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普查不僅一下子就改變了各省(市、區)原先排定的“英雄座次表”,更由于其擠干水分的作用而引起強烈關注。今日出版的《經濟參考報》報道稱,有消息表示,經普查數據調整后,全國31個省(市、區)GDP總量排名,共有5個省(市、區)位次前移,7省(市、區)位次后移。
報道稱,各省(市、區)對經濟普查修訂后的GDP排名之所以如此受重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中國當前,GDP經常被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硬指標”,GDP數字高,說明干部能力強,可能升遷;數字低,就被認為分管官員能力不行,不但升不了官
,還可能被“末位淘汰”。
正因為經濟增長指標常被作為評價考核主要領導干部的重要標準之一,各省,乃至下面的市、縣,都對地方的GDP數字十分重視。于是就有人開始考慮對GDP注水。數字顯示,2004年各省區市上報的全年GDP匯總數據,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高出3.9個百分點,總量差距高達26582億元,相當于中國西部地區十一省一市的GDP總量。
為何統計數據會有這么大的誤差?當然有技術方面的問題,比如有些地區受到年初制定計劃指標的影響,落實指標時層層加碼;核算工作不規范;資料來源不同;重復計算等等。但是,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卻表示,最根本的問題并不在于技術。他說:“有些地方仍然過于看重GDP,報送統計數字時左顧右盼、層層加水。”
這一情況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統計部門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以保證數據準確。比如說從2005年起省級GDP數據要由國家統計局聯審,比如說進行經濟普查。
從此次經濟普查結果來看,經國家統計局抽查,數據填報的綜合差錯率僅為4.9‰,讓這些注水數字無所遁形,于是共有12個省2004年GDP數字將下調。
一些省(市、區)修訂后的GDP總量反而下降是這次普查的一個特點,這在李德水看來實在是件好事。他說:“這次普查把基礎資料搞準了,把過去的水分擠掉了,有的是把遺漏補上了,更準確、更科學,這是個好事情。各地方對這次普查的反映也是很好的,他們都希望搞得準一些,特別是有些歷史包袱,20世紀90年代初甚至80年代虛報的數,說不清楚,扔也不好扔了,扔了等于否定以前的政績,留著是背著大包袱,加進來很困難。這次一刀兩斷,輕裝上陣,進入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這是好事情。”
對于此次經濟普查讓以往的數據水分擠出,四川省統計局核算處處長王光彩也并不諱言。他表示,消化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規模以下工業的歷史包袱是導致四川省這次GDP下調的原因之一。
從已經公布的地區情況看,2004年度河南省經濟總量修正為8554億元,比初步核算數8815億元下調261億元;四川省經濟總量修正為6379.6億元,下調176.4億元。這些GDP總量下調的省(市、區)經濟普查后第三產業的產值也都出現了增長,總量下降主要是因為第二產業產值下調。以河南省為例,調整后的河南省2004年度GDP從構成看,第一產業增加了2.12億元,第二產業減少了333.2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了69.84億元。四川省經過此次經濟普查,規模以下工業的GDP增加值也比快報減少了192億元。
并不是只有河南和四川是這樣。據了解,山東、江蘇、湖北、遼寧等省份也都如此。而河南之所以GDP降了261個億還能保持全國第五位的排名,用河南省統計局人士的話說,是因為排在第六的河北省“經濟普查后下調的絕對數比河南下調得更多。”(方燁)
經濟普查前后部分省(市、區)GDP總量及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