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世界血脈之出口信用險難當重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2日 17:31 《財經時報》 | |||||||||
金融霸權有一個很容易讓人看到的表征:駕馭熱錢。在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中國的金融市場必須與世界接通。接通的同時,中國必然要面對熱錢的沖擊。過去的一年,中國已經針對熱錢沖擊等可能存在的問題制訂了金融應急機制等多項政策,這是中國在為金融安全預留閥門。遺憾的是,中國的金融實務研究嚴重不足,且幾乎是零。在金融霸權的擠壓下,中國必須快速改革。改革任重,但道路不能太遠。
□ 本報記者 崔帆 多數中國企業對風險防范及有關工具的使用和重視遠遠不夠。相較而言,IBM等大型跨國企業進入一處新市場時,身后跟隨的一大串成員中,必定會有保險公司的身影 IBM等大型跨國企業進入中國時,身后跟隨的一大串成員中一定會有保險公司的身影。但走向海外的中國企業,幾乎沒有幾家能想到要讓保險業為自己“保駕護航”。 中國信用保險公司總經理唐若昕曾慨嘆,如果沒有匯率的波動、沒有長虹巨額外貿壞賬的出現,中國企業對外貿風險規避、對保險業“保駕護航”作用的認知,一定還要晚兩年。 多數中國企業對風險防范及有關工具的使用和重視遠遠不夠,它們不會主動利用各種金融產品使其面臨的風險最小化。 但伴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國家政策性的支持措施——出口退稅、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已經成為企業的“保護傘”。 實際上,中國的保險公司“走出去”,一個很大的動力或壓力正是來自“走出去”企業的客觀需求。 意識薄弱 出口信用保險是發達國家廣泛使用的一種國家政策性金融工具,缺少它就等于在競爭中缺少了一件武器。 不少國內企業開始利用出口信用保險來規避風險、解決融資難題,并借此在與同業競爭對手的較量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后,由于無法準確厘定匯率風險,且中國尚未開發、承保匯率風險的產品,一些“走出去”的企業開始意識到,可以通過投保出口信用保險項下的授信融資業務等產品,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匯率風險。 但這種思維還僅僅是開始。 據統計,全球貿易額的15%以上是在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下實現。日本、韓國的產品得以行銷全球,與其政府和企業高度重視出口信用保險有密切關系。這兩個國家的信用保險覆蓋程度達到30%。 而在中國,這一數字不足6%。 冷暖幾重 伴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同時,中國的保險企業“走出去”的腳步顯得格外謹慎。 近年來,中國保險業“走出去”最明顯的舉措莫過于三大公司(中國人壽(資訊 行情 論壇)、中國人保、平安保險(資訊 行情 論壇))全部實行了海外上市。 但在中國保監會發展改革部的負責人看來,目前,中國保險企業“走出去”只是象征性。 截至2005年11月末,保監會共批準成立74家保險公司,其中外資保險公司占41家(合資或獨資經營)。中資保險公司在港澳、東南亞、歐洲和北美等地區僅設立了47個保險營業機構和11個代表處,主要職責以研究市場、了解信息為主,在域外作用甚弱。在發達的歐美市場,中資保險公司沒有任何優勢。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保監會在此期間的工作規劃中有關“走出去”的定位是,鼓勵有實力的保險公司到國際資本市場去融資,而不是鼓勵到國外開設分支機構或兼并其他公司。 業界認為,國內保險業的兼并收購時代即將到來,兼并收購有可能成為推動中國保險業快速成長的主要力量。 此外,隨著全球保險一體化的推進,中國保險業的兼并遲早要融入到國際保險業兼并的大潮中,中資公司與大型企業和國有銀行在長期合作中形成的穩定業務關系,將成為中資保險公司不可多得的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