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對接世界血脈之定價權 中國不再沉默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2日 17:27 《財經時報》

  金融霸權有一個很容易讓人看到的表征:駕馭熱錢。在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中國的金融市場必須與世界接通。接通的同時,中國必然要面對熱錢的沖擊。過去的一年,中國已經針對熱錢沖擊等可能存在的問題制訂了金融應急機制等多項政策,這是中國在為金融安全預留閥門。遺憾的是,中國的金融實務研究嚴重不足,且幾乎是零。在金融霸權的擠壓下,中國必須快速改革。改革任重,但道路不能太遠。

  □ 本報記者 李文科

  一個國家若想爭取到國際定價權,必要將此視為一項系統性的國家戰略來通盤考慮

  中國的大宗商品需求就像是放在世界市場這塊大砧板上的“一塊肥肉”,幾近任人宰割。

  用“屢戰屢敗”和“玩火自焚”來形容中國在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上的弱勢,聽起來有些刺耳,但不失客觀。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石油、銅、大豆等許多大宗原材料的大買家,也是世界大宗原材料貿易需求的強大拉動者。但這種地位,絲毫沒有為中國贏得大宗原材料的國際定價話語權和“主場權”,這一現象正威脅著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安全。

  走進瓷器店的大象

  中國的現狀,被國內一位資深期貨界人士形容為“一頭走進瓷器店的大象”。盡管大象的塊頭非常大,這一特點卻無法成為自身的優勢。

  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中國在多種大宗商品上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不斷提高,這被世界市場冠稱為“中國因素”。

  僅2004年,中國部分大宗原材料采購就占到了世界總進口量的20%至35%。其中,銅進口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20.6%,進口依存度達65%;原油進口1.1億噸,進口依存度約40%。

  2005年,中國大宗商品的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并成為全球第一大

鐵礦石、銅消費國。

  統計顯示,近幾年,在全球貿易額每年3000多億美元的凈增量中,來自中國的貢獻達1500多億美元,幾乎占了一半。

  就在中國消耗大宗原材料的比例不斷上升的時候,國際原材料市場價格隨之大幅上漲。從2002年底到2004年三季度末,鐵礦砂、鉻礦砂、氧化鋁3種商品平均進口價格漲幅高達3位數,主要品種價格均創出近10年甚至20年新高。

  因

國際油價大漲,2004年,中國多付出了70億美元;2005年因鐵礦石價格大漲,中國
鋼鐵業
多花費近100億美元;作為世界第一大豆進口國,中國大豆加工業在2004年的損失超過40億美元。

  中國在大宗原材料的進口方面,付出的代價在成倍增加。

  饕餮大餐

  據透露,中國石油的進口量占世界石油貿易總量的6%,但在影響石油定價的權重上卻不到0.1%。

  更可悲的是,“中國需求”在國際市場上存在的意義,更多是作為國際市場上其他資本打擊中國的武器,是國際市場上諸多熱錢享受的“饕餮大餐”。

  究其原因,定價權的缺失弱化了中國的影響力。更進一步看,這種缺失將嚴重威脅中國的經濟和金融戰略安全。

  當前,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主要分布于兩個領域。

  對于成熟的期貨品種和發達的期貨市場的初級產品來說,其價格基本上由最著名的期貨交易所標準期貨合同的價格決定;對于尚未受到廣泛認可的期貨品種和期貨市場的初級產品,其價格基本上由市場上的主要賣方和主要買方每年談判達成。

  戰略部署

  針對目前國際大宗商品定價權的現實,中國必須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兩方面同時加速發展。唯此,才能利用“中國因素”的力量,構建對全球大宗原材料的影響力體系。

  除了建立良好的市場交易機制外,一個國家爭取國際定價權更是一項系統性的國家戰略工程。這要求中國政府必須對中國已經采取的一系列爭奪定價權行動給予更多的關注,并需積極參與到其中。

  令業界倍感振奮的是,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政府已經不再沉默,并開始從總體上、全局上對該問題進行戰略考慮。

  目前,中國正在醞釀建立戰略儲備安全機制;財政部、發改委和商務部準備聯合在中國建立價格干預基金;商務部外貿司也在和其他部門一同完善中國的大宗商品采購機制,以集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動中國的“集中采購方式”。

  作為加入到國際市場中的新手,中國要想獲得最后的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定價權的實質是利潤分配權,既得利益者絕不會輕易退出舞臺。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9,07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