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邁資源定價這道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6日 03:55 每日經濟新聞 | |||||||||
今日沸點 每日經濟新聞 主持人: 買什么什么貴,賣什么什么便宜!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對資源產品需求的不斷增長,中國成了許多國際大宗商品上漲的理由,而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則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尷尬
中航油被國際基金忽悠的記憶剛剛散去,國儲局和LME的期銅大戰硝煙還沒有散盡,中國正在努力談判盡力壓低進口鐵礦石價格……而令人驚詫的是,占全球市場主導權的中國焦碳工業也陷入了定價的困境:曾經與黃金價格一爭高下的山西焦炭,國際話語權日漸降低,450美元、300美元、200美元,直到目前的每噸120美元———中國焦炭出口價格呈現的是“俯沖式”的下跌。而一些外商還不滿足,揚言尋求2006年集體壓價,以期突破每噸120美元大關。 歸根結底,無論作為消費大國還是作為資源大國,我們似乎都沒有商品定價權。而為了經濟的發展,我們又必須邁過國際資源定價這道坎。 獲得國際定價話語權的前提是中國資源價格改革。2005年10月28日召開全國資源價格改革研討會后,中國各地有關水、電、石油、天然氣、煤炭、土地等資源價格改革的消息不斷傳出,日前提高天然氣出廠價格的政策也宣告出臺,這一切都表明2006年資源價格改革已經啟動。我們相信,這是中國爭奪國際商品話語權的開始。 專家顧問臺 [記者連線]謝國忠(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華爾街繼續主導國際價格 2006年中國因素會在能源問題上繼續得到體現。2005年中國的石油需求疲軟,但交易者依然以中國的需求為由把價格拉高了50%。他們的理由是,如果中國現在的需求疲軟,那它會在將來增長。這種預期就導致了目前全球高油價和高存貨并存的事實。世界就是這樣。 去年我就發表文章指出石油價格飆升是個泡沫。就目前的油價漲勢來看,現在這個泡沫繼續存在。因為按照國際能源署預測,2006年的石油產量增長將達到每天260萬桶,需求增長也為每天160萬桶。我認為需求只會增加1.2到1.4個百分點。但供需平衡無益于價格平穩。 事實上,華爾街的各個公司雇用了大批石油交易員,他們需要生存。當市場大幅上升和下降時,他們就有工作干。 [記者連線]李先生(攀鋼集團):鐵礦石模式不錯 拿焦碳行業來說,現在國內市場已經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被某些人的惡性競爭做“爛”了。這個光靠簡單的市場規律來調節肯定是不夠的,幸好現在國家正出臺相關政策來調節國內整個資源價格體系。我們只有把自己國家的內部市場整頓和規范好,才有精力和能力去國際上與人博弈。 我覺得和國際對手的談判,在目前的情況下最好采取鐵礦石模式。加入WTO以后,和國際的融合不可避免,而壟斷市場又不太可能,比較可取的方式是依靠內部團結,這樣談判時砝碼能重一些。 [記者連線]徐女士(中國煉焦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應建立壟斷產業 爭奪國際定價權,我個人認為應該建立壟斷產業,用一個聲音與國際市場對話。現在焦炭的國際定價權確實不在我們手里。目前我國煉焦行業面臨很多問題,比如管理太分散、產能過剩、生產方式簡單、壟斷不夠等。要擁有定價權難度很大,但現在包括發改委在內的各有關機構都在努力,已經加大了這方面的管理力度。 大眾評判臺 許先生:經濟多樣化最重要 這涉及到國際商品市場的價格規律。我參照的是拉美的經驗。因為都是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商品的同質性使得價格的制定變得很敏感。很多亞洲國家在遭遇了商品價格的長期滑坡后,認識到了經濟多樣化的必要。 方女士:建立市場機制 我覺得融入國際市場、建立持久可行的市場機制是大趨勢,也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過程。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市場體現,而通過壟斷的方式試圖和國際市場競爭明顯背道而馳,有可能對于解決短期問題能產生一定作用,但是對于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可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 李先生:來點“集體主義” 現在世界上分成幾大經濟共同體體系,而中國始終在這些體系外圍游蕩。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可一個國家怎么能成經濟共同體體系呢?話語權怎么可能由一國來說呢?所以辦法就是來點“集體主義”。全球經濟一體化,你不化進去,難辦的事多著呢。 楚先生:還沒到坐莊的時候 關起門來想辦法永遠不是個辦法。世界話語權靠暴力奪取的時代早就過去了,有張有弛,有退有進,列寧說過“退一步,進兩步”,在世界市場的經濟游戲中,為什么就不可以呢?根本問題是增強綜合實力。莊家不是我們,這是關鍵,我們還沒到坐莊的時候。 