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歲末新景:儲投保險產品謀變臉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5日 01:24 每日經濟新聞

  國內壽險公司籌劃盡快推出美元保單和基金掛鉤保險產品 保險主筆 秦曉華每日經濟新聞[2005-12-05]

  劉先生是一位理財咨詢師。對于保險,他歷來主張,保障看國內,投資看海外。

  保障型的保險應在國內購買,萬一需要理賠,比較方便;投資理財方面,內地的產
品還太“幼稚”,與海外同類產品的差距較大。

  這種看法雖然未必全面,有失偏激,但回顧上海前兩年的投連險退保風波、今年的萬能險糾紛迭出,也確實能代表不少上海人的觀點。

  目前,一些外資保險公司開始意識到這一問題,對投資型保險產品進行改良。

  從年底的一些趨勢來看,美元保單、基金掛鉤保險等風行海外的儲投產品,也將在中國內地生長發展。

  友邦保險期待美元保單

  與13年前率先在中國內地引進壽險代理人制度一樣,友邦保險現在同樣期待率先引進以美元作為交易結算貨幣的保險。

  11月中旬,美國友邦保險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謝仕榮出席2005年廣東省經濟發展國際咨詢會時表示,希望借友邦獲得海外投資許可之機,爭取在廣東試點推行美元保單。

  友邦保險近幾年飽受地下保單的困擾。2004年前,香港友邦保險憑借其強大的營銷網絡、高回報的保險產品,頻頻向內地居民出售保單,令中國保監會震怒,直接影響了友邦在內地的發展。今年年初,香港友邦不得不禁止屬下代理人向內地居民銷售保單。

  盡管友邦下了禁令,內地居民向香港其他保險公司購買境外保單依然未絕。謝仕榮認為,根本原因在于內地保單投資回報率不如海外保單。

  按照謝仕榮的構想,目前,中國保監會已批準了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和友邦保險等四家保險公司,可以將其保險外匯資金進行海外投資。

  如果友邦被允許銷售美元保單,即可將此項外匯收入在投資報酬率較高的海外投資市場進行運用。只要經營得好,回報率肯定高于內地市場。

  事實上,美元保單早在2003年就已出現在滬上,不過不涉及投資

理財,而是純保障型產品。中澳合資的中?德摫kU公司曾先后推出海外留學外匯保險和海外旅行外匯保險,為客戶提供在海外意外保障和緊急救援服務,美元繳費,美元理賠。

  在監管層面,《每日經濟新聞》今年8月曾因地下保單問題走訪深圳保監局。其副局長鄧俊輝明確表示,考慮到很多市民手中持有外匯、需要投資渠道的實際情況,正在會同外匯管理部門以及保險公司探討,擬推出帶有投資分紅性質的外匯壽險保單,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基金掛鉤險呼之欲出

  11月24日,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得了中國證監會下發的信誠發行首只基金的“申請受理函”。信誠基金董事、CEO石志成表示,該公司的首只基金為混合型基金,計劃于明年一季度發行,屆時,其同源兄弟信誠人壽保險公司將推出一款投資連接險,與該基金進行盈利浮動連接。信誠人壽和信誠基金的外方大股東同為英國保誠集團。

  香港嶺南大學保險專業主任俞自由教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在海外,投資型保險與一只或多只基金掛鉤的做法已經相當普遍,很多保險產品亦可稱作保本基金。與直接購買基金相比,此類保險的優勢在于,資金門檻低和收益免稅。

  其實在信誠之前,友邦保險已經在今年年初推出一款在銀行柜臺銷售的“金中金”投資連結保險(當時被稱為“第三代投連產品”),類似于基金組合產品。

  根據這款產品的設定,客戶所繳納保費的99%以上均進入投資賬戶,全部投資于開放式基金。其中50%的資金通過基金進入股票市場,其余50%則通過基金投資于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等。

  不過,該產品已停售。具體原因不詳,資金賬戶運作情況也無法通過公眾渠道獲悉。從銷售業績來看,并不理想,前三季銷售額僅有200多萬元。

  有專家認為,第三代投連險的運作已具有海外投資連結保險的雛形,但由于內地市場上績優基金產品并不多,影響了投連險的收益。此外,投資操作上也并不完全透明,投資者不能知道自己的資金究竟投資了哪些品種,更沒有選擇權。

  專家:不應一家一地“吃獨食”

  對于美元保單的設想,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教授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早在兩年前,自己就公開提出過。

  郝演蘇認為,中國的銀行有各種外匯

理財產品
證券
市場有B股可以投資,保險業也理應有相應的外匯保險產品。

  美元保險產品如能問世,意味著對地下保單從“堵”變為“疏”,不管將來的投資收益如何,至少能滿足很大一批人對于外匯保單的需求。

  郝演蘇認為,如果開放美元保單,不宜只對一家公司、一個地區開放,否則將導致相關保單流向太集中。如果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充分,應當在全國范圍內,對所有具有資質的保險公司開放此項業務。

  如果美元保單、基金掛鉤投連險相繼問世,國內的保險消費者無疑就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但對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能力以及政府的監管能力也是極大的考驗。

  香港投連險:風險分級自選組合

  

歲末新景:儲投保險產品謀變臉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