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中國面臨多方夾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1日 11:41 《財經時報》 | |||||||||
中國面臨日趨激烈的FDI競賽。許多國家——無論是亞洲的,還是東歐的,或者是拉美的——都在調整政策,以圖吸引更多的外資;而在內部,中國政府正面臨兩難 □ 本報記者 易強 崇泉不久前發表的講話,多少可以平息市場的憂慮。這位商務部發言人說,在2005
而在之前的一個多月,市場得出的悲觀判斷是,在商務部2005年度報告中,中國的FDI將會大幅下降,而且,這有可能成為一種趨勢。 導致這種憂慮的原因,是在去年12月14日,由商務部公布的FDI數據——在2005年前11個月,中國的FDI額度為531.27美元,同比下降1.9%。之前,FDI已經連續幾個月下滑。 而崇泉的講話,則讓市場開始相信,所謂FDI的下滑趨勢,恐怕只是虛驚一場。因為在2005年12月,FDI是71.98億美元,同比增加了133.3%。 不過,憂慮并未完全消失。畢竟,FDI雖然僅微挫0.5%,但卻是5年來的第一次。 事實上,中國面臨日趨激烈的FDI競賽。許多國家——無論是亞洲的,還是東歐的,或者是拉美的——都在調整政策,以圖吸引更多的外資。 而在此時,國內儲蓄已高達14萬億元人民幣。如何使儲蓄更有投資效率,將是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且,在外資的并購浪潮下,國內保護民族工業的呼聲日盛。 因此,在對待FDI的態度上,或者在FDI的策略選擇上,中國政府正面臨兩難的局面。如何尋求最佳的契合點,正在挑戰政府的智慧。 此消彼漲 與中國FDI微挫不同,亞洲的許多國家,比如越南和印度,FDI都在明顯增加。與服務業突出的印度相比,越南的特征并不明顯,但是,這并不妨礙FDI對它的追捧。 在越南FDI國別結構中,日本的表現最為突出。2005年1至7月,日本對越增資3.79億美元,占FDI對越增資總額的1/3以上。 西方媒體的解釋是,隨著日本經濟的好轉,其逐漸旺盛的對外投資需求,在中日關系趨冷的形勢下,迫使它在中國大市場的周邊地區尋找落點。 越南計劃投資部表示,2005年將吸引外資45-46億美元,進而成為東南亞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而FDI對印度的興趣,更是與日俱增。根據印度工業部的預測,其2005財年FDI總額,將同比增長25%,達到70億美元。最近一段時間,許多跨國公司都表達了投資意愿。 2005年12月7日,比爾·蓋茨宣稱,微軟將在未來4年內,向印度投資17億美元,為當地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英特爾也于近日表示,將在未來5年內,向印度投資10億美元。 2005年10月,互聯網設備制造商思科公司,也公布了向印度投資11億美元的計劃。不僅如此,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公司,都表示將在印度建立手機生產基地。 這正好印證了科爾尼的調查結果。就在一個多月前,這家著名的管理咨詢公司,曾公布FDI信心指數調查報告。 根據這份調查報告,在FDI信心榜上,印度已經取代美國,由2004年的第三位,上升至2005年的第二位,緊逼中國榜首的位置。 競爭加劇 保羅·勞迪茨拉是科爾尼負責這次調查的全球經濟政策委員會常務董事。他在接受《財經時報》專訪時說,FDI信心榜并非表示資本流向,更多的是表示資本偏好。 而影響資本偏好的,主要是引資政策。 事實上,無論是印度還是越南,或者在其他亞洲國家,近些年都在調整政策,以吸引更多的FDI.其中,印度的表現最令人矚目。 據《財經時報》了解,去年年中的時候,印度財政部長帕拉尼亞潘曾向國會提交一份預案,表示為與中國爭奪FDI,將在2006財年調整若干政策。 這些政策包括,將企業稅率從35%降至33%,增加基礎建設投資,同時,進一步放開金融、保險、零售、采礦和電信業等領域的投資限制等。 當然,越南吸引FDI的政策,也是十分優惠。在對待外資企業上,中國是“二免三減”(即外資公司成立后,兩年免稅、三年減稅),而越南則是“五免七減”。 “不和諧音” 中國也在進行財稅改革。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有關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討論,已在數月前落實為政策。征收了幾千年的農業稅,從今年開始成為歷史。 對FDI有巨大影響的、所謂兩稅并軌的改革,也已經進入了立法程序。財政部的智囊機構——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曾表示,兩稅并軌方案最早將在2007年提交。 據財科所的專家說,考慮到FDI政策的穩定性,在兩稅并軌之后,將會繼續給予外資企業一定的優惠。 1994年稅制改革以后,中國實行兩套不同的企業所得稅制。雖然法定的稅率都是33%,但是在實際的稅負上,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多于內資企業。 值得指出的是,全球經濟學家基本的共識是,中國企業33%的稅負,在世界上是屬于比較重的。 在日趨激烈的FDI競賽中,這些都被許多專家、乃至政府官員認為是“不和諧音”。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健就是其中之一。 在2005年5月的一次會議上,陳健表示,由于相對勞動力成本在上升,資源又短缺,在沒有相對穩定的、可靠的替代政策的情況下,應該保持吸收外資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他還用三組數據駁斥“引資過剩說”,指出,FDI占GDP的比例、FDI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和人均占有FDI的比重,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FDI并不存在規模過大的問題。 兩稅并軌懸念 1月中旬,國家稅務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總局局長謝旭人在會上透露,在2005年,中國稅收收入達到30866億元,比上年增長20%。這還不包括關稅和農業稅收。 就兩稅并軌的問題,副局長王力在會上表示,將在相關政策的制定上,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既為各類企業創造平等競爭的稅收環境,又要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 事實上,對FDI政策的爭論,是對引資價值的爭論。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由于國內資本及技術底子太薄,因此,引入外國資本與技術,被認為是搞活國內經濟所必需。 近20多年來,中國GDP一直保持高增幅,FDI的作用不容忽視。但是,外資對行業、乃至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開始引起許多專家和政府人士的注意。 與此同時,國內民營資本在迅速成長。隨著經濟及政治改革的深化,民營資本要求與外資同等待遇的呼聲越來越高。 其實,這些需求與FDI并不相悖。與兩稅并軌相比較,適當降低企業稅負,可能更能刺激投資。 在接受《財經時報》專訪時,科爾尼全球經濟政策委員會常務董事保羅·勞迪茨拉也強調,中國確實需要保持“鼓勵私人投資的政策”。 “同時,有益于這些投資的條件,比如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硬件和軟件(如人力資源)的建設,對私人成分的法律保護,也應該繼續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