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國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養活中國還要靠科技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8日 16:13 中國新聞網

  

中國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養活中國還要靠科技

  據統計數據顯示:1998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5.12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連續5年下降,2003年已跌至4.31億噸。“民以食為天”,中國必須盡快建立信息完備的糧食安全預警系統。流通、消費、庫存的信息應于有關部門建立科學的調查與信息采集制度。作者:吳芒子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
轉載使用。

  中新網5月18日電據中國財經報報道,結束了連續數年的糧食產量持續下滑,近兩年來,中國糧食產量出現了恢復性增長的可喜態勢。2005年,中國糧食總產量超過4800億公斤,比2004年增產200多億公斤。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中國存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首先就是“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難度加大”,“糧食安全存在隱患”。

  目前,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1.41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全國有666個縣(區)人均耕地面積低于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8畝的警戒線。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億左右,按現有人均占有糧食水平和未來需求變化,當年中國應獲得糧食6億噸左右,這也意味著需要供給的糧食總量要比目前水平增加大約l億噸。

  耕地瓶頸凸顯科技作用

  在“土地是不可替代的”前提下,兩院院士石元春強調,“糧田是可以替代的”。中國耕地中,低產田占41.6%,中產田占29.6%,高產田占28.8%。按類型和地區選擇重點,每年改造200萬公頃中低產田,10年共2000萬公頃相當于600萬公頃或0.4億噸糧食增產能力的替代。同時,中國超級稻每年可新增0.4億噸的生產能力,超級玉米每年新增0.4億噸的生產能力,此外,4000萬畝水域具有0.3億噸糧食當量和木本糧食具有0.2億噸糧食當量的替代。因此,惟有通過“寓糧于田”、“寓糧于技”,中國糧食安全的目標才可能得到保障。

  科技筑起糧食安全“閘門”

  長期以來,中國糧食的增長,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是以對資源的掠奪式利用為代價的。“吉林的黑土層越來越薄,原來有一米到兩米,現在最少的已經裸露黃土了,還有的只有三公分到五公分厚了。”石元春院士說,“中國必須推行‘緊缺資源替代’技術,即通過科技和人力資本的集約化投入,提高資源生產率或以非常規性水土資源對常規性水土資源進行替代,以突破緊缺自然資源的約束。譬如,水資源替代的方式主要有提高灌溉水、作物自身水、自然降水利用率以及非常規水替代四個方面。通過多途徑替代節水的技術解決方案,到2020年,中國水資源替代的潛力可達到1380—1670億立方米。

  2020年中國的糧食總產要想達到6.2億噸,單產年均增長率則需由近10年的0.9%提高到2.6%。按水土資源現有生產力水平測算,實現2020年的糧食增產任務,水的缺口約1200億立方米,耕地缺口3.5億畝,資源的承載壓力非常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表示,只要在未來10—20年中國的耕地面積能夠保持在15億畝以上,糧食安全問題應該說有保障。因為科技的增產潛力很大。如現在玉米區域實驗單產要比大田實際生產高200公斤以上。農業部統計顯示,2005年中國農業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在2005年糧食大約增產的200多億斤中,近一半的增產是來自科技的作用。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高旺盛提出,2020年中國的糧食總產要想達到6億噸以上,科技對糧食的貢獻率至少在50%以上。積極尋求糧食安全中降低生態代價的技術,要切實加大對糧食科技的投入。(鐘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63,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