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中閃電結婚 兩個小孩子不等于一個大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04日 17:12 新京報 | |||||||||
更新家電連鎖業版圖 合并后京滬兩地強勢地位突顯,家電連鎖賣場現有座次未變 一向對于合作遮遮掩掩的永樂大中突然在4月21日宣布兩家公司將開始業務層面的托管及合作,并在未來一年內完成最終的合并。這個消息無疑是4月份以來家電行業最大的新聞
但雙方合并后給中國家電連鎖業的生態圈帶來的改變及雙方是否會出現期望中的雙贏,一切都是未知。 四年磨合修成正果 從4月12日到4月21日,不到10天的時間,永樂第三大股東、新任華北區總經理劉輝的心情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在4月12日晚,在永樂華北大區成立的發布會上,永樂電器第三大股東、華北大區總經理劉輝還立下“誓言”,“一定要把華北市場做好,北京這一站是我職業生涯的最后一站了,希望大家明年的這個時候看我們的成績。” 然而4月21日,永樂大中突然在香港對外宣布,兩家公司將開始業務層面的托管及合作,并在未來一年內完成最終的合并。二者的突然合并,使得永樂華北大區的成立甚至顯得有些滑稽。 4月21日晚上,劉輝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聲音略顯疲憊,“永樂在北京的所有門店將由大中托管,公司名字為大中永樂電器銷售公司,我也將到那里工作!敝笃渖矸菀炎兂纱笾泻陀罉泛喜⒑蟮闹匾蓶|,并接任大中電器管委會副主任,及京津冀地區總督導。 根據此次雙方公布的合作戰略協議,大中將全面接管永樂在京津地區的11家門店,此前永樂在華北地區即將開設的幾個門店也將歸為北京大中管理,將對物流、人員、采購、配送等進行統一管理。 而永樂在當日發布的公告中就明確指出雙方將來合并的具體方法及排他性,即北京大中確認其凈資產值在2006年6月30日前將不少于5億元,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6月30日的凈利潤不低于1億元。如少于此數,則建議北京大中的估值按其在正式股權轉讓協議中協定的機制調整。此外,如果永樂未能就大中股權轉讓履行其義務,張大中有權沒收永樂先期交予大中的保證金1.5億元,如果張大中未能履行義務,將向永樂支付保證金兩倍的3億元,如果張大中在戰略合作協議到期后兩年內將大中股權轉讓給第三方,永樂將得到達4.5億元的補償總額。 其實兩者的結合并非像外界感覺的如此突然。 早在2002年,永樂與大中、亞泰、通利和成都百貨等區域性家電連鎖企業一起成立了中永通泰公司。今年年初,永樂和大中宣布將其在青島和西安的門店納入雙方各占50%股份成立的新公司管理之中,西安的公司名稱為永樂大中電器銷售公司,青島的新公司名字為大中永樂電器銷售公司。 對于雙方的合作,大中電器總經理宋紅表示,大中永樂的合作與雙方在中永通泰四年的磨合是分不開的,兩個企業的領導人也通過四年的合作對家電連鎖業未來的發展達成了共識。 然而,摩根士丹利和華旗銀行在本月24日也發表研究報告調低對永樂的市場預期,報告稱,中國永樂收購大中電器,增強了該公司為內地家電業主要領導者的地位,但為反映永樂的成本增加,調低今明兩年盈利預測25% -27%. 顯然外界對于永樂與大中的合作并非像當事雙方如此樂觀。 殺入第一陣營無望 永樂大中銷售收入總和只有約350億元與國美蘇寧懸殊過大 對于此次合并,大中電器總經理宋紅表示:“合作后規模上迅速擴大,才能夠在未來建立渠道商、供應商和消費者三者和諧關系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據宋紅透露,合同過程中雙方將依據各自的優勢地區進行南北管理,以原有的大中與永樂管理結構處理日常經營活動,不成立單獨的管理機構。而大中與永樂實現預期合并后,在未來永樂的版圖里,京津地區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因此也不存在永樂退出京津市場的問題。 目前,國內家電連鎖企業的市場格局中,以國美、蘇寧兩大典型的全國性企業為第一陣營,永樂、大中、五星等企業緊隨其后。 一個值得尋味的現象是,現年37歲的黃光裕1987年創建的國美電器,現年43歲的張近東1990年成立的蘇寧電器,現年48歲的陳曉創建于1996年的永樂電器,相繼于2004年2005年在香港深圳上市。而現年59歲的張大中創立于1982年的大中電器盡管原有上市計劃,但依然偏安北京。 而作為北京和上海的兩家“地頭蛇”企業,大中永樂在兩地市場的占有率都在50%以上。但從全國范圍來看,永樂目前80%以上的門店都開在上海,其去年開始對北京市場的開拓也并不成功。而大中還一直是一家北京企業的形象,除了在北京地位老大外,其在北京之外市場的開店數量幾乎可以忽略。 隨著國美和蘇寧全國布局的逐步完善,以及緊隨大中、永樂之后的五星對江浙二三級市場的深入開展,永樂和大中目前所面臨的發展空間明顯在被擠壓和縮小。 據了解,國美宣布今年開店的目標是100家,蘇寧今年的計劃則是開180家左右的新店面。 永樂最新公布的2005年年報也說明了永樂店面的銷售盈利能力在較大幅度的下降。2005年,由于競爭加劇和網點增加的攤薄效應,永樂分店每平方米銷售額下降了2.8%,其毛利率也下降0.6個百分點至6.9%. 作為第三和第四的永樂和大中的市場份額一直遠遠落后于位于第一和第二的國美和蘇寧。