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世界元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1日 08:13 《財經時報》 |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幾十年如一日為改革鼓與呼,于今年3月榮獲第一屆中國經濟學獎杰出貢獻獎,他對中國近幾年重化工業運動甚感擔憂,不遺余力呼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在《“十一五”規劃建議》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被納入規劃。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林毅夫長期研究農業經濟學,重視中國自己的經驗和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國光今年3月獲得第一屆中國經濟學獎杰出貢獻獎。近來發表文章抨擊中國經濟學主流拋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主張對現有的各個經濟學研究機構進行清理,引發了經濟學研究隊伍的調整。他認為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兩個方面同等重要。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一個外表看起來木訥寬厚的社會學家,對中國經濟學家發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說中國只有5個合格的經濟學家。此言一出,宛如火上澆油,去年以來開始的經濟學家爭議再次升溫,對中國經濟學家進行貶損成為一種潮流。 《中國改革》雜志主編新望一位長期關注中國改革進程,關注鄉鎮企業發展的中年經濟學家,面對當今改革步履維艱的現實,他提出改革動力不足,中國改革可能變成半拉子工程,需要重建改革動力機制,隨后引發了尋找改革動力的進一步討論。 第6人失語者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學家一直是市場化改革的推動者。他們給政府部門出謀劃策,給企業做咨詢策劃,出席各種學術會議。他們的文章占據了財經媒體的顯眼位置,在眾多學科的學者中,經濟學家成為最活躍的群體。 他們推動了改革的進程,在給大眾傳播經濟學知識方面,擔當了經濟學啟蒙者的角色。經濟學在學科中成為顯學,有經濟學帝國主義的美譽。經濟學家群體則戴著改革功臣的光環。 2004年8月開始的“郎顧之爭”,引發了一場關于國企產權改革的討論,堅持產權改革和市場化取向的“主流經濟學家”備受指摘,批評他們的言論代表富人,漠視窮人利益。 2005年7月顧雛軍入獄,主流經濟學家本該發言批評顧雛軍鯨吞國有資產和圈錢的行為,但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中國經濟學家群體整體陷入公眾的信任危機。 10月底,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和武漢大學經濟學家鄒恒甫分別發表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學家最多不超過5個”和“國內經濟學家大多不入流”言論。 對此,中國經濟學家們大多選擇了緘默,經濟學家陷入整體失語狀態。經濟學家群體在短期內的形象反差如此之大,可見今日中國社會變化之劇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