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世界真正的權威,他們冒著風險來做這件事,我們就應該有信心。” 蘭世立口中的“他們”,指法國空中客車公司和美國通用電氣金融航空服務公司
□ 本報記者 王冬 羅斌
努力駕馭憤怒。
蘭世立的克制情緒,在《財經時報》對其兩個小時的訪談中貫穿始終。 眼前這位驕傲的中年人,除了身高,幾乎一切都令常人羨慕。俊秀、智慧、嬌妻,當然,還有財富。 桌上翻舊了的《福布斯》雜志似乎表明,盡管以20億元排位第70的榜位早已落幕,它的主人也抵御不了一再翻閱的誘惑。 擁有超越衣食住行的財富后,理想更體現在對支配性力量的追求,雖然追求和冒險多數時候是同義詞。 蘭世立的冒險聽起來很天方夜譚,120億元買20架空中客車飛機。
冒險游戲
“他們是世界真正的權威,他們冒著風險來做這件事,我們就應該有信心。” 蘭世立口中的“他們”,指法國空中客車公司(下稱法國空客)和美國通用電氣金融航空服務公司(下稱美國通用)。 要知道,蘭世立的東星航空公司(下稱東星航空),2005年6月在武漢掛牌成立,注冊資本8000萬元。一個細節是,這是民航總局規定的注冊資本下限。 盡管所傳有板有眼的細節很多,但蘭世立面對專訪出言謹慎。目前達成的是意向協議,由通用公司先向法國空客付款購買,之后東星再分期償付給通用公司,在期滿之后,蘭世立可以選擇續租、購買或出售。 謹慎來自外界對其“違規”的指責。“有人說20架飛機沒經民航總局批準是違規。第一,我們在簽訂意向協議,不存在批準的問題;第二,要批準必須簽訂了意向協議才能去申報,我不簽連申報的資格、依據都沒有,我們簽那叫什么違規呢?沒有批準并不等于違規。如果我們沒有批準把飛機弄進來了才叫做違規。”蘭世立對《財經時報》解釋說。 實際上,要冒險,蘭世立還得說服民航總局。他為民航總局描畫出的東星航空未來運作模式是“不做廉價航空,只在服務上形成競爭力,脫離計劃經濟的背景,做一家市場化的航空公司。”
融資租賃模式
據此前蘭世立透露的 “五年規劃”:前3年租、后2年買飛機;根據租賃合同,前3年每年按照3架、3架、4架的速度引進租賃飛機,最后2年,將以每年5架的規模購買飛機。 每架空客A320飛機1年租金300多萬美元,總價值60億元的10架飛機,10年的租賃總額25億元左右,平均每年租機成本2.5億元。另外購買10架,只需首付10%,在第四年“現貨”后付清,其余在15年內償還。 也就是說,除了利率不詳的貸款成本,前5年東星總共只需支付10億元(約4億元租賃費以及6億元首付),從第6年開始,每年要固定支出約2.5億元租賃費、3.5億元償還銀行的本金。 飛機融資租賃,是國際上通常的操作方法。通常國外貸款人在提供融資時,要求中國的銀行擔保。但東星此次竟獲得美國通用的同意,無需東星提供銀行擔保,“是美國通用全球首例”。 為什么東星航空會有這樣破天荒的待遇?綜合實力、過去的業績、商業計劃是他對《財經時報》的解釋。“他們請國際上知名的投資銀行來做評估。就像考大學,分數達到了他就錄取,達不到就免談,就這么簡單。”
產業轉向
蘭立世所指的“綜合實力、過去的業績”就是東星航空母公司東星集團的業務。東星集團以房地產和旅游業務反哺航空業務,蘭世立稱:“我們的旅游和房地產有20-30個億的錢要出來,這也是我們投航空的原因,要找新的產業投資,現在投房地產就像賭博。”
自“8·31”大限后,地產商拿地異常困難,且銀行惜貸,并規定項目自有資金比例提高到35%。但這一切,只是對沒有實力的地產商造成生存壓力,反倒應是地產豪客的大好機會。
