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國制造”時代開始邁向“中國創意”時代(06-5-15)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5日 17:33 審計署網站

  昔日的制造業工廠嬗變為今天的創意工廠,預示著一個新經濟時代的來臨:"中國制造"時代開始邁向"中國創意"時代。

  

“中國制造”時代開始邁向“中國創意”時代(06-5-15)

  上海市靜安區昌平路1000號,幾年前,這里不過是上海窗鉤廠的一個破敗廠房。如
今它的入口處寫上了"創意產業中心"。經靜安區政府牽頭規劃改造,這里成為上海有名氣的"動漫產業基地",成為眾多動漫創意設計企業的"巢"。

  昔日的制造業工廠嬗變為今天的創意工廠,預示著一個新經濟時代的來臨:"中國制造"時代開始邁向"中國創意"時代。

  上海從去年開始打造創意產業聚集區。記者日前從上海市創意產業中心獲悉,5月20日,繼去年兩次授牌36個創意產業聚集區后,上海市將舉行第三批授牌儀式,使其創意產業集聚區達到50個左右。

  今年初以來,上海等局部先發地區的做法迅猛向全國"移植"。剛剛接觸"創意產業"這一新名詞不久的中國,擺出全面迎接"創意時代"的姿態。

  北京、南京、深圳、廣州、青島、杭州、西安、成都等城市都宣稱要打造各自的創意產業基地,將創意產業作為經濟發展新的引擎。

  2月,由順天實業集團投資5000萬元的南京世界之窗創意產業園項目啟動建設,9月將正式開園,將終結南京市沒有創意產業園的歷史。南京已提出在未來三至五年內要打造十大創意產業基地。3月,山東首家以廣告、設計、影視為中心的創意產業園區--"創意100"產業園在青島市市南區啟動建設,這個區計劃在三至五年內還將建設五個創意產業集聚區。

“中國制造”時代開始邁向“中國創意”時代(06-5-15)

  據北京市發改委產業發展處負責人介紹,除東城區的"北京創意中心"外,北京還在建設其它五個創意產業集聚區:石景山數字娛樂示范基地、中關村創業產業先導基地、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德勝園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以及朝陽大山子藝術中心。

  "創意產業發展浪潮中,政府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中央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形成了發展創意產業的大氣候。"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王欽博士接受采訪時說。

  地方政府順勢而動。北京、上海、南京等許多地方政府把創意產業寫入各自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北京把"文化創意產業"列為支柱產業,目標是打造中國"創意產業之都"。上海的戰略目標是和倫敦、紐約、東京站在一起,成為"國際創意產業中心"。深圳則提出打造"創意設計之都"。

  "當前世界經濟已進入一個更為深刻的知識經濟革命新階段。發展創意產業,事實上,是催化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選擇。"王欽博士稱。

  王欽介紹說,創意產業是以創意和知識為核心的產業,被稱為"頭腦產業"。創意可以產生于任何經濟活動中。創意產業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生產又一次分工的產物,通常包括設計、動漫、建筑藝術、廣告、影視制作、傳媒代理、軟件及計算機服務等等。

  國際經驗表明,發展創意產業是一個國家優化產業機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成功舉措。據專家介紹,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政策性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國家。1998年至今八年多時間,英國創意產業局培育了12萬家創意企業,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完成了從制造業進入創意產業的轉型,創意產業產值超過任何制造業門類對GDP的貢獻。韓國影視、音樂、手機及電子游戲;四個產業2003年均實現二位數增長,產品出口額首次超過鋼鐵業。

  "'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需要'中國創意'。"上海創意產業協會會長厲無畏認為,創意是創造的先導和前提。

  "創意產業還是一種在全球化的消費社會背景中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服務于人們對文化、藝術、精神、娛樂產品的消費需求。"據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金元浦介紹。

  目前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中國正注重增強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三駕馬車"--消費的拉動力。同時,中國也正在從一個以供應為主導的經濟轉向以需求為主導的經濟。金元浦稱,發展創意產業將不斷開拓新的消費空間,推動消費方式轉變,培育出新的消費人群,從而提高國內需求,促進實現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發展創意產業不能喊口號。"有關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提醒,我國創意產業處在起步和摸索階段,當前亟需根據創意產業的特點,加快"基礎建設"。

  "政府在創意產業發展中將更多扮演'助燃'的角色。"王欽博士認為,主要表現為制定創意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確定政策導向,為創意產業提供發展空間和物質條件,吸引更多的人來投資。(記者 黃庭滿)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