主持人 凌建平 連線記者 鄭潔 祝裕 ◆沸點特稿 警惕進行“單純”市場化改革 劉滿平 朱霖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 從宏觀層面上看,無論是為節約能源考慮,還是為改變經濟增長的粗放模式著想,以及為調整被扭曲的勞動力價格等因素考慮,對資源價格作出改革是有充分的理論依據的。不過,資源價格改革的邏輯起點沒有問題,但不等于改革過程一定能夠保證公平和不出現問題,如果操作不好,改革的配套設施沒有跟上,改革的結果可能不一定符合民意。 特別是近段時間以來,社會各界對媒體所披露的資源價格改革事例多有質疑,有些專家甚至擔心資源價格改革可能是:資源價格最終市場化可能會造成資源壟斷集團得利,由公眾埋單。這個論斷雖然帶有一些情緒化,但也提醒我們應注意避免的問題。筆者認為,在今后資源價格改革中,一方面要進行體現資源稀缺的市場化改革,另一方面也應警惕進行“單純”市場化改革。 具體來說,資源價格改革“單純”市場化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忽略自身社會公益責任 資源壟斷型企業過度強調市場化行為,追求市場化利益,而忽略了自身帶有的社會公益責任。 在我國,很多資源(如石油、電力、天然氣等)行業都被國有大型企業壟斷,由于種種歷史和現實原因,再加上資源行業的基礎性和競爭性這個雙重特性,使得國字頭資源壟斷企業在追求市場利益的同時,不可推卸地承擔著國家資源安全責任,即平抑資源價格和保障資源供應這個帶有明顯社會公益的責任。因此,眾多資源壟斷企業具有“企業”和“基礎產品供應者”的“雙重人格”。 在進行資源價格改革中,當市場出現有利于資源型企業的情況,如資源價格高漲時,如果監管不嚴,一些壟斷企業很容易利用“企業”的身份鼓吹市場化,用“純粹趨利的市場行為”為自己部門謀取利益。而一旦遇到競爭,或者資源價格下降時,就拿出“基礎產品供應者”的身份,不再追求市場化了。因此,應警惕資源壟斷型企業在改革過程中,根據不同的市場形勢,頻繁地在“企業”和“管理者”之間切換角色,去單純地市場化。 二、忽略對重要物資的調控 政府部門偏離不同資源行業的自身發展特點,在競爭市場不成熟和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過度推動市場化改革,忽略了對重要物資的計劃調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職能,這種市場化改革容易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代價較高。 從石油、電力、天然氣等資源行業的發育特點來看,必須經歷三個時期:初期、發展期和成熟期。在初期和發展期的相當長時間里,很多資源產業都處于壟斷經營過程,政府對資源價格實行嚴格監管;在發展后期和成熟期,政府的監管逐步放松,進入完全的市場化經營。 我國的資源市場存在開發程度低、供應商單一、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規等特征,還處于產業發展初期或發展期的初級階段。如果偏離不同資源行業的自身發展特點而強行進行價格改革,最后結果可能造成更強有力的資源壟斷,受益的人只是那些掌握資源供應的人或者企業,而不是大眾。 三、易使資源價格陷入“一改就漲、越改越漲”的惡性循環 資源價格改革不是去改革價格形成機制,促進競爭的形成,而僅僅依靠調整價格來進行,而且此種調整價格的推動力主要來自于資源的供應廠商,這樣的市場化改革容易使資源價格陷入“一改就漲、越改越漲”的惡性循環。 資源價格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到征收資源稅并建立資源稅返還機制、遏制利益集團套利自肥、平衡進口資源和國內資源價格、形成市場定價機制等技術課題。其中,市場定價機制的形成是資源價格改革的核心。 理論上,市場定價的形成,缺少不了充足的供應者和需求者,而且雙方之間的信息充分透明。只要供應者越多,消費者的選擇余地大,其達成的協商價格就越接近市場定價,消費者接受的程度就越高,政府作為管制者的作用就越小。 而對于有一定的自然壟斷性的資源行業來說,目前競爭不充分,消費者可選擇的余地較小,這就決定了其價格的形成必須置于政府的有效監管之下。而目前政府的監管手段有限,一般很難完全了解企業的實際生產成本和利潤,只能通過調整最終價格來進行監管。 正因為如此,當煤價、電價、水價、油價這些基礎性能源一上漲,一些帶有自然壟斷性質的企業,首先想到的不是節約資源,不是如何有效地進行技術革新,改進管理效能,以降低生產成本,而是首先想到要求政府進行價格調整。于是,每當進行價格調整的時候,漲價就成了資源價格改革的代名詞,違背了資源價格改革的初衷。 因此,在制度與技術難題未解決之前,呼吁盡快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進行所謂的“市場化”,沒有實質性意義。如果不具備基本約束條件,類似言論極易被利用來進行資源“價格闖關”,將對國民經濟運行與公眾利益造成損害。 誠邀加入沸點討論 誠懇地希望廣大讀者加入到我們的沸點討論中來。每天下午兩點以前,我們都會根據您的反饋需求,提出一個沸點話題,公布在我們的網站www.nbd.com.cn上。歡迎你參加有獎調查,并將你的觀點發送到nbdtopic@163.com郵箱,以及特別為此設立的互動msn在線評點俱樂部,你只需將nbdtopic@163.com加入好友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