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2005中國成長企業100強 > 正文
 

郎咸平:醫療市場化導致醫生看錢不看病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5日 01:29 北京現代商報

  

郎咸平:醫療市場化導致醫生看錢不看病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新浪財經圖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如果簡單地認為市場化就能解決效率問題,那我告訴各位,這個思維太過膚淺。正是由于市場化,我國的醫改正面臨嚴峻考驗。”昨天,經濟學界炙手可熱的焦點人物——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直言。由于在科龍事件中的“郎顧之爭”、關于國企改革的“郎周之爭”之中的凌厲表現,使得郎咸平被冠以“郎監管”的稱呼。

  郎咸平認為,迷信市場化將會毀了醫療改革,也會毀了教育——窮人子弟受高等教
育的機會將會被剝奪。他是在《當代經理人》雜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等主辦的“2005第八屆成長中國高峰年會暨2005中國成長企業100強揭曉盛典”揭曉典禮上說這番話的。

  醫療市場化導致醫生看錢不看病

  生活中,很多人去醫院看病都有這樣的經歷,醫生會問你“帶了多少錢”,然后根據錢多少選擇藥物。或者問你報銷不報銷,報銷的結果很可能是一張“大單子”。公眾對這個現象習以為常。郎咸平說:“當病人到醫院的時候,醫生不是問你有什么病,而是有沒有保證金,可能各位覺得很正常,但是我不能理解。”據了解,看門診在國外是免費的,因為國外醫療保障制度比較健全,政府能夠負擔這筆錢。“在沒有交保證金的情況下,病人也一定會得到最好的醫治,這也是一種人性關懷。”郎咸平說。

  其實,關于“醫院應不應該市場化”這個話題,醫療界和經濟學界內一直爭論激烈。在20年前,衛生部高層提出的“運用經濟手段管理衛生事業”,被認為是中國醫療市場化的信號之一。但是,今天的中國醫改卻被公認“陷入怪圈”——市場化沒有帶來醫療事業發展,卻導致了病人看病難和醫院暴利。今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報告》認為:總體講醫改是不成功的,其根源“在于商業化、市場化的走向違背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基本規律”,醫療市場化的道路不通也被各國實踐充分證明,而中國醫改的問題是重新走了一遍已經被認定為錯誤的道路,這種傾向必須糾正。

  教育市場化剝奪窮人上學機會

  “目前,我們的大學教改的結果就是讓農村子弟上不了大學。”郎咸平舉例說,今天各行各業很多有成就的人,都來自農村。如果教育簡單地套用市場化的路子,其結果無疑失敗。“我的許多朋友,他們都是一個人在火車上站著到北京來念書的,家里分文不給,因為家里沒有錢。而農村子弟通過教育考到一流的學府,這是他們脫貧致富的惟一機會,如果教改市場化,那么他們最后這么一點機會都會被毫無理由地剝奪。”

  據了解,高校收費改革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到1996年左右并軌的時候,全國平均收費標準年均約為500元,但2005年時,收費飆升到了5000元左右,平均10年上漲了10倍。這樣的結果導致每年有一批考上大學的孩子上不起學,幸運者得到資助,但很多人失去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據了解,教育收費在國外是很普遍的,即所謂的教育成本分擔理論——高等教育是屬于非義務教育,學生應該分擔一部分教育成本。但業內認為,關鍵在于收費標準怎么定。同時,高校收費猛漲沒經過公開論證或聽證,而這種漲價的沖動很難用行政方式控制,專家擔心這會導致社會問題。

  改革的利益要讓全民享受

  “改革本身是任何一個國家進步的原動力,這點毋庸討論,可改革的原則是什么?改革的原則必須以全民利益為基本,也就是改革的利益必須回歸到全國老百姓,這是改革至高無上的原則。”郎咸平表示。

  “我們的改革思維,需要重新定位。”郎咸平直言,包括醫院、高校在內的我國的產權改革或簡稱國企改革,最后結果是改革的成本幾乎要全社會負擔,而改革的利益歸少數人,這是造成社會不和諧的主要原因。

  郎咸平舉例說,地方政府認為企業效益不好,社會包袱過重,因此進行私有化。那么購買者在某些場合之下,會把下崗工人推向社會;而改革利益就是他得到了這個國有資產,甚至把工廠鏟平,就地起高樓,賣樓的錢歸于誰呢?歸于少數人。“這個就是所謂的改革利益屬于少數人,而改革的成本由全社會負擔。”他進一步分析說,就經濟總量或GDP總量來講,我國近幾年表現突出。但單純以經濟發展為指標的思維,應該進行更進一步的檢討,現象的背后應更加值得關注,因為社會和諧在今天的中國尤為重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308,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