國美和蘇寧去年銷售收入分別是480億元和400億元,而永樂和大中兩家加起來也只有350億元左右,因此業界認為即使合并也將處于第三的位置。 各有各的算盤 大中為謀上市 永樂為解業績壓力 根據永樂與大中達成的協議,將來永樂和大中合并后,雙方主要人員的持股比例將按照會計方法計算后確定。據了解,在永樂目前以陳曉為代表的50名高管擁有62.6%的股權,張大中則擁有78%大中電器的股權,而永樂的資產要比大中高出30%左右,按這樣的計算結果最終陳曉和張大中的股權比例將大致相同。 其實對于此次合作雙方各存想法。 大中所面臨的是:一方面,隨著國美、蘇寧在北京市場的大幅擴張,死守北京市場顯然已不是長久之計。另一方面,由于財務、市場認知度等因素,大中上市進程一直不順,上市計劃也一拖再拖至今未能成行。 因此,業內一直有大中欲通過與永樂的合作達到“借殼上市”的說法,而大中方面也流露此意,據大中內部人士表示:“大中電器通過與永樂合并的方式,可以迅速完成上市過程! 主角之一的永樂則被業界視為借大中目前尚良好的經營狀況“救市”。 因在上市之初,永樂就同摩根士丹利簽訂了協議,如果永樂2007年的凈利潤高于7.5億元,外資股東將向永樂管理層轉讓4697.38萬股永樂股份;如果凈利潤相等或低于6.75億元,永樂管理層將向外資股東轉讓4697.38萬股;如果凈利潤不高于6億元,永樂管理層向外資股東轉讓的股份最多將達到9394.76萬股。 市場人士分析,這份與摩根士丹利簽訂的所謂“對賭協議”,對永樂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壓力,按照永樂的公告及實際利潤情況,永樂管理層要想從外資股東手中拿到4697.38萬股獎勵,未來兩年的年凈利潤增長率至少要達到60%,而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大中的加入,將會緩解永樂的壓力。 不同觀點 蘇寧:兩個小孩子不等于一個大人 蘇寧老總孫為民在評論“大中永樂合并事件”時用了一個略帶調侃的比喻來表示自己并不擔心:“兩個小孩加起來并不等于一個大人”。他認為,企業之間如果只是規模上的合并,形成“連而不鎖”的狀況,并不能形成強大的進攻平臺。 大中和永樂的合作不管對于中國家電行業還是對于家電連鎖行業都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對于蘇寧來說甚至是“利大于弊”。他認為,就中國家電連鎖行業來說,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早日進入巨頭競爭時代,越快進入到巨頭競爭時代企業之間的內耗就越低,對于家電連鎖企業的發展也更為有利。 專家:不會有動蕩性影響 廣州上兵伐謀企業顧問管理有限公司策劃總監劉步塵表示,此次大中、永樂的合并會對業內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具體影響會有多大則要看合并后他們的具體舉措。 他認為大中、永樂合并后雖然總量相加使市場份額加大,但仍無法改變市場地位,就算在集中采購上應該也不會增加太多優勢。此外,合并后雙方在人員、管理、企業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尚需磨合,因此如果不能變合并為合力,估計不會給行業帶來過多影響。 他分析指出,家電連鎖企業的競爭在今后將有三個潮流:即關店潮、并購潮和外資進入潮,家電企業的發展只會強者愈強而弱者愈弱。 大中:意在加大行業話語權 大中電器總經理宋紅認為,合作后規模迅速擴大,才能夠在未來建立渠道商、供應商和消費者三者和諧關系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同時,以前單獨發生成本將和并在一起,這樣將會在價格上形成優勢。 目前僅是雙方戰略合作的第一個階段,而這之間還涉及到很多政策批準、程序、管理、股權結構等諸多方面的細節問題,“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合并就可能無法成功!币坏┖喜⒉荒艹晒Γ喜⒑蟮陌l展都成為空談。 同時,合同過程中雙方將依據各自的優勢地區進行南北管理,以原有的大中與永樂管理結構處理日常經營活動,不成立單獨的管理機構。 記者手記 并購后人員忙換防 隨著雙方在北京市場合并的開始,雙方人員的流動也開始進行,原永樂家電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曾之寧被調往上海。富有戲劇性的是,曾之寧是之前永樂從大中電器“挖”到的得力干將。劉輝和永樂華北大區副總曹文化也將進入雙方在華北共同合并成立的大中永樂家電銷售公司,“職位還沒定,但是我們仍將在公司管理中起到重要的建議和幫助作用!辈芪幕f。 據悉,目前通過大中電器人力資源總部面試的部分永樂北京人員已經開始進入大中電器上班,而部分沒有通過面試或無意進入大中電器工作的永樂舊部將離開并另謀出路。 一位永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去年5月1日到現在約一年的時間內,伴隨著永樂上市和在京門店數量的增加,甚至一些新員工還沒有很適應目前的工作,而目前的情況是,永樂所有人員能不能進入到新公司工作,到新公司后將擔任什么職位,大多數都還沒有確定,“一切人事調整應該都會到五一黃金周結束以后吧”,該人士說。 本報記者 瞿文超 楊振華 本報記者 康亞風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