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融合促統 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價值凸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9日 15:1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以經濟融合反獨促統 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價值凸顯 見習記者 張兆宜 福州報道
1月16日,胡錦濤歷時5天的福建視察之履結束。這是他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以來首次蒞閩。 在視察離臺灣最近的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時,胡錦濤對臺商說,“本來我們離得很近,為什么非要繞一個大圈子,使得你們路途很勞累。實現直接‘三通’,有利于推動兩岸的經貿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我希望我們兩岸民間行業組織盡快商談。” 考察結束后,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向胡錦濤做了工作匯報,“海峽西岸經濟區”成為其中至為關鍵的一部分。自去年11月進入中央“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以來,福建謀劃了10年的愿望,正一步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這個時候看望臺商,自然有他的考量。”此次受到胡錦濤接見的臺商廈門多威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欽照說。 “這也是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支持。”福建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所長吳能遠認為。 歷史上作為海上新絲綢之路起點的福建,明末禁海以來就逐漸衰落。新中國建立以來經濟發展一直窘迫,直到1978年,福建經濟總量在全國29個省級地區中僅名列第23位。 改革開放后,一度有先行試點優勢的福建,隨著先發優勢的不復存在,加上“三通”遲遲不通,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經濟引擎高起之后,福建無奈地變成洼地。從1995年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到2003年正式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 事實上,“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戰略確實給福建的競爭力帶來了提升。”福建省政府辦公廳一位官員稱。 目前臺灣已成為福建最大的貨物來源地和第三大貿易伙伴,閩臺經貿依存度已超過25%。 去年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將到福建調研的關于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報告上報中央后,國家有關部委對福建申報的審批項目都開了綠燈。 據透露,交通部已經承諾“十一五”期間給福建1000多億元建設港口和高速公路,鐵道部承諾提供1000多億元建設出省鐵路,中國農業銀行承諾提供800億元貸款,國家開發銀行將以開發性金融的形式提供410億元的政策性貸款。 實際上,“閩臺的合作與交流在兩岸經濟合作進程中還充當著實驗示范的角色,像‘臺商投資區’、‘閩臺農業合作實驗區’、‘對臺定點直航’、‘金(門)馬(祖)旅游’等,都是中央給予的特殊政策。”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鄧麗娟指出。 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開明分析,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定位,在經濟發展方面,以福建所處的獨特地緣位置實現北承長三角與南接珠三角、扇形輻射的態勢,從而增強整個東南沿海經濟板塊的競爭力。 而政治意義上,則在兩岸“三通”后,兩岸經濟融合已經基本形成,可以與臺灣“海峽東岸經濟區”共同構建“環海峽經濟圈”。 這是以經濟融合為主反獨促統的新思路,一個崛起的“西岸”,才能在更高站位上形成對“東岸”更強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