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衛生部副部長朱慶生解讀中國醫改20年之演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8日 09:40 京華時報 | |||||||||
全國政協委員、前衛生部副部長朱慶生是20年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參與者和見證人,在他政治生涯的頂峰,他分管的就是醫療體制改革。全國兩會期間,朱慶生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時表示,解決在醫療體制改革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必須先解決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問題。 朱慶生的“醫仕”履歷
1981年,朱慶生任南京鼓樓醫院院長。 1985年,我國醫療體制改革伊始,朱慶生調任南京市衛生局局長。 1990年,朱慶生調進北京,在愛衛會工作。 1993年起,朱慶生歷任衛生部計劃財務司司長、衛生部辦公廳主任。 1998年,朱慶生就任衛生部副部長,主抓醫療體制改革。 2004年,朱慶生從衛生部副部長崗位上退休。目前仍擔任中國紅十字總會副會長、中國農村衛生協會會長等職務。 醫改初衷 解決醫療資源嚴重短缺 記者:您能不能先介紹一下我國醫療改革的歷史背景? 朱慶生:1981年,那時我在南京鼓樓醫院當院長。上世紀8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剛剛開始,當時醫院的主要工作是解決“早上是茶館、中午是飯館、晚上是旅館”的混亂秩序問題。 經過幾年整頓,全國各醫院的秩序逐步恢復正常后,一個矛盾出現了———改革帶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醫療需求也越來越多。可當時的衛生資源卻非常短缺,根本無法滿足這種需求。我記得當時有這么一件事,一個患者需要開刀手術,可排了整整一年的隊。原因很簡單,但當時的確很難克服———醫院沒床位。 記者:醫療改革的關注點就是解決資源短缺的問題嗎? 朱慶生:對,當時還真沒有看病貴的問題。當時醫療價格很低的,掛個號一兩角錢,做個闌尾手術只需要8塊錢。所以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的醫療體制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調動醫院的積極性,解決看病難、手術難、住院難這“三難”。 1985年,國務院轉發衛生部《關于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揭開了醫療機構轉型的序幕。鼓勵醫院除了國家的投入,還要在市場化的進程中,以貸款等方式自籌資金發展醫院,蓋病房、擴大病床、買設備,解決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 經過若干年的努力,醫院確實有了很大的發展。當時我是搞心臟外科的,從一個禮拜安排我做三次手術,到一天內就要做三次;南京鼓樓醫院從只有五六間手術室,到擁有20間手術室,這些都是醫療改革帶來的成果。 醫改中期 市場化引出看病貴問題 記者:大概什么時候,醫療改革的弊病開始暴露出來? 朱慶生:醫院市場化改革的弊病大概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逐漸顯露出來,集中體現的就是現在老百姓反映非常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醫院的公益性逐步減弱。尤其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這個問題就凸顯出來了,甚至有些失控。 1998年我擔任衛生部副部長。剛上任,就趕上醫療體制改革中的一件大事。那一年,我國開始推行三項醫療改革,分別是中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醫療機構改革、藥品流通體制改革。 記者:為什么要進行這三項改革? 朱慶生:其實在1990年至1998年,醫療改革也存在一些小改動,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例如當時推出的優質優價、進口設備按成本收費等措施。但這些改革都是單項的,小修小補,不是治本之策,這是三項改革的出臺原因。 記者:這三項改革推行的效果如何? 朱慶生:保險、醫療機構、藥品流通三項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能系統地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三項改革推出后,應該說還是有一些效果的,但實施時間太短,為什么說太短了呢?因為2003年“非典”就來了,醫務人員表現很出色,把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又淡化了些。