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2006全國兩會經濟報道 > 正文
 

紀檢部門應介入藥價聽證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7日 11:58 北京娛樂信報

  

紀檢部門應介入藥價聽證

左起:方廷鈺、于小文、陳子華 北京娛樂信報圖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政協委員認為治理藥價虛高的根本是醫藥分家

  “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整頓和規范醫療服務、藥品生產流通秩序。加強對藥品、醫療服務的價格監管。”這是政府工作報告對逐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表述。

  其實,如何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也一直是兩會代表和委員關注的熱點。昨天,全國政協委員陳子華、方廷鈺、于小文就紛紛表達意見,認為解決看病貴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醫藥分家。

  現狀調查

  17道降價令沒治住藥價虛高

  連續幾年在兩會時質疑手機雙向收費的全國政協委員方廷鈺,此次把矛頭指向了藥價問題。

  方廷鈺委員告訴記者,藥價虛高問題已經討論四五年了,發改委也連續下令17次降價,但是藥價虛高現象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發改委甚至打算在藥品包裝上注明建議零售價,或繼續下令降價,但是,這些措施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藥價虛高。

  方廷鈺認為,藥價虛高主要是因為流通過程中的“油水”太大,“凡是沾邊的人都能撈到好處。”而他認為要想把“油水”抽干的惟一辦法是從源頭上控制藥品定價,減少購銷過程中的過多漁利。

  醫院藥價一般比藥店高三成

  醫院的藥品價格一般要比藥店高出20%-30%!全國政協委員于小文遞交提案指出。

  于小文在提案中分析了藥價虛高背后的實質問題,“是醫療衛生機制和體制的問題。”我國藥品銷售終端市場份額醫院占85%以上,醫院具有對企業的買方、對患者的賣方的雙重壟斷地位,藥品市場缺乏競爭機制,基本上是價格壟斷。而我國現行的“以藥補醫”的醫療體制,導致醫院存在“唯利是圖”的心理,過度追求藥品差價收入。

  此外,財政補貼嚴重不足,財政撥款僅占醫院總收入的5%左右,藥品銷售收入成為醫院的最主要收入。

  藥開得多提成就高成潛規則

  作為醫藥界的業內人士,陳子華委員也一直關注著藥品行業的發展,對于目前藥價虛高的局面,他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是醫院的醫和藥成為一體,沒有相關的約束機制,這就造成醫生開得越多拿的提成就越多,形成一個利益整體。“這種局面不打破,藥價就永遠降不下來。”

  另外,藥品從生產到銷售再經過醫院到患者手里,這里面要經過很多環節,每個環節都會增加藥的“成本”。舉例說,藥品出廠后,先要經經銷公司、辦事處等中間機構,然后經過銷售代表層層盤剝,最后導致藥價十倍甚至百倍地增長。

  方廷鈺

  紀檢部門介入藥價聽證

  在談到到底如何根治藥價虛高時,方廷鈺認為關鍵就是從源頭上把關。物價部門應積極培養熟悉藥品工藝流程的人員和財會人員,深入實際,用解剖麻雀的辦法,為藥品定價把關。在召開聽證會時,聘請懂藥品生產工藝流程和工廠管理的專家參與價格評審,科學、合理地評審藥品生產、銷售、研制成本。

  此外,紀檢部門介入聽證會,監督定價評審,對于評審過程中出現的徇私舞弊,受賄行賄,不論廠家或個人,嚴加懲處,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于小文

  治藥價虛高須醫藥分家

  于小文委員則建議,加快醫藥分離的改革步伐,在規范社會零售藥店的基礎上,把醫療機構的藥房轉化為社會零售藥店,培育市場競爭主體。

  另外就是要認真地研究如何制定藥品合理出廠價、藥品賣出時在出廠價基礎上加多少。嚴厲打擊醫藥市場中出現的不正之風,制止醫院、醫生拿回扣的行為,切斷醫院和藥品銷售高額利潤的捆綁關系,嚴禁有處方權的醫生以處方換回扣,要加強對藥品生產企業、營銷商以及醫院的審計。

  陳子華

  醫藥分家最好分五步走

  陳子華委員認為,醫藥分離雖然是根治虛高藥價的一個根本方法,但是要循序漸進。他設計了一個五年計劃。

  第一年,不再批準新的醫藥經銷企業;第二年,從醫藥招標向醫藥政府采購過渡,取締小型醫藥經銷公司;第三年,各級醫藥經銷公司關停并轉,縣級范圍只保留一兩家醫藥經銷公司;第四年,各縣區級只保留一家經銷公司;第五年,藥房統一定價、醫藥徹底分家,藥廠生產藥品全部經過各級政府下屬的醫藥經銷公司向藥房直銷。

  信報記者 趙磊 閆崢 文/攝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