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信息充斥 專家建議公布住宅地價利潤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8日 00:0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 |||||||||
□本報記者 蔡國兆 趙東輝 房價飛揚———誰在左右中國房價?經典經濟學解釋是,市場供需。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在當前中國樓市,主導房價的關鍵因素除了市場供需,還有充斥市場的“偽信息”。
“在調整房地產市場供應結構抑制投資性需求之外,當前抑制房價過快增長的另一個重要渠道是實行房價、地價定期公開。地方政府分區域選取住宅樓盤公布其合理利潤,可以有效防止房地產開發商利用信息不對稱哄抬房價。”著名經濟學者、復旦大學教授尹伯成日前接受記者采訪表示。 政府數據房地產商也不愿看 “目前,各地都有為數不少的房地產開發商卯足了勁構建樓市的虛假繁榮。而在消除開發商提供的偽信息方面,我們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還相當缺位。”上海房地產界獨立評論人士顧海波說。 不少地產商透露:地方政府公布的數據是根據他們的報表做的。考慮到可能與稅收掛鉤問題,一般會報低房價和成交量。這樣的數據本身就是不準的,根本不會去看它。在確定樓盤均價時,我們也會像買房人一樣去參加房展會,同時再看看周邊樓價。 但即使是這種開發商也不愿意看的數據,消費者拿到也非常困難。沒有穩定的發布渠道,沒有固定的發布時間,沒有可以即時查詢的免費或收費資訊。可以說,在地產商、政府、消費者三者之間,信息的真實流動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出現了斷裂。 地方政府的尷尬與曖昧 由于房地產市場信息的極度不對稱,房地產商通過發布虛假信息“造市”成了抬升房價的一個重要手段。 在更為具體的操作層面,誠意金、捂盤、饑餓療法等則已成為房地產商偽信息造市的重要手段。“五一”期間,廣東部分地區樓市出現怪現象:一些樓盤在不開盤、沒有具體銷售價目表的情況下,派發一個或多個排隊號碼,收取金額在1萬元左右的誠意金。許多樓盤收取的誠意金份數已經遠遠超過了開發房屋的套數。“新的供不應求的局面正在被炮制出來。”有關人士評價說。 對此,不少職能部門顯得態度曖昧、不積極。去年房地產宏觀調控伊始,廣東的幾大房地產商不約而同地在一些媒體露面,宣揚地根趨緊、房價要漲的理論。而對于這些明顯誤導消費者的造市信息,有關部門并沒有及時澄清。 而廣東樓市出現的這種政府反應滯后現象,在全國范圍內也比較普遍。 “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介入過深是造成調控落實不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顧海波說。 “考慮到社會利益,政府不愿意房價過快上漲;考慮到經濟利益,政府又不愿意房價大幅跌落。目前地方政府在房市調控中處于一種相當尷尬的位置。”顧海波說。或許正是這一尷尬位置導致了地方政府在房地產信息公開中態度曖昧。 公布地價有利于提高風險意識 那么,政府提供穩定的房地產市場信息對抑制住房消費過熱有作用么? “政府通過公布區域房地產成交量、均價等市場整體走勢數據,對消費者的購房心理還是能夠產生一些作用的。現在的問題是政府拿到的數據不準確,公布也沒有穩定的渠道。”專家建議有關職能部門采取措施,盡可能真實地收集、公布房地產市場成交數據與價格數據。 除了整體市場走勢外,在實際的市場層面,對消費者購樓意向產生影響的是擬買樓盤的周邊房價。因此,有專家建議地方政府分區域制定住宅類樓盤的“政府參考價”。 “公布地價、對城市住宅商品分區域取樣,公布地產項目利潤率,能夠提升消費者的購房風險意識,抑制當前的消費熱潮。”尹伯成分析說。 而針對地方政府的“調控尷尬”,尹伯成則提出土地收入歸中央所有的建議。他認為,國有土地的收入本身在理論上也應納入到中央收入之中。通過這一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地方政府在房地產市場介入過深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