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記者徐翼14日北京報道】
全國工商聯第一副主席胡德平在第二屆中美關系研討會上發言指出在14日舉行的第二屆中美關系研討會上,全國工商聯第一副主席胡德平在主題為“中美經貿合作前景”的討論會上發言。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長足發展離不開全球化的總趨勢,但中國得益也使全球受益,因此不應以“中國威脅論”來看待中國的發展,而應以“中國貢獻論”來對待中國崛起。
胡德平認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是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而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種互利經濟。在市場經濟中,各國之間有矛盾,有摩擦
,所以就有談判,各方也有妥協,國際上就要有仲裁。不久前中歐、中美達成的紡織品協議就是很好的范例。如果中國還是那種閉關自守的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的國家,那么對世界各國來說就沒有中國這樣一個巨大市場。現在,美國、歐盟、日本都在中國的市場中有其利益,當然中國也在世界各地有利益。在經濟全球化下,中國將陸續承接發達國家工業OEM及流程再造轉換的角色,使對方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并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同時也會起到抑制世界通貨膨脹的積極作用。
胡德平認為,只要中國經濟以市場定位為導向,就必然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國經濟的起步、發展,既然取決于世界的和平,中國經濟的成熟、飛躍也不應離開和平之路。而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一五”規劃,對內需、外貿、外匯的平衡,對知識產權和農民問題的重視,都和發達國家的利益不發生沖突。
針對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對美順差達到1000億美元左右的統計數字,胡德平認為,這只是實物商品進出口的統計。除此之外,我國利用發達國家知識產權的產品,如芯片、集成電路等核心
硬件,依靠的金融、會計師、律師、評估師等中介、服務行業,所付出的費用并未計算在內。
胡德平表示,中國現在正處于現代工業化的中期,歐、美、日已在后工業化、信息化時代。發達國家的知識專利產品、高科技尖端商品和現代服務業貿易與發展中國家的加工業、制造業的產品,應緊密合作,互相交換,互通有無,不斷升級。如在江河湖海,大氣環流中那樣,無上無下,無休無止,不斷變化,變幻其形態。這才叫突破空間、時間的經濟全球化。(15A2)
圖為全國工商聯第一副主席胡德平在第二屆中美關系研討會上發表即席評論 本報特約記者王尚康攝
|