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是讓人富的 張維迎的獨立性更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9日 13:47 《財經時報》 | |||||||||
改革處在攻堅階段,越來越復雜,不能太苛求經濟學家。整體而言,經濟學家的獨立性越來越強了,但經濟學家也不能固步自封,要考慮在更加開放的平臺上與其它學科專家通力合作 □本報記者 言揚 徐寒梅
丁學良先生對中國經濟學家的評論,在網上引起熱烈反響,本報上期發表新望先生的《中國經濟學家貢獻何在》,一樣引起了激烈爭論。怎樣看待這種網上議論?新望認為,現在有些年輕人,不了解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不了解近五十多年來中國的經濟變遷過程。他舉了一個例子:有個年輕人在網上寫了一篇罵吳敬璉的文章,罵得很狠,后來他建議這個年輕人去看看吳敬璉的《計劃與市場》。看完以后這個年輕人恍然大悟,以后不再罵了。 進一步改革才能解決現實矛盾 新一代年輕人對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不清楚,對二十多年來的經濟改革線索缺乏基本了解,更對改革開放以前的情況缺乏了解。新望發現,網上有一些年輕人,可能是大都市里重點大學一二年級的從農村來的大學生,他們在網上異常活躍,對現實極度不滿,他們和干部子弟、城市小孩住在一塊,感受到巨大的差距。對這種現實反差,他們有強烈感受,然后推及到對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反感。 新望認為,正是在開放的條件下,農村小孩才能到城市,看到這種差距。改革開放使社會各階層地位的流動成為可能,憑自己的本事,農村人可以到城市來。僅從開放和公平競爭的高考制度改革來看,就提供了許多向上的社會通道。如果去問這些大學生的父輩的話,他們的父輩也許沒有這個感受,那時雖然工人窮,農民也窮,但農民仍然比城市人窮得多,差距還是很大,但那個時候,他們的父輩對事實上的差距沒看到,沒有感受到,因為沒有流動的機會。城鄉二元不是今天才有的,正是計劃經濟下統購統銷、剪刀差才固化了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差距。 “改革開放后,差距又拉大了,這是事實。但對差距拉大的分析,我覺得也有一些問題。比如,現在很多人拿貴州和上海比。其實,不只是今天貴州和上海沒法比,解放前的貴州和上海更沒法比。我在東部的一些農村也做調研,東部的多數農村原來都非常窮,或許比當時中西部還窮,我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市場化和民營化給他們帶來了富裕。” 經濟學是讓人富的 現在網上有人一會兒說經濟學家為利益集團代言,發了財,一會兒又說中國沒有幾個經濟學家。此外還有人在貶低主流經濟學家的同時,宣稱要搞一個窮人的經濟學。對于窮人的經濟學,溫總理講得挺好,就是研究中國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問題、農業問題、農村問題,研究中國的農村經濟如何發展。 我們的確需要研究怎么讓窮人富起來。不過,是不是單獨存在一個窮人的經濟學?是不是說主張市場經濟的那些主流經濟學家,就是把財富弄到一部分人手里,這是一種富人的經濟學? 是不是搞革命就算是窮人經濟學?窮人經濟學是不是就是把所有富人的東西、現有的東西直接拿來?新望對此充滿疑問。他認為雖然這是捷徑,但卻是一種破壞的經濟學,是繼續革命論。中國改革開放以前就是這么干的,已經證明不行,在中國走不通。這種“窮人經濟學”很危險。 經濟學之所以有存在的理由,就因為它是讓人富的,而不是讓人窮的。事實上,中國是近二十多年來世界上窮人經濟學搞得最好的國家,中國實現了世界反貧困的奇跡。世界貧困人口從二十多年前的4.2億,剩1.8億,脫貧人口3.4億,其中,中國脫貧人口超過2億。這就是搞市場經濟帶來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這不是窮人經濟學嗎?這證明搞市場經濟,走改革開放的路子,就是窮人的經濟學。這是不二法門。如果說窮人經濟學還有更好的辦法,一場革命就可以讓窮人富起來,那結果對中國是不可想象的。 新望強調,在中國,市場化改革這個大方向不能錯。有人說是西方經濟學主導了中國經濟改革,甚至說是新自由主義主導了中國改革。這純粹是杯弓蛇影的事。如果真是這樣,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又往哪擱?這些人的實際用意是要借批評西方經濟學,否定改革,扭轉改革大方向。試想一下,如果二十多年前的中國不改革,會是一個什么情形? 經濟學家的獨立性越來越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望把中國經濟學家分為三代。第一代是王亞南、薛暮橋、孫冶方等。這些人是早年參加革命的知識分子,他們直接參與了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政策制定;第二代是高尚全、吳敬璉、劉國光等,他們既有經濟學背景,又得到體制內的承認。前兩代可以說是政府經濟學家,奏折經濟學家。第三代是周其仁、林毅夫、張維迎等。這一代的學養越來越深厚,政府背景也越來越淡,他們的獨立性也更強一些。 新望認為,經濟學家在以后的中國改革中仍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經濟發展是基礎。雖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初步建立,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有許多工作需要經濟學家去做,這至少還需要10多年時間。 經濟學家這幾年這么幸運,一方面是他們沖破了一些舊觀念,正如一些批評者所說,他們建立了新的“意識形態”。法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不是不想說話,但他們一說話就“出格”,實際上,這些學科發揮作用的余地還很大。在新望看來,現在的改革處在攻堅階段,改革越來越復雜,不能太苛求個別的經濟學家。但經濟學家也不能固步自封,要考慮在更加開放的平臺上發揮作用,經濟學家之間、經濟學家與其它學科專家之間需要通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