,以及拒絕給予市場經濟地位,也都是如此。 在到達中國的前一天(6月4日),曼德爾森在接受西方媒體采訪時說,中國希望在技術轉讓中獲利,但是,“前提是它必須保護IPR,必須建立相關法律的執行體系。” 這或許是磁懸浮項目受阻的原因。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前不久達成的滬杭磁懸浮項目上,德國“并未答應轉讓相關技術”。 “從曼德爾森的表態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德國的這種做法,或許是為了配合歐盟貿易委員會,方便其在IPR以及相關問題上,迫使中國政府接受更多條件。”一位西方媒體記者告訴《財經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