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稱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5年后消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4日 07:17 北京現代商報 | |||||||||
“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優勢將在5至8年之后消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華如興的判斷,為備 受關注的“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正在喪失”說投了贊成票,也印證了德國紐倫堡調查研究中心所分析出的結果——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起碼還能持續3至5年。雖然華如興給出的年限錯后了一些,但其觀點的本質沒變,中國的勞動力優勢正悄悄離我們遠去。 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
近些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在不斷增加,有專家分析,這是由于中國的GDP一直保持在7%-8%之間,工資相應增長是正常的。 “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只有50塊錢,家里又有兩個孩子,每個月花銷很大,一個月下來基本上就‘月光’了。”作為一名地方公務員,50歲的李先生對自己工作20多年工資的上漲情況記得很清楚,“1995年左右工資漲到了500元。三四年前,我的工資漲到了1000元,這才有點緩和,前年工資又上漲了600元,再加上各種補貼,大概是2000元,去年全國公務員漲工資,我漲了1000元,目前的工資為2600元,再加上各種補貼,基本上能達到3000元,在我們地方,這也算是高工資了。”記者粗略計算了一下,李先生在這20年里,工資上漲了20多倍。 “公務員這幾年的漲薪,與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物價水平的上漲有直接關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副主任劉玲玲說。 中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大城市顯得尤為明顯,摩托羅拉公司一位管理人員對記者說,目前中層管理人員的月薪是6000至8000元,而5、6年前的月薪為5000元左右,造成薪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同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對人員的高素質要求進一步提高。同時社會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薪酬同樣水漲船高,由于業務的增長,在同行業中始終能保持龍頭的地位,效益的提高,人員的薪酬也隨之提升。此外,該公司的一線工人,近幾年保持在2000元左右,但是也確實有了一定的漲幅。 中國人民大學宏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包明華認為,我國經濟過熱導致勞動力成本增加,而工業勞動力成本是與農業生產收入相聯系的,過去,大量農村富余的廉價勞動力涌入城市,由于我國的這種第一產業與二、三產業之間巨大的收入差異,使我國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中,能保持較長時間的低成本優勢,特別是在制造業方面,勞動力成本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現在,農村的城鎮化、城市化,以及國家對農業發展的保護、刺激措施,使得務農收入提高,所以農村剩余勞動力減少,勞動成本相應就有所增加。”包明華說。據介紹,這也與農業結構調整有很大關系,農業逐步向生產質量高、有利于出口的高附加值的產品轉變,農民收入相應增加。 勞動力價格優勢短期依然存在 據日本通商白皮書發布的數據顯示,亞洲國家和地區平均勞動力成本在產品中所占的比例為4%,而中國則為3.5%。這說明盡管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快速上漲,但從亞洲的整體水平上來看依然處于較低的位置,不僅大大低于發達國家日本以及韓國、新加坡等亞洲新興國家和地區,而且也低于整個亞洲的平均水平。 “歐洲的工資都是談出來的。”劉玲玲說:“他們的工會以及各種勞工組織在他們認為工資較低的情況下就會用談判的形式來要求政府為他們加薪,平均工資比我們高大概30倍。但這種做法卻不適合我國的國情。” 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優勢不僅僅體現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在一些高端行業、技術密集型產業上,勞動力價格同樣有著相當大的優勢。 “我們現在招的都是研究生以上的學歷,要求比較高,本科生基本上是進不來的。我2000年進的公司,工資是6000元;現在已經漲到了10000元左右。而目前剛進公司的研究生的月薪都在7000元左右;我們整體的工資水平相對于一般的人高出很多,但是要是和公司總部的相同職位的人比較差距還是很大的。在美國,和我同等職位的工程師的年薪在8萬—12萬美元之間;中國總部的工程師和經理級別的年薪在6萬—15萬元人民幣之間。”某跨國公司下屬研發中心的工程師盧先生對記者說,“國內和國外的工資差別這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物價和人民消費水平的差距。”據了解,近幾年,中國各個階層的勞動力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相比較來說,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勞動力成本漲幅遠遠低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對此,劉玲玲簡單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勞動密集型市場又稱初級市場,主要是以農村的勞動力為主力軍,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這就造成了他們的工資漲幅不大。” 農村還有大量剩余勞動力 記者采訪到了數位經濟學專家和學者,他們對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的消失給出了不一樣的時間表。 華如興對“勞動力價格優勢將在5至8年之后消失”的解釋為:目前越南和印度等國家,勞動力成本都比我們要低廉,這對我們是個不小的沖擊。但他同時又強調,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在另一方面卻體現了社會的進步,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整體國民素質的全面進步。他說,黨的十六大確立了我們要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規劃,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農民收入的增長以及第三產業的迅速崛起,必將帶動勞動力價格的提升。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講師張弘認為,中國的勞動力價格近年以來確實是在緩慢地上升,但是這并不是意味著我國的勞動力價格優勢很快就會消失。廉價的勞動力市場是吸引外資的重要因素,但決不是惟一因素,中國的勞動力市場還不成熟,相對于歐美國家來說不是很發達,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例如:勞動力跨地區的流動受到戶籍的限制,而且生產要素市場還不夠發達,其中最重要的生產力和生產資料也受到流動的限制,不利于優化分配。 對于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張弘認為,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作為中國的第一產業,技術水平還很低,中國的耕地面積還不足,使得農村囤積了大量剩余勞動力,而且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有更多勞動力閑置出來,絕大部分還會涌入城市,形成很大的剩余勞動力市場。 包明華也認為:“中國勞動力價格優勢在短期內不可能消失。可以說10年至20年,最低10年內,我國勞動力價格優勢都不會消失。” “我國的經濟過熱是短期行為,不可能一直是這種情況。我國會通過宏觀調控對經濟進行調整,緩解經濟過熱的現象。而我國的農業結構調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緩慢地進行,所以勞動力成本價格也不可能會有很大幅度的提高。”包明華分析說。 相關報道:專家稱勞動力成本提升不會影響吸引外資 商報記者 鄧琳 實習記者 李建興/文 相關資料: 華如興(HUA,Yuxing) 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系教授。 曾任清華大學核能研究院研究員。曾獲清華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1970)和經濟學碩士學位(1982)。1982至1992年間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1992晉升副教授。 其主要研究領域:宏觀經濟學、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