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對接世界血脈之金融霸權的核武:熱錢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2日 16:59 《財經時報》

  金融霸權有一個很容易讓人看到的表征:駕馭熱錢。在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中國的金融市場必須與世界接通。接通的同時,中國必然要面對熱錢的沖擊。過去的一年,中國已經針對熱錢沖擊等可能存在的問題制訂了金融應急機制等多項政策,這是中國在為金融安全預留閥門。遺憾的是,中國的金融實務研究嚴重不足,且幾乎是零。在金融霸權的擠壓下,中國必須快速改革。改革任重,但道路不能太遠。

  這看上去有點兩難。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決策背景下,以及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中國的金融市場必須與世界接通。而接通的同時,中國必然要面對熱錢的沖擊

  □ 鄧妍

  這邊是海外輿論不斷逼迫中國將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那廂是各國政要、金融巨頭屢屢游說中國政府,就中國金融業須加速開放持續施壓。

  2005年,在軍事霸權、貿易霸權、資源霸權之外,中國人同時也讀到了另一個概念——金融霸權。

  誰是霸主

  誰掌握了金融霸權,誰就掌握了全球經濟的主導權。金融霸權有一個很容易讓人看到的表征:駕馭熱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作為世界第一大國和擁有國際儲備貨幣發行權的美國,近些年來的貨幣政策決策,僅從解決國內經濟矛盾的需求出發,并一直保持低利率政策,發行了過多的美元。

  同時,各國中央銀行特別是亞洲的中央銀行,通過外匯市場的干涉,持續不斷的支持美國的巨額“雙赤字”。

  殊途同歸。

  兩種操作模式導致的后果一樣:世界貨幣基礎增長迅猛。

  這使得當前國際資本流動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國際貿易和實物生產的增長速度。現在,僅對沖基金就達8000多只,約有1萬億美元資產。

  在美國已經不再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背景下,熱錢可以利用杠桿作用,迅速放大,并達到核裂變的作用。

  神秘莫測的熱錢,搭乘著光的速度,在全球橫沖直撞。

  需要警惕的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間的過剩資本流動,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穩定,造成的負面影響極大。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亞洲金融危機正是它們的杰作。

  改革任重 道不能遠

  在中國的

匯率問題上,金融霸權的強勢,體現得淋漓盡致。

  據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的統計,目前,至少還有3000億美元熱錢滯留在中國。進入中國的熱錢,此前大都投資于中國的債市和

房地產。最新的研究顯示,熱錢已將下一個目標鎖定在中國股市。

  熱錢在不斷地指向中國的軟肋。

  也許可以慶幸,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逃得一劫,并非中國的經濟與金融體系健全、良好,而是因為中國當時的資本賬戶管制。

  今非昔比。2006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給金融業留下的最后一年過渡期。緊迫的時間表,讓中國的金融開放幾乎完全陷于被動。不難看出,2005年,金融業的改革相對國有企業而言,是超前的,但股權分置改革卻在被動中前行,匯率制度改革同樣顯得被動。

  這種被動,都與熱錢襲來的速度更快有關。彈指一揮間,數億熱錢可能就已悄然潛入。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中國的經濟機體不健全,熱錢將無孔不入。

  這看上去有點兩難。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決策背景下,以及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中國的金融市場必須與世界接通。而接通的同時,中國必然要面對熱錢的沖擊。

  實際上,中國目前的政策研究不能不讓行家暗豎大指。比如,2005年,中國已經針對熱錢沖擊等可能存在的問題制訂了金融應急機制等多項政策,這都為中國的金融安全安裝了閥門。

  遺憾的是,中國的金融實務操作方面的研究嚴重不足,且幾乎是零。最典型的表現是,中國在海外期貨市場的實際操作中,敗績頻繁。

  安上閥門也好,做大手術也罷,都是為了

中國經濟肌體中的血脈——金融市場更好地對接世界。

  但是,央行再會筑堤,恐怕也無法替代金融機構學會與狼共舞。所以,金融機構的改革任重,但道已不遠。到了該警醒的時間了。

  因為,核戰就在眼前。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9,07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