“非典”過后,大家反思的結果是我們的公共衛生體系比較薄弱,最急需解決,因此衛生部門又開始抓公共衛生工作。 但沒過多久,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又浮現出來,這是因為根源性問題沒有解決。但不管怎么樣,三項改革是不應該否定的,這個改革的方向是對的,應該堅持。 現存問題 醫院補償機制成桎梏 記者:您剛才談到“看病難、看病貴”存在根源性問題,這個問題是什么? 朱慶生:這個問題就是公立醫院補償機制的不合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醫療事業確實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坦率講,這個發展主要靠的是醫院。醫院要發展,想引來病患就醫,就需要自籌資金,蓋大樓、裝空調、買各式各樣的設備,但這些錢都要還的,醫院怎么還?政府投入是不夠的,只能從醫療服務中收取、從藥品加成里收取,這不可避免地把成本轉嫁給了老百姓。據估計,這兩部分的收入,占到醫院收入的九成。目前,我國醫療制度的公平性在世界上排在第118位,倒數第四,很落后。 所以現在很多公立醫院覺得收費高的理由很充分,你政府不掏錢,我醫院又要發展,我只能從老百姓口袋里掏。此外,政府監督機制也沒有跟上,說句不好聽的話,政府投入不足,說話的底氣也不硬啊。種種因素最后導致,醫院的公益性淡薄了,老百姓因為看病貴叫苦不迭。 記者:在推動市場化的時候,政府是不是沒有考慮到這種后果? 朱慶生:一開始改革的時候,對這個問題是考慮不足,但發現問題以后,又發現手段不行,靠行政手段不行,但經濟制約手段又沒有。但我有一個觀點,現在,談不到要追究誰的責任。你也不能因為現在有了這個問題,就責怪當初,就否定醫療改革。因為如果沒有當初的改革,醫院也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發展。所以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很復雜,要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如果要解決,關鍵就在于改善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 解決之惑 醫改試點方案未獲批 記者:醫院補償機制的問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到吧? 朱慶生:對于政府來講,首先要解決公益性和公平性的問題。為什么沒提到呢,可能是政府方面認為一下子解決不了,目前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搞明白。 據我了解,實際上,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能夠完全解決中國看病難、看病貴,或者醫改中所遇到其他問題的正確方法。現行的很多措施都還處在實踐和認識的過程中。但肯定的一點是,政府很關注這些問題,一直在努力解決著。 記者:是不是目前在醫改方面還存在爭論? 朱慶生:改革的思路是有了,但措施、手段還沒有找到。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說要進行醫療體制改革的試點,但今年就取消了。關于醫療改革試點方案,衛生部門曾經多次修改,多次提交到國務院,但因為難以協調,最終沒有得到批準。 記者:這個方案的內容是什么?最后為什么沒有成功? 朱慶生:就是選一些中等的城市作為試點城市,分別進行社區衛生服務、醫療保險、藥品流通、分類管理等內容的嘗試。至于沒有成功的原因,一是由于政府投入不多,試點城市的積極性也不高;另一個原因,就是政府對這個改革舉措的考慮還沒有成熟,不想貿然行事。 達成共識 醫院一定要保證公益性 記者:那么在醫改方面,目前政府各部門之間達成了哪些共識? 朱慶生:首先達成的共識是,公立醫院應該承擔一定的公益性。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接下來問題就來了,全國16000所醫院,90%是政府的,也就是公立醫院。政府拿不出這么多錢進行投入,怎么保證這些醫院的公益性不會淡漠?對公立醫院改革是必然的,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一個思路。 記者:政府缺乏資金投入,是否要引入社會資本? 朱慶生:對,要鼓勵社會力量、企業力量共同參與,包括外資,都要引進。但公立、民營醫院之間要有比例控制,否則,如果再來一次傳染病的大爆發,政府可以控制的公立醫院不足,我們怎么應對?所以,這個數字要好好測算,這不是能一蹴而就解決的,需要時間和過程。 記者:您怎么評價像“平價醫院”這一醫院模式? 朱慶生:這種醫院是福利性質的,應該多辦一些,是必要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講,所有的醫院都辦成這樣是行不通的,這會造成政府負擔的進一步加大。合適的措施是選擇一些城市,選擇一些醫院進行試點,而且服務對象要嚴格明確。需要明確的是,這個平價醫院一定要解決的是貧困人群的看病問題,不能所有人都來這里看病。本報記者 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