蘭世立退出房地產的舉動,與一向穩打穩扎的“超人”李嘉誠的判斷剛好相反。在東星集團大本營武漢,2005年的房地產其實火爆異常,正是在這一年,李嘉誠以16億元拍得漢口兩塊黃金地皮,極其看好后市發展。
蘭世立對公司擬進入的行業,更有比航空還大膽的設想。“其實我們未來還有一個要投,可能做的比航空還要大,就是電信。”
滾動發展的秘密
利用融資租賃,空手進入航空業的故事,有人講得更早。比起蘭世立目前殷實的家底,10前陳峰創辦海航時,更是兩手空空。
以1000萬元起家的陳峰,用在華爾街說服索羅斯的奇遇,募得2.5億元,并以此為信用擔保,向銀行貸款6億元滾動發展。
海航的訣竅就是向銀行貸款買一架飛機,再把飛機抵押買第二架飛機,再把這兩架飛機抵押買更多的飛機。只要運營能產生現金流,且現金流足以償還利息,就能夠持續經營。最后,用無需償還的股權融資,解決到期貸款支付。
航空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要想做成氣候,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是為關鍵。以海航為標本觀察,其歷經股份改造,引進戰略投資者、B股發行、A股發行,幾乎把握住每一次機會,才能在12年里,成為擁有機隊規模超過110架,總資產400多億元人民幣的中國第四大航空公司。
情況或許會殊途同歸。至少理論上,蘭世立憑美國通用的免擔保許可,拿到飛機開始運營。只要有國內銀行跟進放貸,就可實現滾動發展的第一步。
但蘭世立似乎尚缺少一個股權融資的路徑,他對《財經時報》表示: “對資本市場暫時沒有興趣,現在還沒有這個資金需求,我們就是農民式的,有多少錢干多少事。我們整個集團的貸款不到一個億,也許經濟學上考慮這是不合理,但是長期來說對企業是有利的。”
未來三條出路
不管怎樣,東星航空已經有實質性動作,開始招募空乘人員。
管制松動的中國航空業,最好不要重走美國60年代的老路,不便宜的機票,太多的飛機,以及只有一半乘客的機艙。
事實上,中國在2005年簽下了300架飛機訂單,多數分析師都在為航空公司多余的運力擔憂。
另一方面,東星集團以旅游成規模,進而進入航空。其飛機初期的乘客,不可避免多來自于游客,而參團游客可靈活調整計劃,有高度的價格需求彈性,真正對價格不敏感的商務旅客,則少之又少。
東星航空,正描繪這樣一副未來圖景“漂亮的女服務員、美味的食物、高密度的航線、以及票價的堅挺”。蘭世立不做廉價航空的表態,意味其競爭的沖動,將被導向非價格的方向。
此外,航空業不符合完全競爭的市場理論,重要的黃金航線和空港,并不是競爭性的。強勢航空公司對登機口的長期租約、對航空起降時刻的壟斷、對常客的積分激勵機制,對新進入者都是巨大的挑戰。
事實上,蘭世立在與民航總局的溝通中,也獲知不能進入北京、上海、廣州等航線,因為起降早就沒有時刻了。
對于未來的運營,蘭世立對《財經時報》更多的強調訂票便捷和優質服務。
只是,飛行運營已經趨于同質服務,很難籍此打破競爭平衡。如果你體驗過國航的微笑服務,和海航的電話免費送票服務,就能明白這個道理。
對最糟糕的結果,蘭世立也考慮過:“出路只有三條:被人收購、宣布破產、資產重組,我想我們也是一樣。從我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這個可能性只有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猜測是猜測,做法是做法,至少我現在沒有這個想法,其實誰都想做好 ,但是萬不得已的時候怎么做都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